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給大家分享的書叫《習慣力》。
這本書的作者是馬歇爾·古德史密斯,他給高管們進行一對一培訓,每人每年要支付25萬美元。不過,你現在沒必要付出那么高昂的學費,一樣能學到書中的精華。
今天,我們給大家分享三點內容。
①
首先,我們來講講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的1、2、3、7錯誤。
1、2、3、7,什么意思呢?
不論你去聽MBA課程,還是讀一些流程管理的書,他們都會告訴你,解決問題的第1步是評估,第2步是找出問題,第3步是制定方案,接下來就是執行。
作者把執行稱為第7步。如果你只按照這四個步驟走,就犯了1、2、3、7的錯誤。也就是,漏掉了第4、5、6三個步驟。
這三個步驟分別是說服上司、說服同級、說服下屬。
如果你直接跳過了這3步,就去實施你的方案,其實就是把自己封閉起來了,那還怎么確保別人理解你的想法、配合你的行動呢?
所以,在解決問題之前,你得先說服執行過程中可能涉及到的人,那么接下來落實方案的時候才能更加順利。
②
第二點,我們要說的是人際交往過程中的反饋。
打個比方,很多公司都會設立客戶反饋渠道,來監測大家對產品的滿意度,以便提供更好的客戶服務。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卻很少征求身邊人對我們的意見。
這是為什么呢?作者指出,因為我們都害怕聽到答案,我們經常回避自己需要知道的真相。
你回想一下,你有多少次拖延體檢時間,并且告訴自己:等我把飲食、作息習慣都調整好了,再去體檢?去看牙醫也是一樣,我們總想拖到不能再拖了,才不情愿地去解決問題。
這都是因為我們想要回避一些事實,總覺得不去看醫生,就沒有什么壞消息。
在婚姻中,很多人也是如此,似乎只要不去了解配偶對我們的評價,我們就能維持現狀,不需要做出任何改變。
有個詞叫“積重難返”,如果你想要做個鴕鳥把頭埋進沙子里,假裝問題不存在,那么,等到需要面對的時候,問題已經很大了。所以,你不妨試試去收集一下你最愛的人對你的反饋。
③
第三點,我們要說的是并不存在什么完美的行為模式。
姚明籃球打得好,那足球呢?
劉翔跨欄很厲害,那武術呢?
杰克遜跳舞很厲害,那舉重呢?
千萬不要覺得有什么完美的行為模式。你可能見過一個冊子,列出了管理者所必須具備的十幾個成功特質。你是否要具備所有特質,才能成為一個優秀的管理者呢?No,你只要具備其中幾項就可以了。
如果你硬是要花時間去把自己每一個特質都打磨得特別好,對不起,你就算累到死,也不可能。
完美不是一種真實存在的狀態,它更像是一個極限,我們追求盡善盡美就是不斷逼近這個極限。在追求的過程中,千萬別試圖一次性改正所有問題,這樣只會讓你陷入完美主義的泥潭,甚至導致快速失敗。
最后,我們簡單總結一下:
001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要犯1、2、3、7錯誤,說服執行方案過程中涉及到的人是開始執行前的關鍵步驟。
002 不光是經營公司需要客戶反饋,在和人相處的過程中,也可以收集人際反饋。
003 完美的行為模式并不存在,有的只是不斷去完善的過程。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里,希望能給你帶來啟發。
參考書目:《習慣力》[美] 馬歇爾·古德史密斯(Marshall Goldsmith) [美] 馬克·萊特爾(Mark Reiter)。
文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