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我們調侃了“時保聯”是科技對老板的暴政;聊了現代科技讓人難以深度工作,成了偷食成就和成就感的怪物。
但是,世界越浮淺,深度工作的回報就越可觀。今天我們來聊聊,怎樣能練就深度工作的武功。
一
深度工作共有4個流派,主要區別在于時間安排。
第一是隱居派。找個清靜的地方,一門心思專研自己的手藝,世外高人就來自于此。代表人物有高德納(唐納德·克努特),計算機科學的先驅。他在1990年元旦,棄用了電子郵箱。
第二是閉關派。以天或月為單位,將時間一分為二,一時在外,積極主持事業大局;一時閉關,進行深度工作。代表人物有卡爾·榮格,分析心理學創始者。有時他在診所看病人,在大學里教學。有時他會到一個森林里的小石屋閉關,進行研究和寫作。
第三是每日一練派。每天在沒人打擾的同一時間進行深度工作,像是清晨5點到7點。很多作家和思想家都是入的這一門派,像是村上春樹和史蒂芬·金。《紐約時報》是這么形容這一派:“偉大的創造性頭腦如藝術家般思考,卻如會計般工作?!?/p>
第四是見縫插針派。抓住可能的時間,就進行深度工作。要求能在深度工作與浮淺工作之間,自如切換。很多新聞記者能夠做到,至于為什么,稍后解釋。
隱居派在現代社會不易達成。閉關派是有的科技公司已經采用的方式,規定一周里有一天,關閉郵箱,盡情編程。每日一練派需要日程相對固定,所以有人選擇清晨早起,進行深度工作。見縫插針派則需要強大的深度工作能力。大家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更合適的流派。
二
下面,來講講如何練功。
說一個經常被忽略的事實:人的注意力和意志力很有限,每天都是用一點少一點??缮疃裙ぷ饔中枰褂盟麄?,因此,為了習得深度工作的武功,我們先得會借力。
1. 慣性
我們能借的第一種力量,是慣性的力量,養成一種深度工作的習慣。每次選擇做和不做,都是要消耗意志力的,而習慣不需要。
一種養成習慣的方法是利用視覺。美國著名笑星小宋飛保持有新鮮笑料的方法,就是堅持每天想一個段子,記錄下來,然后在日歷上畫一個圈。每天的圈連在一起成了一個鏈條,時間越久越不希望這個鏈條被打斷。深度工作也是這樣,每天深度工作后畫圈(或三角,形式你定),然后順著鏈條就堅持下去了。
另一種養成習慣的方式是固定一個時間,每天在這個時間進行深度工作。這也是每日一練派的主要套路。
2. 引力
第二種力量是引力,就是地球把你牢牢的吸在地上的那股力。與其花注意力對所有的干擾說“不”,不如選一個最為重要的目標,讓它像地球一樣,吸引你的注意力。目標越重要,引力越大。
3. 反差的力量
第三種力量是反差的力量,付出精力和金錢,營造和平時不同的環境。作者稱為“要有大手筆”,額外的付出會讓大腦覺得這事很重要,降低了拖延的本能,增加了激勵和能量。
J.K. 羅琳在寫哈利波特最后一部時,發現自己難以全神貫注,只能做一點極端的事情。于是,她入住了愛丁堡市中心的五星巴爾莫勒爾酒店套房,在里面完成了這本書。
4. 求生的力量
最后一種力量是求生的力量,類似于置之死地而后生。找出優先性很高的深度任務,設定硬性截止期限,這個期限要遠遠少于估算時間,并且在手機上設計倒計時,讓自己緊張起來,強制進入深度工作狀態。這就類似于考試前一天,臨時抱佛腳的感覺。
雖然這個方法能讓你體驗深度工作的感覺,但是,這個方法要慎用,因為這是一個消耗大量意志力的方法。作者建議一開始的時候,一周不能超過一次。
最常受到這種訓練的,是經常面對截稿壓力的新聞記者。經過這種摧殘,還能寫出好文章的記者,往往成為見縫插針派的代表人物。
三
借完力,我們還得把勁使在刀刃上,要通過計劃來掌控這些力量。
首先,計劃深度工作。
我們比較好的狀態是一天能進行4個小時的深度工作,推薦一次90分鐘,一天3次。當然,時長可以根據個人的情況做調整,剛開始可以短一些。剛接觸深度工作的人,一天能堅持1個小時深度工作就很好了。
計劃最好頭一天做,可以減少第二天面對的選擇,節約意志力,降低深度工作的門檻。
