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因何失敗,如何成功?

今天的這本書名叫?習慣的力量?,作者是馬歇爾·古德史密斯。

他曾給企業高管進行培訓,每人每年要交付25萬美元。

我們主要從以下三點來學習。

1237錯誤

不管你是讀MBA的課程,或者讀一些管理的書籍。都提到鍋如果你要實施一個方案。第一步是做計劃。第二步是找到問題。第三是找到解決方案,第七是開始實施。

那中間的幾步呢?

第四五六步分別是說服上級,說服同級和說服下級。

忽略這三步,就是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沒有和其他人進行很好的溝通,別人就無法全力配合,項目也不會很成功。

所以,要說服與此項目相關的所有的人,才能保證事情順利的執行。

人際交往中的反饋。

企業經常會對產品,調查客戶的反饋。

而在生日常生活中,我們卻很很少去向身邊的人問我們的評價。

總是拖著不去體檢,不去看醫生。

總覺得不去看醫生,我們就沒有什么問題。

不去問配偶對我們的評價,我們就可以維護現狀,不需改變。

總覺得我們不知道就代表不存在。

就像鴕鳥一樣,把頭埋進沙土里,就假裝問題根本不存在。

"積重難返",問題不解決越積越多,遲早會有那最后一顆稻草,導致問題由量變引起質變,產生嚴重的后果。

所以,現在開始,多聽聽身邊人的反饋。

開始改變吧。

沒有完美

完美的行為模式根本不存在。

劉翔跨欄厲害,但武術不一定行。

杰克遜舞蹈很棒,但籃球不一定好。

姚明籃球很厲害,但足球不一定棒。

有時候只要擁有一方面特長就夠了。有些管理的書里列了成功者必備的幾個品格,同樣只要擁有一個或幾項,就已經很難得了。

如果想每項都修煉到極致,那應該是無法達到的。

完美可以看成是一個極限的狀態。我們努力完善事情盡力去接近完美。

有時候只管追求完美,反而會適得其反,甚至失敗。

有個人寫方案,一直到截止日期才將方案第一次拿出來,他一直追求自己心目中完美的方案。可是其他同事,很早就將第一版給同事看,并提意見進行多次修改。很顯然,同事的方案已經很成熟很周全。而他的方案卻還是幼稚和改進的地方很多。

有時候,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就像寫作,提筆前一直想這個作品一定要多么優秀,那這個文章可能永遠都完成不了。開始寫,完成它,給自己可以寫出全世界最爛的文章的權力。

在一個大學進行一個實驗,實驗分兩組,一組的要求是完成盡可能多的陶瓷作品,按數量評成績。另一組的要求是不管數量,但是要做出一個質量最好的作品。在一個學期結束后,結果第一組的學生的作品不只數量多質量更好,他們每完成一件作品都是積累經驗的過程,到下一個作品會越來越好。

最后,最近幾天的晨讀筆記里都提到了不拖延,開始執行,邁出第一步就是成功了一半,完成比完美更重要。。。。。就像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樣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優秀的習慣,好的品質也都是想通的,不用每項都打磨到極致,只要掌握其中一項或幾項并運用實踐,就是進步很大,接近完美了。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