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5,19
看起來像是題外話,可實際上并不是。你有沒有好奇過這事兒:西方人杜撰的英雄——超人,是會飛的,中國神話中的神仙也是會飛的,可他們的姿勢很不一樣,超人是趴著飛的,神仙是站著飛的…… 為什么呢?
即便是杜撰出來的人物,在飛的時候也要符合一定的科學原理,所以,超人趴著飛是有道理的,因為那個姿勢可以減少空氣阻力…… 中國的神仙站著飛也是有道理的,因為在那些神仙被杜撰出來的年代里,人們的腦子里(操作系統里)還沒有“空氣阻力”這個概念,所以用今天的眼光望過去,就顯得有點“缺心眼兒”。
為什么這不是題外話呢?因為這個例子清楚地告訴我們,無論看起來多么荒謬的現象,背后都有一定的道理存在。
我們這個專欄的讀者,在這方面的感受尤為強烈:
當你嘗試著進步的時候,你遇到的更可能是打擊而不是鼓勵……
相信我,你并不孤獨。
這是我父親經常對我說的話,陪伴了我一輩子。每當什么不好的事情發生在我身上的時候,他就會笑嘻嘻地跟我說這句話…… 后來我發現,這絕對是一個“客觀描述”,如果我不幸,那也絕對不是“唯一一個不幸的人” ——這真的是我這一生中最“治愈”的句子。
當我們身處問題的中心時,很難發現自己思維的漏洞,這就是我們經常說的“當局者迷”。
就像沒有人可以拽著自己的頭發離開地球,當我們身處這樣的死循環當中也很難自拔。當我們還小,思維能力不強大的時候,需要有人從外界給我們一些指點和幫助。但是現在不同了,因為我們有了:
元認知能力。
這是一種從更高層次審視自我的能力。擁有它之后,你就可以站得更高,看得更全面,進而發現自己過去思維上的漏洞,并把它修復。
其實它就是一種自省的能力。我們經常說,當問題發生之后,要多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聽起來像是一句雞湯,但實際上,這正是鍛煉元認知能力的一種有效方法。
起初的時候,我并不理解,覺得進步本來就是好事兒啊!難道不是每個人都追求進步嗎?為什么會有人打擊別人呢?為什么會有人永遠潑冷水呢?為什么人們要做這種既損人又不利己的事兒呢?而且,為什么不僅僅是“有人”,還是“絕大多數人”呢?真的覺得很奇怪!
觀察能力、思考能力、通感能力、反思能力,真的不是一天兩天可以精通的,即便我總是很想知道答案,卻也要等到許多許多年之后才明白其中的道理。
所有人都希望自己進步,這絕對沒錯。與此同時,進步又絕對不是自動發生的,它天然就是耗時費力的,它就是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根本看不出效果的,因為最終,所有真正有意義的進步都跟復利曲線一樣,沒有經過那個“長期”之前都像是“恒定沒有斜率的直線”,只有經過“長期”已經被度過的某個時間點之后,才有“肉眼可見”的“飛揚”……
而另外一個事實又是確定的:在每時每刻,絕大多數人都一樣,并非處于“飛揚”階段,都在自然而然地體會著“……而昨天和今天有什么不同?”(齊秦的歌詞《昨天的太陽》),與此同時,絕大多數人并未學會“如何呵護自己的希望”,那希望的燭光隨時可能被一陣莫名其妙的風吹滅—— 哪怕是一個走路虎虎生風的人路過,都可能弄滅那燭光……
在這種情況下,請問,有誰喜歡自己被證明為退步了呢?
你進步了,就意味著說其他的人相對退步了…… 請問,從你自己的角度,當你看到身邊的人進步了,而自己依然原地踏步的時候,是不是會產生極度的焦慮?如果這個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反過來,假設你的確進步了,那么你身邊的人是不是同樣會產生焦慮?再進一步,請問,焦慮是不是絕大多數人以為的負面情緒?
沒有人喜歡退步,沒有人喜歡相對退步,沒有人喜歡被動退步—— 即,被你證明為他們退步了—— 反正,沒有人喜歡被證明為退步,你也不喜歡,不是嗎?
不開心!—— 這是所有人作出莫名其妙的選擇或行動的根本原因,或者說動力。換句話講,為什么會有人潑你冷水,為什么會有人說你壞話,為什么會有人不陰不陽地對待你?很簡單啊,你讓人家不開心了!
也許你會想,又不是我讓他們不開心的,是他們自己太脆弱,自己選擇不開心!嗯,有一定的道理,可還是“僅僅不過是一面之詞”而已,還有更多你沒有考慮到的因素在發揮作用。
這事兒確實怪你的更深層次的原因在于:
一切的進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切的進步在起點上只不過是“愿望”而已,實際上的進步是需要行動支持的,不僅需要行動,還需要長期持續的行動 —— 即,在“肉眼可見的飛揚”發生之前,還需要很久的時間。
于是,當你“表現自己”、或者嘗試著“證明自己”、甚至不小心“好為人師”的時候,本質上來看,你在用尚未發生的結果去表現,去證明,于是,從更深層次的視角去看,事實上是你自己在“占便宜” —— 你在用未來不一定產生的結果刷現在的存在感…… 要知道,即便你長期持續行動了,也還有可能僅因為運氣不好而并未獲得預期的結果呢!