作者的計劃方法是畫時間方格。時間列在左邊,右邊用方塊畫出主要安排。計劃時,一方面給自己一些余地。另一方面也不要害怕實際過程中計劃更改,因為目標不是維持既定計劃,而是掌握主動權。(下圖就是作者一天的安排,來自作者的博客)
再來,是控制浮淺工作。
雖然一個人一天也就深度工作4個小時,但也別認為剩下的時間可以隨意進行浮淺工作,小心會沒完沒了。非入門級的知識工作崗位上,浮淺工作大概是30%-50%的工作時間,請謹慎的篩選。
最后,是控制郵件和社交媒體。
網絡工具是造成分心的最大干擾,但我們不需要遠離它,也可以控制這種干擾,你所需要的只是設置離線時間。如果你的工作需要大量使用網絡,可以安排自己每15分鐘查一次郵件,對郵件進行批量處理。處理完后,回到下一個15分鐘的離線狀態。時長不重要,重要的是要保證自己的離線時間是百分之百離線狀態,少一分一秒都不行。
而且,不僅是上班的時候要控制,日常生活也要設立離線時間,讓自己習慣這種不被打擾的狀態。
(當然,作者是建議大家遠離社交媒體??偟膩碚f,是要認真的評估社交媒體是否對你真的有益。)
四
最后,練完功是一定要休息的,補充深度工作所需能量,不然會走火入魔。
作者作為大學教授,教課、寫論文、還出書。但他堅持每天5點半下班,周末不工作。下班前,他有一個停工儀式:檢查重要的事情是否都做完,計劃第二天的工作,最后告訴自己:“停工完成”。美國其他年輕的教授都忙得一塌糊涂,但少有他這樣的成就。他將此歸功于自己努力工作,盡情玩的這套理論。
可能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像他一樣5點半下班,但起碼每天給自己一個下班儀式,之后,讓自己可以放松,享受一些自由時光。
這樣,一方面可以補充能量,另一方面是讓無意識頭腦去思考。無意識頭腦最擅長處理信息量大又關系不清甚至矛盾的事情。當有意識頭腦休息時,無意識頭腦才被激活,休息可以讓你做出更好的決策。
五
總結一下,選擇適合的流派,善于借力,通過計劃掌控力量,好好休息,你就離練成深度工作這種絕世武功不遠了。
(仙人撫須大笑,揚長而去。)
六(一個小小的補充)
如果你的注意力還在,我們可以再聊一下深度工作和團隊協作的關系。
深度工作可以讓一個人發揮最大價值,但我們也不能忽略團隊協作的力量?,F在流行的開放空間,可以激發大腦碰撞,產生靈感。用作者技術宅的方式來說,叫做偶然創造力。這種協作很重要,但也容易陷入很多好靈感,沒有人實現的情況。
最好的方法是擁有可以深度工作的獨立空間,又有可以開放討論的碰撞空間。
1
這本書的方法論部分,內容有點雜,書里還有一些其他實用的小技巧。例如,他推薦的減少郵件的方法之一是“流程導向方法”。
當有人約他喝咖啡的時候,他就會思考完成這個咖啡之約的最有效流程,回復以下這樣的一封郵件:
喝杯咖啡不錯。我們在校園的星巴克碰頭吧。我在下面列出了下周有空的兩天。每一天,我都列出了三個時段。如果其中某一天的某個時段你也合適的話,通知我。如果你回復了就當做是確認了會面。如果沒有合適的時間,下面是我的號碼,可以給我打個電話,我們可以商量一個適合的時間。期待您的回復。
這樣可以一封郵件就把咖啡之約所需的信息都交代完了,雖然回郵件的時候花了一些時間,但減少了之后這個事宜所需的郵件,也減少了分心的可能。
2
看完這本書,評論一下。我贊同他說的深度工作是很有意義的,但創造價值和獲得財富之間不一定是等號。
往極端了說,曹雪芹創造的價值更大,和珅獲得的財富更多。
選擇多少和怎樣的深度工作,在這些科學知識上,還得自己去試驗和琢磨。同樣需要琢磨的,還有深度工作與團隊協作之間的關系。
1. 冥想可以鍛煉專注能力。其實,專心泡茶和喝茶也有這個效果。
2. 島主八卦了一下高德納的軼事,看到他說計算機是一門藝術,而不是科學,原因是:藝術是人創造的,而科學不是;藝術是可以無止境提高的,而科學不能;藝術創造需要天賦,而科學不需要。果然是計算機界的牛人。
...今日美圖...
— ?先到這里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