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萬物之始,亦是萬物之終,
“一”有一事無成和一無所有的落魄,
“一”有一絲不茍和一心無二的專注,
然而,“一”還可以理解為:無法替代。
在東京茅場町坐落著一家神奇的小書店,
它所在的大樓是建于昭和4年的鈴木大樓,
舊樓周身散發出濃郁的昭和風情,
而森岡書店就位于大樓一層門面。
因為保留了戰后時期的風韻,
所以這里醞釀著獨特的和洋折衷情緒。
當你路過東京的鈴木大樓時,
會瞥見這間小小的,
亮著黃橙色光的小店。
你感到疑惑,
門頭明明寫著“森岡書店”,
可是里面好像什么都沒有。
而在寸土寸金的銀座,
即使再小的店面,
也不敢這般“奢侈”。
其實,這真的是一家書店,
老板叫森岡督行,
這是他開的第二家書店
“一室一冊·森岡書店”,
意思是“一間房,一本書”。
所以店里并沒有華麗的裝飾、夸張的設計,
一切都以大道至簡的氛圍布置。
或許它看起來更像是一個迷你畫廊,
還陳列有藝術作品、照片和其他相關的物品。
白色的墻壁上刻意留下釘掛后的坑坑洞洞,顯出質樸。
墻上掛著幾幅畫,
沒有書架的書店,
森岡書店就是這么神秘。
這里的書籍每周更換一次,
一次只陳列一本書。
來到這里,
讀者沒有挑選的權利,
只有買與不買,
一般常來的客人,
都會拿起這本書就走。
在信息泛濫的時代,
每個人每天都被各種“雜訊”所干擾,
而森岡書店精心為讀者建構書單,
你不用花時間瀏覽群冊,
因為在這里永遠都只賣“一本書”。
沒有選擇反而是最好的選擇,
進店、拿書、結賬,
是比麥當勞還快的“知識快餐”。
因為熱愛書籍,
森岡督行自身也是位藏書家,
從年少時就癡迷于舊物的他,
大學畢業后,便默默地進入了一家舊書店做店員。
戀舊如癡,能整日與舊書作伴,他自然很是滿足。
在這家神保町的老鋪里,他一待就待了八年。
因為見慣了人們在書店為了找到一本自己喜歡的書而千挑萬選,苦苦掙扎的情景,
這使得森岡有了一個想法,可以開一家只賣一本書的店。
2006年,整日翻閱舊書度日的森岡督行,
偶然聽說茅場町一家古董店即將停業,
而他對古董店所在那棟建于1927年的老樓“覬覦”已久:
因為二戰之后的“都市再開發計劃”,
這樣的建筑在東京已經很少見了。
于是,森岡放棄了那項他投入八年時間的工作,
銀行不給貸款,他便狠下心花掉自己幾乎所有積蓄和退職金,
在那棟“古董”建筑里,開了屬于自己的第一家森岡書店。
因為他的執著、堅持和專業,
他很快找到熱點書籍推薦,
并且一直在刷新自己的書單,
所以他的讀者越來越多,
也吸引了出版商和作者與他合作推廣,
慢慢地便開始盈利。
電子刊物橫行,
除了大面積有逼格的實體書店還在勉強維持,
眾多實體書店紛紛倒閉,
然而森岡利用販賣自己的“價值觀”,
運營起這家幾平米的書店。
森岡說,書籍數量繁多,
反而常常使讀者迷失在其中。
因此,他只想做一件事,
那就是,幫助讀者做出選擇。
所以,他每周精心挑選出一本好書在店內售賣,
再根據這本書構建一個相關主題,
策劃一系列與這本書有關的展覽、活動、對話。
而這些都是讀者無法在網絡上參與的。
如今,你到森岡書店買書,
還需要排隊購買,
而森岡本人表示:
“賺錢并不是最重要的”,
其實書本身的價值更高。
漸漸地,每周的這一本書,
使每周凡是踏入書店的人,
都毫不猶豫地將其帶走,
無需挑選,才是精選。
就如,森岡書店這樣宣傳自己:
森岡書店,僅有一本書。因為唯一,所以理解更深;
森岡書店,只有一小屋。因為狹小,所以對話更近。
一冊,一室。森岡書店。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一本書,一間房,
卻成就了一種無需猶豫的果斷力量,
可見,這個“一”,
無可替代地拉近著人與時代的距離。
只賣一本書,
在這個浮華虛幻飄散著銅臭味的奢靡時代,
就好像,
只愛一個人,
那般妙不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