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那么一個時刻,看著熟睡孩子的臉龐,你感到無比的祥和。有一天,我看著廚房里切土豆烤土豆片的兒子,突然就想把自己家庭教育的一些經驗與想法寫下來(我不是專業人士,經驗不是那樣系統合理的整理,有興趣的朋友們可能要忍耐一下我的思維混亂,但很想你能所有收獲)。
?
天使帶我們一起修行
孩子是上天送給我們的天使。他們借助我們來到這世間,為了成就獨一無二的自己。我們協助天使成長的歷程則是我們人生旅途中最好的修行。反思回顧家庭教育。千言萬語只剩下一句話。愛,是最好的教育。愛,是這世上最偉大的力量。
今天,我的兒子已是一名高中生了。他可能不是那么優秀。但是在我眼中,他已接近完美。家長最關心的學習,他算是中上等了。上學以來,不管緊張的中考期間還是節假日,一直是十點半左右睡覺,他有著良好的生活習慣。有一些小任性,但基本上自己的事自己負責,不用父母操心。周末在家或者我工作晚回家時,他會做飯,解決自己的生活問題。時不時也會玩一些小游戲,但是沒成迷,不需要家長監督。偶爾也鬧一些小脾氣,但是家里有事時知道不添亂。也愛來個小得瑟,不過在老師同學眼中他真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少年。。。
是的,實際上他就是一個普通的孩子。但是現在這個時代,多少孩子玩游戲成癮,多少少年逆反與父母激烈沖突,甚至有離家出走乃至自殺的。大大小小的問題困擾著無數父母與家庭。
我想說:愛,是這世上最偉大的力量。愛孩子,無條件的愛他,是一切問題的解決方法。孩子成長中的一切問題,都起源于父母與家庭。教育,最好的教育,一切的習慣都在于家庭。 孩子成績的好壞,同樣在于家庭,而不是學校。所有的付出,在未來都能看到成效。
當孩子出現問題時,我們要反復問自己,他為什么會這樣,你只要想通他這樣的原因,就會知道你應該怎么做。所有問題都能從我們自己身上找到問題的起源。
如果您是一位父母,有興趣的話,請先讀一下紀伯倫先生的《致我們終將遠離的子女》
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
他們是生命對于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他們借助你來到這個世界,卻非因你而來,
他們在你身旁,卻并不屬于你。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卻不是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屬于明天,屬于你做夢也無法達到的明天。
你可以拼盡全力,變得像他們一樣,卻不要讓他們變得和你一樣,
因為生命不會后退,也不在過去停留。
你是弓,兒女是從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著未來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盡力氣將你拉開,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遠。
懷著快樂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彎曲吧,
因為他愛一路飛翔的箭,也愛無比穩定的弓。
1、最好的家庭教育環境
和諧的夫妻關系,是最好的家庭教育環境。
夫妻關系好,孩子在學校更容易相處;父親忍讓母親,孩子同樣會尊重女性;母親祥和,孩子很少急躁。。。。。
2、最好的教育方式----言傳身教
你想讓孩子成為怎樣的人,那么父母就要先努力成為怎樣的人。
所有孩子成長中的問題,都可在家庭關系中,夫妻關系中找到,在父母身上找到根源。
你不熱愛生活,孩子怎樣活沷開朗?你不尊重父母長輩,又怎會有禮貌的孩子?你不讀書,憑什么要求孩子愛學習?你從不鍛煉,憑什么孩子會熱愛運動?你工作不努力,孩子為什么會刻苦努力?
