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聽到有人為自己定目標:例如每天早起跑步,每周練瑜伽,每月看本書,開始學習一項新技能。但隨著時間流逝,漸漸發(fā)現(xiàn),其實,一個都沒做到呢……。
喜歡的很多,但也只是喜歡而已,不會為此付出什么。想法很多,但也僅僅是想想,不會因此展開行動。可能性太多,又不敢承擔,生活太忙,沒時間說做就做。各種借口理由。
總有人說:我想要有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其實也是因為大家都意識到自己的拖延癥空想癥各種癥吧。說走就走本身并不難,難的是,我們總?cè)鄙侔严敕ㄗ優(yōu)楝F(xiàn)實的行動力。
不要再空談“喜歡”了,真喜歡,就行動吧。
一店一書
近年來,實體書店沒有能力謀利,現(xiàn)實是,大部分的實體書店都在垂死掙扎。
但是在日本,偏偏有一家連書架都沒有的幾平米小書店,開得異常火爆,幾乎沒有讀者會空著手從里面出來。那它又是怎么做到的呢?
跟百貨商店似的賣書模式不同,它每周只賣一本書,一周一換。可是在這本書上,老板可沒少花心思。為了讓書更受歡迎,他帶領團隊做大量的數(shù)據(jù)分析,摸索客戶口味;為了提供高質(zhì)量的閱讀體驗,書店還每周圍繞書的主題做線下活動,展覽啊、對話啊,都是為了讓讀者更了解這本書。
老板之所以敢這么賣,就是因為他發(fā)現(xiàn),其實很多讀者到書店來,都是沒有明確目的的,想買書,卻又不知道買什么好。所以,他干脆不給你那么多選擇,只有這一本,已經(jīng)幫你挑好了,你來買就是了。結(jié)果,每本書都賣成了爆款,非常受歡迎。
這種給讀者提供少而精的選擇,說不定就是未來書店的發(fā)展方向。一方面,書店有足夠的精力投放在單一本書的推薦上,另一方面,也幫讀者省去了選擇的焦慮,想不買賬都難。
所以你看,書店也好,其他傳統(tǒng)的實體店買賣也好,沒有哪種是注定不行的,就看你有沒有本事巧妙地經(jīng)營它。
當你路過東京銀座的鈴木大樓時,可能會瞥見一家亮著橘色燈光的小門店,落地的玻璃窗內(nèi)只有一個穿著白裙的女孩子,手捧著一本書,低頭認真閱讀。
于是你以為這是一家書店,抱著隨便逛逛的心態(tài),走進了這家店。結(jié)果你發(fā)現(xiàn),這個店實在是小,大概只有幾平米。沒有書架,也沒有書,唯一的家具是一張年代感十足的桌子,正是這家店的收銀臺。
除此之外,墻上倒是掛了幾幅畫,還有一些Mayumi Kogoma(日本女歌手)的作品。
你感到疑惑,門上明明寫著“森岡書店”,可是什么都沒有。而在寸土寸金的銀座,即使再小的店面,也不敢這樣“浪費”自己的空間。
其實,這真的是一家書店,老板是一個叫森岡督行的年輕人,這是他開的第二家書店——“一室一冊-森岡書店”,意思是“一間房,一本書”。
這如果不是世界上最小的書店,也必然是世界上藏書量最少的書店。森岡書店每周只賣一本書,在這里,讀者沒有挑選的余地,他們只能買或不買,但通常情況下,踏入書店的人,走的時候都會帶走這本書。
這不是一個噱頭,而是森岡督行在電子書盛行、網(wǎng)絡購書成為主流、實體書店紛紛倒閉的當下,為讀者做出的新選擇。
森岡督行和他的團隊每周精心挑選出一本好書在店內(nèi)售賣,再根據(jù)這本書構(gòu)建一個相關主題,策劃一系列與這本書有關的展覽、活動、對話。而這些體驗,是讀者無法在網(wǎng)絡上獲取的。
但這個想法在剛提出的時候,并不被人看好。
大學畢業(yè)那會,在身邊的同學都忙著投簡歷,準備進軍大公司的時候,森岡督行卻應聘成為一家舊書店的店員,一做就是8年。這與他的舊物情懷不無關系,他感興趣所有的舊書、舊郵票、舊建筑。
8年后,森岡督行有了自己開一家書店的想法,他用所有積蓄盤下了一家古董店,打算開一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書店——森岡書店。
書店大概只有50平米,剛開始的藏書只200余冊,森岡督行一直在用心經(jīng)營自己的書店,藏書量也越來越多,但是讀者卻越來越少。和許多實體書店一樣,森岡書店也漸漸走入了大面積鋪貨卻無人買單的死胡同,經(jīng)營狀況每況愈下。
為了生存下去,森岡督行開始尋找出路。做了這么多年的書店老板,他發(fā)現(xiàn)了一件奇怪的事情。
很多人進書店并沒有抱著明確的目的,他們不過是來挑挑撿撿,遇到一本好書也是一件需要碰運氣的事。很多時候,他們總是會在幾本書之間糾結(jié),就好像買菜一樣,牛肉看起來新鮮一點,但我好像更想吃豬肉。糾結(jié)了半天,終于把豬肉買回家,才發(fā)現(xiàn),這塊豬肉竟然是注了水的。
數(shù)量繁多的書籍
常常使讀者迷失其中
森岡督行想做一件事,挑選新鮮的牛肉,剔除掉注水的豬肉,幫助讀者做出選擇。因為他明白:收藏一件精品比收藏一麻袋垃圾要有價值得多。
于是他提出了一周只賣一本書的想法,卻遭到了周圍朋友的嘲諷,“你看超市里每天都是人來人往,生意好得不得了,就是因為超市里面東西多,人們總是喜歡挑選自己喜歡的東西。如果你的書店里面只有一本書,那你就死定了。”
只賣一本書的想法
對于一家書店來說史無前例
森岡督行不為所動,他在銀座租下了這個店面,并組建了一支“搜索”團隊,把時間和精力都放在了分析用戶的社交數(shù)據(jù)上。他們每天看大量的書,然后找出版社的出版信息,書店的銷售信息,用戶的讀書興趣等等,羅列出用戶可能最感興趣的書籍和他們認為最值得推薦的書籍。
直到今天,這份書單還在不停地刷新。信息的對稱,讓讀者很容易就在森岡書店里買到自己喜歡的書。
現(xiàn)在,森岡的讀者越來越多,影響力也越來越大,僅開業(yè)半年,書店就已經(jīng)開始盈利。
許多出版商都找上門來,請森岡書店推薦他們的新書;許多作家也希望來參加他組織的講座等活動,以便推薦自己的新書;甚至還有一些公司的領導一下子買下幾百本森岡的書分發(fā)給自己的員工。
對森岡督行而言,做一家賺錢的書店并不是最重要的事,他想讓這個行業(yè)在現(xiàn)今社會生存下去,用他自己的方式,久一點,再久一點。
有時候,我們愛一件事物
卻不能好好對待它
我們哀嘆它的式微
卻從未用我們的想法去拯救它
不要只是熱愛,要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