而對方其實不見得想得這么清楚(事實上是肯定不會想得這么清楚,否則他們會有截然相反的態度),但這并不妨礙他們會隱隱地或者清楚地感覺到自己吃虧了,于是他們必然有所反應(也可以稱為“反彈”),他們無論如何都有“反抗”、“反擊”的沖動…… 這個機理一定是“普適”的,否則不可能出現那么大面積的類似行為,古今中外都一樣,不分年齡、性別,也不分種族、不分國界,絕大多數人都會不由自主地去負面決策與行動,只要你聲稱自己正在進步,那么就會有無數人冒出來,要么打擊你,要么嘲諷你,甚至暗害你…… 要么就憋著勁等著,只要一出現機會,就跳出來證明你的一切所作所為都弄成徒勞!
你要給自己洗腦了。再遇到向你潑冷水的人,再遇到說風涼話的人,哪怕是再遇到背后坑害你的人,你再也別那么膚淺地把對方定義為“壞人”了,從更深的層次上來分析,是你自己做錯了,是你自己讓人家不開心了,是你自己“占便宜未遂”。雖然他們也不一定是好人,但你自己確實有錯,而且還錯得不淺。
多數人的世界里有兩種人:“喜歡的人”和“討厭的人”。我的世界里也有兩種人,只不過分類的方法稍有不同,他們分別是:
喜歡的人
還沒喜歡上的人
我不是在開玩笑。但我真正想清楚其實沒有那么多“壞人”的時候,這樣的分類方式自然就形成了。與此同時,我發現自己的世界也改變了,不會再有任何的怨言,只會默默地做自己該做的事情。
即便在這個過程中發生了一些不愉快,我也能知道究竟是哪里出了問題,并且做出迅速的調整,不會讓它影響我的生活。
有人說好脾氣是天生的。不過在我看來,它更多是通過修煉得來的。你通過深入思考,找到自己思維上的缺陷,進而克服情緒上的弱點。
剛開始的時候還會有一些思維的慣性,那就不妨給自己設置一個“彈窗列表”。把自己容易掉進的坑一一列舉出來,每天定時回顧,久而久之它就會變成你思考模式的一部分,最終讓你條件反射式地規避掉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我跟你一樣,在年輕的時候覺得這個世界“充滿了惡意”,覺得自己好像是一只在叢林里掙扎著生存的兔子,四處都是威脅,四處都是陷阱,隨時都可能被別的動物所攻擊…… 偶爾得空的時候也總是不由自主地哀嘆,為什么自己天生是個兔子,而不是豹子?然后也好奇,若是自己天生是個豹子,會整天欺負兔子嗎?
終究有一天,我突然覺醒了!根源在哪里呢?因為我想明白了自己對“叢林類比”的一個理解漏洞。我們所生存的社會確實像一個“險惡”的叢林,叢林里有各式各樣的動物,都在用各式各樣適合自己的方式生存,相互捕食,拼命繁衍,每日殺戮不斷,卻也各自生生不息。這個類比在這個層面上相當準確,但有個小細節被我忽略了,是什么呢?
在這個“叢林”里,有些個體是能從一個物種“進化”成另外一個物種的。也就是說,有些兔子是可能變成豹子的,反過來也一樣,有些豹子可能退化成兔子…… 還有個事實可能更現實,兔子肯定不是一下子能變成豹子的,也許它要先變成狼,再變成野豬,而后才變成豹子,以后還可能變成獅子或者大象…… 雖然,這個“叢林”里的絕大多數動物,生來是什么死去的時候還是什么,但是,這畢竟不是大自然里的“叢林”,在這個類比的“叢林”里,某些個體的“進化”速度可以做到“不可想象”。
這對我來說是個至關重要的“領悟”,二十多年前它若是沒有發生的話,那么今天的我就不存在,我依然是在叢林里每天心驚膽顫地逃亡不知道明天會怎樣的那只兔子……
琢磨清楚這些道理之后,我開始厘清思路:
讓別人不開心,是自己不對,自己不周到;
一切的“進化”(你看,我甚至不再用“進步”這個詞了)都是長期之后的未來結果,不是今天能拿出來展示、證明的;
拿尚未發生的事情說事兒講理盡管不一定錯,但通常不會被正確理解;
人們不理解你的時候,自然而然地不會支持你;
證明自己是沒必要的,做到了無需證明,沒做到證明是徒勞;
自己給自己引發很多攻擊不僅是愚蠢的,更是致命的……
那怎么辦?
