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智商》第五章講到了認知吝嗇鬼部分,覺得挺有啟發(fā),記錄一下
人類在思考問題時,大腦對認知資源的分配和使用極為吝嗇,我們成為“認知吝嗇鬼”。
人類大腦主要有兩種認知機制:
一種認知機制具有強大的計算功率,它們可以非常準確的解決大量問題,但是,這種高功率需要付出一定的代價,即占用大量的注意資源,運行緩慢并且會干擾到同時進行的其他想法和行為。
另一種機制功率較低,但優(yōu)點是低能耗,它們加工速度快,與同時進行的其他認知任務(wù)互不干擾,僅需要極少的專注力即可。
其實在《思考,快與慢》一書中,第一種思維被稱為慢思維,第二種被成為快思維,《超越智商》種,第一種被稱為類型二加工,第二種被成為類型一加工。
人類大腦默認的加工模式是低能耗的類型一加工,也就是快思維,利用極少的認知資源,迅速的做決定。
這種默認的認知機制在人類發(fā)展的早期是具有適應(yīng)性的,人類對這種簡單的認知機制具有默認偏好?;氐浆F(xiàn)代社會中,越來越多的決策需要我們作出精確的反應(yīng),這種精確性遠非類型一加工是可以達到的。
總之,人類的現(xiàn)狀就是,大腦總是在想辦法減輕認知負擔,試圖讓自己盡可能地處理更少的信息(所以被成為認知吝嗇鬼),正是這種想法是的我們常常經(jīng)常默認使用類型一加工,導致大部分決策都不夠理性。
為什么人類成了認知吝嗇鬼,而沒有成文完全理性的人呢?
作者告訴我們,因為進化
進化塑造了人類今日的認知機制,進化造就了人類的非理性
作者列舉了幾個證據(jù)來說明進化是導致人類成為認知吝嗇鬼的原因。
進化過程中不斷的增加基因的繁殖適應(yīng)性,而非人類理性。適應(yīng)性的增加并不一定會帶來理性的提升。
自然選擇毫不在乎事實與真相,它只關(guān)心是否能夠繁殖成功。但人類身臨大敵時,沒有時間去深思熟慮,通常就會帶來較多的錯誤信念,較少的真實信念,自然選擇就喜歡這種不可靠、易出錯、風險厭惡的策略,而不是一個需要深思熟慮、證據(jù)確鑿才能做出判斷的但小慎微、風險厭惡的推論策略。由于環(huán)境的劇烈變化,原本根植于大腦中的許多基因設(shè)定的預定目標已無法達成。
千百年來,人類需要積累更可能多的脂肪以獲取更多的生存機會。脂肪越多,意味著可以活得越久。更長的壽命就意味著更多的基因傳遞,存儲能量是一件對生存和繁衍有益的事情時,人類通過進化改進了儲藏和是使用能量的生理機制。然而當今,這種策略只會導致肥胖,默認設(shè)置的認知機制就會導致人類的不理性,導致肥胖。
由此可知,人類是認知吝嗇鬼是一件在正常不過的事情了,正常人就是懶得思考,習慣性的運用遠古時代傳遞下來的基因去生活,去思考問題的。
然而,在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事情需要我們?nèi)フ{(diào)動更多的認知才能去很好的勝任,如果任由自己古老基因的認知去思考和處理問題,自然就顯得非常愚蠢。
突然想起來芒格說的一句話,有位記者問芒格,你成功有什么秘訣嗎?
芒格想了一會,回答說:“理性”。
如果我們從認知這個層面上來看,芒格的回答堪稱真理。
不斷的調(diào)用自己的類型二加工,也就是慢思維,加深的世界的認知,就會讓自己變的更加理性。
換大白話說,就是勤于思考,多深入思考,就會變的越來越聰明,做的蠢事就會越來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