3、父母,首先是一種責任。
(孩子三歲前如果不在父母身邊上長大,會缺乏安全感,這些心理問題,會成為未來孩子在學習生活中問題的根源。)
盡量自己帶孩子。 無論多么和諧的夫妻關系,多好高的教育水平,良好的生活習慣。可是,孩子不是由我們養大,是由我們的父母或別人帶大。言傳身教,肯定是用不上了。
我們工作忙,可以請父母或保姆幫忙,但是一定要自己帶孩子。完全放手讓老一輩或其他人帶出來的孩子,孩子獲得的信息是老一輩的觀念與言傳身教。
4、注意力要從小培養。
給嬰幼兒買玩具或書,每次一兩個就可以,否則這個玩一下,那個看一下,從小就養成了注意力分散的習慣。 不如一次買一個,玩得不玩了,再買。我們講故事的書,可以買很多。讓孩子看的,手撒的,一次給一本。
每次進超市或商店前,和孩子商量好,進去他只買一件玩具或書。不管價錢,只要孩子看上的。只買一件。如果他選了,后來又看別的了,必須他自己定要哪一件。孩子從小學會了取舍。 (見過很多次,家長不讓買,孩子非要,孩子哭,家長吵,鬧哄哄的場景。?真得很不好。)
5
、良好的衛生、健康、和生活習慣 體育鍛煉習慣、刷牙方法、有規律的作息、均衡營養、時間觀念、做事的專注力、對他人的尊重、管理自己日常事務的能力、量入為出的經濟意識等等。這些素養都不是一天兩天能夠形成的,需要家長從小帶著孩子一點一滴地培養,而孩子不論長大以后做什么,都會因此受益一生。
6、孩子力所能及的事,家長要放手。
現實生活中,總看到這樣的孩子,即使已經考上大學了,即使是暑假寒假在家,不會洗自己的衣服,不會收拾自己的臥室,更不會幫父母做一些家務活。
我不知道這些孩子的父母到底是怎樣想的?為什么要把孩子培養成這個樣子。這樣的孩子和廢物有什么區別?這樣的孩子能體會到生活的樂趣?能知道父母的辛苦。。。
我更希望年輕父母能改變自己的思路,一定要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你有沒有發現孩子丟三拉四,沒有責任心。因為我們總是包辦了孩子的生活與事情。孩子都上高中了,有的家長還擔心孩子不會開燃氣,做了飯不會關火這種問題。實際上小學四五年級,父母在家里時,就可以讓孩子自己煮稀飯,參與做飯了。你越不讓干孩子越不會,越有風險。即使孩子只有三歲,我們從超市買的東西,也完全可以分一個他能拿得動的東西,讓他幫忙。責任,就是做力所能及的事。
7、讓孩子學會分享
現在環境中的孩子,很容易凡事都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斤斤計較,難以與人友好相處,更談不上與人分享、合作。
在家里,有好吃的,他給我們吃時,一定要吃。 不為別的,只是為了讓孩子學會尊重父母,學會分享。
8、游戲與智力
游戲本身就是一種智力培養,是孩子獲取經驗、發展智力的妙方。親子游戲更是培養父母與子女感情的重要渠道。捉迷藏、扮演角色、玩玩具、拼積木、做手工。。。。游戲對嬰幼兒智力發展的作用,遠超過我們的想象。游戲都可以喚起兒童的興趣和注意力,激發兒童積極的感知、觀察、注意、記憶思維和想象等,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實現兒童智力的發展。
9、從小愛運動
現代生活壓力大,很多人都有抑郁癥。可是,大家有沒有注意到,愛運動的人,很少有抑郁的。
愛運動,真是讓人身心都能鍛煉的一種形式。跑步、做游戲、爬山,,,只要有時間就陪孩子一起運動。
運動是一種良好的習慣。一定要從小去培養,不需要任何的言論,只需要父母們有這樣的意識與耐心。
10、?讀書,讀書,讀書。 0-10歲特別關鍵。有人看到0歲笑了,你以為0歲啥也不懂,你就真輸在起跑線上了。 0歲, 聽音樂,講故事,等孩子張嘴說話,你就看到不同了。
0-3歲,每天父母給講故事,最好了。 懶惰的可以放故事機。但是效果差別很大。 故事機比你發音標準。但是沒有父母對孩子的愛。 愛,是最好的教育。家長給孩子講故事,家長陪孩子看兒童書籍。識字量在無形中就上去了。孩子的知識面和見識無形中成長。
小學數學不難,難得是不認識字,不理解意思。 讀書多的孩子,理解力強,別人就感覺他聰明。 讀書多的孩子,表達能力強,作文根本不用管。 讀書多的孩子,見識就多,越大學習越好,父母越少操心。
11、建議不要讓孩子上學期班,尤其男孩子。 國內很多人宣傳,教育不輸在起跑線上。話有道理,但是很多人不走心,理解成了拔苗助長。
學前班,提前進入一年級的學習狀態,學拼音,學100以內加減法。我想問一句:小學一年級的數學,從1開始講,那么孩子上課干什么?