默默完成進化
在這里用“進化”這個詞,除了比較貼切之外,還有另一個好處:
它能給人更強的時間感受。
我們不妨想一想,從茹毛飲血的原始人,到現在拿著手機發微信的現代人,我們在進化的路上走了多遠。更重要的是,我們要知道人類成為現在的樣子,到底花費了多長時間。
我們專欄里隔三差五就會提到一個詞: 長期 。
而“進化”這個詞本身就已經帶有長期的意思,而不需要對此再多做強調。如果能想到這一點,對于眼前暫時的笨拙和困惑,我們就能有更強的包容心,以及一種更淡定的態度。
所以說如果“進步”這個詞語還不足以讓你感受到時間,那么我建議你可以把它換成“進化”。
最佳策略已選擇完成。進化尚未完成之前,不說,不表現,不好為人師,因為說了也沒用,表現了也證明不了,在那種情況下好為人師只能是令人厭惡,而且多半會被理解或者證明為“虛偽” —— 十年前,我寫過一篇文章發表,標題是“成為能說那話的人”。
現在我寫個專欄,十幾萬人訂閱。雖然這里面講的道理之中有很多是我十年或者二十年前就想明白了并且踐行的東西,可十年前的李笑來或者二十年前的李笑來跳出來做同樣的事情,會有同樣的效果嗎?肯定不會—— 人微言輕,是有道理的。
還有個小問題,怎樣讓自己變成一只“受歡迎的兔子”?甚至是連豹子都喜歡的兔子,或者連蛇都不討厭的兔子?這個問題更為嚴肅,若是竟然有解決方案,那么一路上會減少多少威脅多少危險呢?
最初的策略很初級:做一只歡樂的兔子。事實上,樂觀并不是天生的,樂觀是一種選擇,是一種能力,一種相信明天會更好的選擇與能力。我猜你早就觀察到了,我們身邊總是有那么一兩個人,在任何時候都是笑嘻嘻樂呵呵的,做什么事情都像是打了雞血一樣興奮,遇到多大的挫折都是垂頭喪氣一會兒就過去了,然后依然跟什么都沒發生一樣歡樂地活著…… 我發現他們都很招人喜歡,反正,我很清楚,我自己也很喜歡這種人。
我要成為這種人。心理學研究成果對我幫助很大,因為我知道一切的歡樂,其實只不過都是多巴胺分泌水平處于平均以上的結果,于是事情就變得簡單了:多學習、多運動,自然而然人就開心起來了!當然還有輔助的方法:在人群之中尋找那些歡樂的人,與他們為伍。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終于找到了升級的策略,更有效的策略:成為一只勵志的兔子。當然不是那種你以為的成天宣揚成功學的兔子!而是,成為一個鼓勵一切人的人。理由也很簡單,既然自己那么討厭被別人潑冷水,被別人說風涼話,被別人暗中陷害,自己就無論如何也不應該成為那樣的人;不僅如此,還要站到他們反面,成為一個善于鼓勵他人的人。
鼓勵,絕對是這個世界的稀缺資源—— 我相信你早就有深刻的體會。如果你是個善于鼓勵他人的人,那么起碼直接會獲得兩個好處。首先,你身邊的人會不由自主地喜歡你,誰不喜歡擁有稀缺資源的人呢?更為重要的是,隨著你不斷鼓勵他人,隨著你不斷看到因為你的鼓勵而繼續前行的人終究獲得了他們期待的結果,你自己會慢慢變成一個無需他人鼓勵的人—— 因為你自己早就變成了正能量本身。這后面的結果實在是意外驚喜,也實在是個極度驚人的意外驚喜。不信你就試試看。
其實不光是別人需要鼓勵,我們也應該時常鼓勵一下自己。
我們從小就聽過這么一句話:吾日三省吾身。
意思是每天都要反省一下,自己今天有沒有做得不到位的事情。如果有的話,就要及時改正,完善自我。
反省自己有沒有錯誤,并作出相應的調整,這一點無可厚非,我也非常鼓勵大家這樣做。但與此同時,我覺得大家同樣也可以做這樣一件事:
三贊吾身。
每天都思考一下,今天自己哪些事情做得非常好,并且夸夸自己,給自己一些鼓勵,讓自己可以繼續保持下去。沒有人比你自己更清楚你所克服的困難,以及你真正付出的努力。所以也沒有人比你更適合去鼓勵你,安慰你。
所以除了每天的反省之外,大家也不要忘記每天也要鼓勵一下自己。
一旦你開始做就知道了,鼓勵他人真的很簡單,一句樸素的“我支持你!”就已經足夠,甚至,更多的時候,你連這句話都不用說,只需要默默地陪伴一會兒,都已經完成了真正的鼓勵。我有時候也覺得很震驚,這么簡單的事兒,怎么就很少有人做呢?
一路走過來,另外一個策略也自然而然地形成:即便成了豹子,也不應該欺負兔子。因為這個“叢林”本身也在進化。過去,叢林里確實是常常是你死我活的局面,現在呢?現在叢林也變了,發展太快了,機會太多了,相互捕食已經變得“成本過分高昂”,還不如自己忙活自己的呢!這就好像幾千年前人類發展了農業之后,戰爭就自然而然地減少了許多個量級一樣,這也像科技發展到今天,和平成了剛需一樣。并且,只有輸贏對立時代過去了,雙贏、多贏的局面與機會更多更頻繁,于是,大家的價值觀都發生了變化,只要聰明一點,都能找到“獨善其身”的位置。
我們生活在更好的叢林里,而這個叢林理論上應該越來越好,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