取經行動773/1001(17.11.19)
(大概四五年前讀過這本經典之作,最近拿出來再讀,發現之前根本就沒有完全理解。在此感謝瞿鑫前天帶來的“管理者實踐公益活動”帶給我的啟示。真的不愧是全球管理者必讀的經典!)
我們都知道:
任何資源都是有限的,人的能力也是有限的,有限的資源如何做有限的事情?
這就是今天要分享的德魯克先生書中《卓有成效管理者》中提到的掌控時間的話題。
1.
根據類別時間分為:
有生產力的時間——注重貢獻的事情;
非生產力的時間——諸如洗臉刷牙;
浪費的時間——可由別人做的事情而自己還要親力親為。
思考:如何把非生產力時間變為有生產力的時間?我的方法就是比如洗臉刷牙時聽書,開車時聽書;
如何找出浪費的時間,從而擴大增加有生產力的時間 ?后面將重點解讀。
2.
如何診斷自己的時間三問:
1)這件事情不做,會有什么后果?
2)時間記錄上的哪些活動可以由別人代為參加而又不影響效果?
3)問問他人,我常常做哪些浪費你的時間而又不產生效果的事情?
【案例】
一個大企業的財務經理每次不管討論什么都會通知各單位的主管全體來開會,結果是每次會議都會拖得很長。
直到有一次這位經理誠懇的問了大家,才知道大家都認為會議太浪費時間了。
財務經理想到一個兩全的辦法:開會前,分發通知“茲定于星期三下午3點,于四樓會議室,邀請趙錢孫李四君開會討論下年度資本預算問題。如哪位需要了解這個問題或愿參加討論,請屆時出席。如果無法出席,我們將會后立刻呈送記錄,供各位參考并希望提供寶貴意見。”
過去每次會議都要12個人參加,花費整個下午,而現在只要4人出席,一小時就可以結束了,并且沒有一個人有被忽視的感覺。
3.如何消除浪費時間的活動?
1)首先要做的是,找出由于缺乏制度或遠見而產生時間浪費的因素。應注意的是,是機構種一而再、再而三出現同樣的“危機”。同樣的危機出現了第二次,就絕不應該再讓出現第三次了。
2)人員過多,也常造成時間浪費。
常見的現象是人員太多,以致于沒有有效性。因為大家的時間,可能沒有花在工作上,而是用來協調人員之間的關系了。判斷人數是否過多,有一個靠得住的標準,一個高級經理,不得不將他工作時間的十分之一花在處理所謂的“人際關系問題”上,花在糾紛和摩擦上,花在處理爭執和合作等問題上,那么這個單位就嫌人數過多了。
3)另一個常見浪費時間的原因,是組織不健全。其表現是會議太多。
一個人人都隨時開會的組織,必是一個誰都不能做事的組織。
原則上,一個管理者的時間,絕不能讓開會占用太多。會議太多,表示職位結構不當,也表示單位設置不當。會議太多,表示應由一個職位或一個單位做的工作,分散到幾個職位或幾個單位去了。同時表示職責混亂,以及未能將信息傳送給需要信息的人員。
4)最后一項浪費時間的因素,是信息功能不健全。
4.讓自己時間看得見的最好方法——記錄時間+騰出整塊時間
因為,如果我們一天的工作完全靠記憶,我們恐怕說不清楚自己的時間是怎么打發的。
所以,有效的管理者,如果要管理好自己的時間,首先應該了解自己的時間實際上是怎么耗用的。
記錄時間的要點一定是事情發生的“當時”進行記錄。
有效的管理者往往連續三四個星期為一個時間段,每天記錄,一年內記錄兩三個時段。有了時間耗用記錄的樣本,便于自行檢討,發現自己時間耗用在哪些方面。只要這樣刻意練習,在世間管理上必有進步。
利用記錄時間和取消浪費時間工作的過程,來安排出整塊的自由支配的時間。不要把時間弄碎了,零星時間等于沒有時間。比如,騰出大塊時間,集中處理疑難問題或真正重大的事情。
將你實際花費的時間與預想要花費的時間進行比較。確保優先考慮,并且安排最好的時間完成公司向你付酬所應當做的工作。
【寄語】
希望每位管理者都成為善用時間的高手,集中時間和精力于重要有重大貢獻的事情上。
感謝偉大的世界管理之父——彼得德魯克,已經過去近60年了,可是這套管理叢書仍經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