我想,不是說話就是小動作,這樣的上課習慣,一旦養成,后果大家應該能想到。
有的家長說,一年級開始講得快,不上學前班,孩子跟不上。
我們試想一下,一年級能講啥內容,如果真的一年級就跟不上。我想孩子的智商是先天問題了。
12、記錄孩子的成長經歷
孩子小學畢業時,我做了精美的簡歷,幫他申請較好的初中。 收集了他小學時的作文和畫畫等各種作品,制作成書。
每一個記錄,都會讓你感到欣慰,也都是美好的生活回憶。 13、孩子要多觀察,預防疾病。
0-10歲的孩子身體不夠強健,經常會感冒、咳嗽、支原體感染。。。這個時候的年輕父母們總是著急上火,怕孩子生病引發其他問題。
父母盡量掌握一些常識病的處理辦法。實際上我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起來,預防為主,減少這樣的問題。
??? A
盡量不要喝飲料,吃小食品。紫癜,是目前小學生中比較多的一種病,嚴重時會影響腎臟。它的原因一般是兩個。一個是家里裝修甲醛。一個是垃圾食品。 B盡量不要孩子生病了吃藥輸液。以預防為主。 聽到孩子咳嗽,可以煮橘子皮水或白蘿卜水讓孩子喝。一直到咳嗽好了。基本不會有扁桃體,支氣管,肺部等炎癥。 用香菜的根煮水,可以消炎退燒。放五六個煮十分鐘左右就可以。 吃壞肚子,不管吐還是拉。把云南白藥(止血用的粉,瓶裝)倒入肚臍,外面貼上傷濕止痛膏。 三個小時內效果就有了。 當然得保持一夜。
C.0-10歲的孩子,每天晚上睡覺時,父母應該摸一下孩子的手腳。如果手腳心過干,孩子很快就會生病的,應該趕緊給孩子多喝水。
D中國古語,頭涼不生災。不要給孩子穿太多,頭上戴個帽子,頭熱了,只要有一點風,就會著涼感冒。。。。。。
14、尊重孩子的選擇
孩子中考、高考、志愿、專業,希望我們的父母能夠讓孩子自主選擇。學會自主選擇在個人成長過程中是一項很重要的能力。尊重孩子的內心意愿,讓孩子在自由平和的成長環境中啟動自愈能力、自我修復能力、自我辨別能力、從錯誤當中還原的能力。
誰的人生也不是一帆風順,做出自己的判斷,承擔自己選擇的后果,這都是人生必經之路。孩子的未來有各種精彩的選擇,他有他的驚喜,他有他獨特的人生道路。我們只需尊重,陪伴,等待與守護。
15、自信,是學習輕松的根源??
?? 學霸,可能不是智商多高的孩子,可能不是多么刻苦的孩子,但一定是自信的孩子。父母要看到孩子的閃光點,鼓勵或認可,才能培養出你想要的樣子。
?? 如果孩子成績沒有達到父母心中的理想,而被責罵或埋怨或打罵,往往造成孩子內心嚴重的挫折感,甚至心灰意冷喪失自信。
16、學習,不是苦差事,但也是一件輕松的事。
不要給孩子灌輸“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學海無涯苦作舟”這樣的思想,因為孩子很容易對學習產生畏懼心理。也不要給孩子講學習多么輕松,這世上哪個行業輕松呢,做什么輕松呢。
?? 學習,終身學習,這是一種良好的生活習慣。既不是苦差事,也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
17、青春逆反期,是父母的成長期。
我們要做的,就是給孩子無限的愛和支持。 當孩子有不同的情緒時,支持他,認同它,不要去阻止或否定。
孩子青春期,女生可能五六年級就開始,男生初一到高一期間,每個孩子時間不定。但是,青春期是人生必經的歷程,是生理現象,更是心理從幼稚到成熟的必經之路。
當你的孩子進入青春期,
A請先去了解什么是青春期,請大量閱讀青春期的文章和家長朋友們的經驗。
B請回想一下自己的中學生活,回想自己中學時的經歷與思想。
C請每天寫日記,記錄自己的生活,反思自己的言行。
記錄自己的生活,是說不要過于關注孩子,過度的關注會引發矛盾。
反思自己的言行,是因為青春期的孩子他們會有過激的言行,那么我們做為幾十歲的父母,是否同樣以過激的言行來對待孩子的呢。
我們要做的,就是給孩子無限的愛和支持。當孩子有不同的情緒時,支持他,認同它,不要去阻止或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