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朋友的推薦下,我看了《捕捉兒童敏感期》和《你的兩歲孩子》,這兩本書讓我更系統更清晰地了解兒童各個階段的特點,當孩子持續出現某種狀況時,我不再慌亂,因為我都可以從這些書中找到對應的“答案”。但漸漸地,我發現我只明白其發生的原因,而沒有相對應的解決辦法。有些行為是只要帶著愛靜靜地等待這個時期過去就可以了,但有些行為不行,正好學校發了《家庭中的正面管教—日常教養難題的SFBT訓練法》這本書,它就像“救命藥丸”一樣的出現了,解決了我的部分難題,使我面對孩子時不再顯得那么“無能”。
讀完這本書讓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是不要把力氣一直花在“分析問題”或是“探討問題”的原因上,重點是如何“解決問題”。班里的孩子在面對問題時,大部分先想到的是把責任推給別人,保持自己的“清白”;在沒有別人參加的事情上出現了問題,就會顯現出懦弱、逃避、不知所措。仔細想一想,孩子身為家長的“復印件”在面對問題時出現了偏差,有一部分原因應該是我們做家長的在面對問題時不正確的態度影響了孩子。在很多時候,把力氣和時間全花在找問題的成因上,不但徒勞無功,還容易使孩子養成推卸責任的習慣。因為在找原因的過程中,不免會追究“是誰造成這個問題的”。
第二個記憶深刻的是相信孩子是解決自己問題的專家。孩子的節奏是獨特的、緩慢的,老師像讓學生都能按照自己的節奏去學習,當然也想讓學生都能按照那一套自以為完美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去解決身邊的問題,我們忽略了時間的特殊性和孩子的獨特性;作為家長,我想讓孩子跟著我的節奏走,當他跟不上我的節奏,我就想去“幫”他,我忽略了他的自我建構……其實每個人都是解決自己問題的專家,只是有時連我們自己都沒有覺察自己的潛能。父母要當個經驗豐富的引導者,帶領孩子找到自己內在的豐富藏,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成為一個能夠自己“捕魚”的人。
雖然有時不能全信書,但書確實打開了我的思路,改變了我想問題的角度。我相信在書本的指引下,心中帶著愛與自由一定可以使我的孩子們成長的更加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