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人生愿望清單里有一條:做個小面品鑒師。
當然,這是我自己發明的。作為一個成都人,對小面的熱愛那是天生的。
我打算嘗遍百碗,然后排個座次,叫個“浪牙榜”之類的,聽起來就好帥氣。
第一碗獻給了潘孃孃的番茄酸辣面。今天這碗我也不曉得該排第幾,反正,既然有人約,先吃了再說。
————————————————————————
約我的人是S姐姐,西昌人,伊的名字大概取自“踏雪尋梅”的典故,很是好記。自從我發布要嘗遍一百碗的消息,熱情推薦面館邀約吃面的人們絡繹不絕。S姐姐雖然懷著身孕,依然趁著閉關孵娃之前,以某事需要見面簽約為由頭,約出來吃碗小面。
遇到S是滿奇妙的緣分。回到成都第一年,彼此便忽然從知道變熟識,從熟識變好友。我記得一年多前我們一起坐公交,偶爾談起一件往事,她聽了之后,在我邊上沉默許久。后來我才知道,那沉默來自相近的生命歷程。那沉默是因為有個人的痛苦,掙扎,自責,愧疚,傷心,憤怒,堅持和害怕都與自己如此的相似。
好在,那些終于真正都成為往事了。就像小樹要長成老樹,身上難免總有幾道疤,那是生命的印記,也已不再疼痛了。
————————————————————————
趕在11點出門,春熙路地鐵站下來,從IFS出口往外走。不由得感嘆:一直在三環外打轉,好多天沒進過城咯喂!剛好也到了飯點兒,一路看過去,壽司,甜點,奶茶...城里好吃的真多啊!然而我都假裝看不見,堅定地要去吃那碗小面(此處應該點贊)。
按照S姐姐指示,一路走到王府井旁邊的福興路。這條路很有些歷史了,就在這條路上某棟大樓里,曾經隱匿了十多二十家專做學生生意的水吧。我高中時來過好幾次,然而和誰來的,竟全然忘卻了。這些水吧裝修都不會太好,但那時生意還真不太壞。大大小小的掉色沙發里,常常坐滿穿著校服的姑娘小子們。有一次從衛生間出來,隨便看看墻上貼的五顏六色的便條紙。有一張粉紅色的,上面寫著:純P,想找個疼我的T,QQxxxxx。當時看了半天,最后還是沒有撕,以至于到現在還想知道:那個姑娘,漂亮嗎?
面館不在福興路上,還要繼續往前走。這附近最有名的小面,當數華興街煎蛋面。但素,我給你說哦,我吃過好幾次,味道總覺得一般。而且它家現在主打是各種炒菜,感覺面已經成了配角,所以就沒有列入我的百碗計劃了。
今天吃的小面,在梓潼西街,聯合一百超市旁邊,叫做:“嘿!小面”。
“嘿”這個發音在重慶話里面,就是“很”的意思。所以人家招牌上寫的,“嘿麻辣嘿霸道”。等等,還“青春主題館”?我頓時有種錯位感,這個,青春主題館啊?!我走進去合適不哦?
門口望望,人很多,幾乎坐滿了。反正來吃面的,青春就青春吧!跟著S姐姐去點餐,除了小面還有砂鍋飯,抄手,缽缽雞之類的,品類很齊全(但素我更喜歡專一的小面館好么?)。我點了個招牌鹵肉面,S點了個原味豌雜面,小碗都是12元,不便宜也不貴。拿了票就進去找位子坐到等。一邊等一邊觀察環境,擺龍門陣。門面不大,裝修嘛,確實是80年代的青春即視感。
S姐姐說,這個門面很是神奇,之前開過十多家店,都開不起走,統統開垮了。只有這家小面店,開業以來一直生意很好。難道是好吃得能扭轉風水嗎?龍門陣擺高興了,上面都沒聽到,端上來都稍微有點han了(文盲,寫不來那個字)。照例先拍照去毒再吃。從面相和口感來說(其實也包括裝修),我將此面歸入“心機深沉的改良派”。
首先是芝麻。其實我小時候吃的面哪兒有放芝麻的嘛!但是芝麻除了香,還特別增加觀賞性。你去看那些拌兔丁啊,鹵雞腿啊,但凡加了芝麻的東西,都會有種“看起來很好吃”的感覺。你看,好舍得放芝麻。
然后是鹵蛋。我小時候配面的只有煎蛋,這兩年時代進步了,人們口味豐富了,所以鹵蛋也成為主要的配菜了。一般的小面館都要問你“加不加蛋”,加一個兩三塊錢,不加就算了。這家是默認給你配半個鹵蛋,又給人一種“看起來很豐富很好吃”的感覺,有木有?
還有佐料!我竟然在最后吃到了炸大蒜粒(當然很好吃),這絕對是日式拉面的配料,被偷偷地用進小面里,心機啊心機!
多說點味道。面條本身還是比較筋道,味道相當不錯!麻辣味的東西,重點是麻和辣要配合均衡。這點做得不錯,本人表示滿意。
然而澆頭不夠精致。上面那碗豌雜面的“雜”多少感覺有點水,下面這碗招牌鹵肉面的鹵肉也毫無驚艷之處。好吃都好吃在湯料里了。諸位要是去吃,點碗6塊錢的小面(素面)是性價比最高的選擇。
還有泡菜忘了拍!他家的泡菜很是不錯,微酸辣,很開胃,去了一定要喊老板來一碗。四川面館的泡菜面湯都是免費的哦!
吃完面,晃晃悠悠往回走,偶遇一家糖油果子店,3元5個。數了數兜里剩下的塊票,嘿,還夠!買串糖油果子,這個剩蛋節就這樣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