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與一般學生的差異性比較多,而學霸們卻掌握了一套自己有效的學習方法,主要從對預習和復習的心理過程來說說兩者的差異性。
一、預習的作用
我們可能會思考:預習對于心理過程的重要性在哪里?預習又是如何引發與學霸離得近的重要因素呢?
我們內心也會想:預習的話我們根本看不懂;看的時候可能會枯燥乏味;預習看懂誰還聽課;預習后再去聽課會不會走神等等內心疑惑。
從心理過程角度來說,預習與非預習的會產生兩個效果,預習不但不會走神,還會產生更多的心理過程。
預習本身并不是預習本身出的效果,而是當對一段內容產生一段觀看的時候,心靈會產生對一段文字的聲音。
比如:讀書的時候有人念出來,有人不念出來,但無論念還是不念,我們內心都有一個聲音出現,那就是心靈產生的聲音。
心靈產生的聲音,可以幫助我們聚焦在這里,只和看的文字內容進行呼應,就像買東西時,我們會聚精會神的看這個東西,其他的都聽不到一樣。
往往現實生活中我們一旦聚焦就關注不到外在的聲音,就會感到不安全,對群體不穩定的社會現象不能對聚焦和此在產生什么。更相信聚焦和此在不能解決外在現實問題。所以我們很少這樣去做。
預習產生心理的聲音和視覺信號,看上去沒有什么用,但一個信號從視覺系統到心理,意識里還有一個讀文字的聲音,都會變成一個影像資料,像拍照片一樣拍到了自己的記憶中。
我們通常把保持時間的長短記憶分為:瞬時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
瞬時記憶:在感知事物后極短時間內(如一秒鐘左右)的記憶;
短時記憶:經過識記過程,在較短時間內(如幾秒至幾十秒)的記憶;
長時記憶:在較長時間內(如以日、月、年計的時間)的記憶。比如學生上課,一周前或兩周前提前看了老師講的內容,不僅看了而且思考老師今天會怎么樣?由此會產生自我加工。
而這些在老師講課前而產生了心理過程的就是比較優秀的學生學霸。那些做預習和沒有做預習,將預習時間拉長而產生的心理過程與學霸是直接相關。
因為日常中不僅對預習的內容進行無意識的閃回(可能時不時出來自己看的內容),而整個過程也是孕育、孵化、發酵的過程,然后帶著未完全發酵但已經發酵的東西,再去聽課,老師將發酵的東西進行一個點播,不管老師講的好與不好,對發酵的東西起到一下或兩下點播,就會成為自己的知識和內容,不然就是別人的。如果普通學生只是帶著腦袋聽,自己的還是自己的,而別人的也還是別人的。
二、? 復習的作用
復習即為:學習完成后對知識的再加工與回顧。
我們可以思考:上完課后的中間,比如課件休息時間在干什么?是在休息、忙著上廁所、睡覺還是發呆呢?
其實可以只要用兩三分鐘回想今天講的什么內容。
開始可能會想我怎么今天什么也不記得了,會焦慮,因為焦慮使得我們沒有辦法想象今天講的內容就開始玩了、離開這個當下回顧的場。
因為通常有意識的說對剛才內容回憶時就會讓我們離開這里,恰恰我們需要耐受,如果想不起來,就想想老師今天講課的表情、搞笑的等周邊信息,然后就能不自覺的想到講的內容。
此時記憶就像一個生物一樣,一點點就都出來。
用幾分鐘的時間想一下,能想多少算多少,不用去寫,不會占用自己的時間,甚至上廁所的過程也能這樣去想。
就可以通過瞬時記憶到短時記憶最終到長時記憶。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有時很多學霸幾乎所有的時間都用來思考的,思考學習的內容,轉化為自己的知識。
如果每個人都想成為一名學霸,無論是在校的學生還是在工作的家長,只要在學習的路上,都可以運用我們的心理過程將所學的內容轉化內化為我們自己的知識,成為自己的學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