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吉田醫生哈佛求學記》特別適合想實現自我提升的全職媽媽,對于僅僅是工作忙的上班族,能夠學以致用書中一半的時間管理方法就能完成每年新年計劃里都會出現的待辦事項,對于時間自由又懶散的人,僅僅使用四分之一的方法大概就能實現自己的目標了。吉田醫生帶著三歲、一歲和剛出生的女兒完成哈佛留學的申請和畢業,她的時間是怎么擠出來的,看了她的故事和時間管理的方法,大部分人都會認為自己也可以去著手實現自己的夢想了,因為你的富余時間肯定比她多。
首先,要有自信。我和作者一樣,天生擁有無根據的自信,就是把周遭發生的事情都往好的方面解釋,并把它當成合格的預兆,我的人生態度就是“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養成了尋找幸運的習慣。所以有時無法理解那些不相信自己不敢開始的人,比如上學時和周圍的同學約定早起一起練英語口語吧,會被對方“不想早起,沒有想練英語口語的想法”回絕;和周圍的同事一起準備證書考試吧,對方感覺太麻煩,不想學。我是一個聽到上進的想法和計劃就充滿斗志的人,想立馬實施,并且認為自己可以完成,喜歡挑戰新事物,挑戰難以實現的事情,都源于我心中無根據的自信種子,可能和從小的教育有關,無論做任何事情,父母從來沒有打擊我的表現,從制定完我的計劃,我就能夠想象到完成它的喜悅。在開始做事前,擁有這種自信非常重要。當然除了這種無根據的自信,有根據的自信更重要,比如做了幾張習題,計劃完成了多少。
其次,擁有保持激情干勁的專屬燃料,使“干勁十足”的開關處于開的狀態。這一點恰恰是我做事半途而廢的關鍵點,開始時我擁有無限的自信,并且能夠克服困難開了個好頭,但是隨時時間推移,我燃燒的激情火焰不再旺盛,可能漸漸熄滅。就像這篇書評,是我和我先生一起約定2018年每周的一篇書評,第一周,我白天看娃,晚上在兩個寶寶睡著后,熬夜讀書寫書評,第二周我可能也會堅持下來,第三周就不一定了,我沒有找到專屬自己的保持激情干勁的燃料,這種心情的掌控無法繼續。作者吉田的專屬燃料是收到尊敬的老師或者前輩的贊揚,并獲得他們的建議,她的“干勁十足”就處于開的狀態。仔細想想有沒有屬于自己的專屬燃料,試試每半個月和既師既友的先生暢談一次,以給自己鼓勁,不讓激情燃燒的火焰中斷。
第三,制定詳細的時間表和“待辦事項”計劃,并且分清應該做的事情和想做的事情。有的人忙碌了一整天,卻發現沒做多少事情,可以把每天做的事情列一份詳盡的時間表,分出整塊時間和擠出的零碎時間,再和“待辦事項”進行整合,將整塊的時間用于想做的事情,優先安排重要的事情,充分利用零碎的時間做應該做的事情,分配給眼前的事情和無聊的事情上,提高做事效率。
第四,借助他人的力量,人類原本就是喜歡幫助他人的生物。吉田醫生養育兩個孩子的同時堅持上班,還要準備哈佛留學的考試,每天25個小時也不夠用,原本堅持一定要親自照顧孩子的她終于尋求家政的幫助,讓家政負責做飯和打掃衛生,她也得以擠出更多時間來學習。在留學期間,遇到麻煩時,及時尋求他人幫助,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我是一個不喜歡給別人添麻煩的人,凡自己能完成的事情盡力完成,大學時已具有獨立思考能力,很少問老師問題,有些不明白的地方感覺課下再查找一下資料就能解決,有時也是臉皮薄,怕別人取笑自己笨,其實人類原本就是喜歡幫助他人的生物,自己以后要克服這一點,積極投資培養人際關系。
第五,不要等到精心準備后再開始,降低一些做事的標準。我開始一項計劃,必須等全部事情就緒后才開始,給了自己苦練前的緩沖時間,是縱容自己的一個表現,比如練英語口語,要把教材買到手,有了整塊時間才開始學習,這就等到猴年馬月,浪費了太多時間。有時候對自己要求太苛刻,把時間花在一些不必要的事情上的太多,以致于無法完成計劃,比如給孩子洗澡可以不是每天,而是兩天一洗,做飯的話也可以放棄費時的,選擇便捷又健康的,降低“必須這樣做”的標準,也許會有收獲。
第六,書桌是“心靈的安身之處”。為了讓學習或工作更加高效,不僅重視內容,也要重視學習的“場所”“環境”,人們變得開始注意在那些場所產生的身體感覺了吧。作者有專屬自己的書桌學習和工作,我自己也有很強烈的感受,上學時,坐在擺滿教科書的書桌前能馬上進入學習狀態,在家或者其他場所就沒有這種感覺,大學時尤其喜歡圖書館自習室的大實木桌子,質感讓人馬上平靜下來,投入到眼前的書里,這種專注的感覺也許只需要一張書桌。
第七,“時間”、“地點”、“小伙伴”三要素。沒有時間和地點的限制,可以隨時隨地在自己的自由時間里做,這樣的情況乍一看好像能做到,實際卻很難。有了確定的時間和地點,不會去拖延,有了小伙伴的約定和監督,使得“只屬于自己的目標”變為牽扯了一些“必須應該實現的約定”,所以有時候找個同伴一起去實現目標是很重要的。
最后,遇到困難要有“反復挑戰,逼近極限,絕不放棄”的決心。
我全職帶一對雙胞胎已一年,不甘心只面對雞毛蒜皮,想實現自我提升苦于時間有限,讀了此書感悟很多,接下來去實現我的目標,完成后再來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