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編輯:仙靈
推薦語:之前文章就有說過,家庭教育是一個非常大的話題,往往伴隨著家長的焦慮一起。但是家庭教育不僅僅是陪伴那么簡單而已,凡是帶上教育二字的事情,可都不是容易事啊。教育二字有它自帶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唯有不斷用心,不斷學習才能跟得上。
上次咱們說到了家庭教育的二三事,文中提出了三個觀點:第一個觀點就是不要輕信自己孩子的話。第二個觀點是不能將孩子完全地托付給老師或者學校。最后與大家閑談了幾句有關孩子心理狀態的問題。
其實家庭教育是一個很容易引起家長焦慮的話題,試想三五個家長湊在一起閑聊,不出五分鐘,就一定會有家長覺得羞愧難當,原來自己作為家長居然這么不合格!然后去奮發圖強,惡補很多有關家庭教育的書籍,學習了很多方法,想統統用在自己的家庭中。這可是萬萬行不通的呀。
首先各位家長心中一定要對自己的孩子和家庭狀況有充分的了解。自己的孩子認知水平到底在哪里,行為習慣上有什么特點,性格是什么樣的,做家長的一定要十分清楚。另外自己的家庭情況,家長心中也應該了解,自己的工作排下來有多少時間可以交給孩子;工作的性質是什么?工作中的情緒是否會起伏很大?等等問題都應該了然于胸。在對自己和孩子有清楚地了解后,再去判斷應該采用怎樣的家庭教育方法,是以陪伴循循善誘為主的;亦或是雖沒有過多言語指導,卻能夠以身作則,身正為范;又或者自己忙碌得根本沒有辦法管教孩子,那務必需要用零碎時間讓孩子感受到自己對孩子的愛以及找到合適的人選幫助自己教育孩子。但無論是哪種教育,身為家長自身絕不可以完全缺席對孩子的教育,父母雙方都不可以缺席!
其次就是到底該采用什么樣的方法了。其實所有的家庭教育方法都是規律的,歸根結底就是要記住一句話,教育孩子不是為了改變孩子的本性,而是讓他們不逾矩。如果孩子的性格是外向開朗,那我們要改變的是孩子不分場合地調皮搗蛋,而不是非要讓自己的孩子變得乖巧懂事。我們應該允許孩子在一定的條件和規矩下肆意玩耍。只需要讓孩子明白,玩耍需要有規矩,不可以傷害到他人,不能給他人添麻煩,要分清場合即可。同樣孩子的性格是內向溫和的,我們也沒必要非要讓孩子積極,寡言的人也有自己沉默的力量,如果非要讓他變得積極,努力社交,那孩子的心理壓力就會很大,豈不是得不償失了。有的家長可能會說,我的孩子也太外向了或者太內向了,內向得都有些不正常了。那么請你想想看你身邊有沒有和你孩子性格差不多的成年人,他們在成年人的社會中是無法存活呢?還是也能按照自己的生存方式生存呢?家長總是擔心自己的孩子在未來會吃虧、被人欺負或者不受人待見。但試想一下,在成年人的世界中,是不是最重要的一條法則就是“拎得清”,也就是會分場合做事,做事不逾矩,至于平時的性格是外向或內向都不會有太大影響。那何必非要強行扭正自己的孩子呢?
那到底怎么才能讓孩子不逾矩呢?第一,必須讓孩子知道何為規矩。在公共場合,一定要記住讓自己的行為控制在不會影響到他人的范圍內。看電影的時候忍不住要說話,那必須非常小聲不會打擾他人;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如果實在坐不住了,也要保證自己在不會影響到他人的范圍內活動;在學校上課無論多想玩耍講話都必須要控制住自己,只能到了下課才能放松。這些都是孩子世界的規矩,當然隨著孩子的長大,它們也適用于成年人世界。
最后我想說說家庭教育的部分缺失問題。很多家長與我溝通的時候會說,我明明一直在管孩子,為什么孩子就是那么不聽話呢?當然說這個話的前提是孩子已經進入了高年級也就是青春期前期了。我一般會反問家長:為什么要聽話?聽誰的話?這個時代在飛速進步,我們真的就一定領先于孩子嗎?孩子就像射出去的弓箭,它的前進方向,它的最終終點不是由射箭手決定的,而是由風向、風速和途徑的種種事物共同決定的。換句話說,當弓箭離開弓的那一刻,弓箭手就無法再控制弓箭了。我們總是拼命讓弓箭要聽話,但真正的努力應該是放在拉弓瞄準上的,這個工作是弓箭手也只能由弓箭手自己完成。家庭教育也是如此,我們不是要讓孩子聽話,而是要蓄滿力,讓孩子走得更遠;要瞄準方向,不讓孩子跑歪。
那么問題來了,家長到底要怎么做,這個問題我根本沒有辦法給出一個具體的答案,我始終強調不同的孩子不同的家庭會有不同的教育方式。不過不可以做哪些事情倒是可以確定的。
第一,不要無效管教孩子!孩子寫完作業,家長檢查時發現好多錯的,于是怒罵孩子,再抱怨兩句孩子不聽話不懂事,一定是無效的,也就是錯誤的。孩子在開始寫作的時候,家長就在旁邊絮絮叨叨碎碎念,指導這個指導那個,看似有效,其實也是無效的。因為在孩子的心里,他會覺得原來自己的爸媽只關注作業而已。指導作業是個專業性很強的事情,如果家長搞不定,不如交給更專業的人來完成,或者最起碼父母二人交替上線吧。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讓孩子養成好習慣上,習慣越好,越不用操心孩子的學習。
第二,不要撒謊!哪怕是善意的謊言,請務必讓孩子明白為什么要撒善意的謊言,撒這個謊有什么好處,會帶來什么,哪些謊言可以稱為善意的謊言,哪些不可以。很多孩子在和父母撒謊或者老師撒謊的時候,內心其實在想,我撒這個謊是善意的,我是為了不讓父母或者老師生氣。而一旦某個所謂“善意的謊言”沒有被識破,孩子就會真的相信這個謊言是可以說的了、
第三,請不要過多地干涉孩子的社交!的確有的孩子行為習慣堪憂,家長怕帶壞自己的孩子,這完全可以被理解。但是家長們得動動腦筋啊,問問孩子你為什么和“他”做朋友?你知道他有很多壞習慣嗎?即便“他”有這么多壞習慣,你還是愿意和他交朋友嗎?為什么呢?孩子的答案一定會讓你驚訝甚至感動。至于帶壞自己的孩子,我們可以轉換個角度,朋友應該可以互相影響,是否能讓自己的孩子去影響“他”呢?兩個人共同進步豈不是更棒!哪怕做不到,但至少自己的孩子不會輕易地被帶“壞”了呀。
今天又是一篇冗長煩瑣的文章了,果然說到家庭教育是可以大書特書,三天三夜都說不完的了,如果能給到朋友們一點點小小的啟發或幫助,那我就能開心得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