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吝嗇鬼`是指人類大腦為了節省認知資源,在做決定時,喜好尋找顯而易見的表面信息進行處理,以求快速得出結論,而結果很可能是錯的,所以以膚淺著稱,是類型一進程最突出的特點。
與`認知吝嗇鬼`不同,心理學中有一個概念叫`完全析取推理`(fully disjunctive reasoning),指 當面對多個選項需要做決策,或是 要根據假設推理得出一個最佳解決方案時,會對所有的 選項或者可能性 的結果進行分析、評估,從而得出正確地答案。因為進行系統地分析,速度相對比較慢。是類型二進程的一種信息處理方式。
既然`完全析取推理`得出的結果比 `認知吝嗇鬼` 更好,那么是不是高智商的人都能采取這種更優的信息處理方式呢?很遺憾,如果沒有 明確的信息 提醒要采取`完全析取推理`方式,絕大多數人的`認知吝嗇鬼`模式會迅速啟動,取代`完全析取推理`,即使是高智商也未能幸免。而我們對取代的事情會毫無察覺。
屬性替換
`認知吝嗇鬼`之所以能夠做到節省認知資源,是因為有一個叫`屬性替換`的伎倆。當人們需要評估/判斷屬性A時,卻發現`與屬性A有點關系的屬性B`更容易評估,于是就改為評估屬性B。說白了,就是用簡單的問題代替原本的難題。作為一種策略,這在很多情況下是好事,如果有其他策略也能得到相同的結果,但當前的策略可以簡化問題,省了很多力氣,當然是好事了。即便并沒有得到最完美的答案,卻用很少的認知資源,得出一個非常接近完美的答案,比費勁周折才找到答案要好很多。
但是,如果錯誤使用`屬性替換`策略,會導致一些嚴重的問題。
例如,違反`支配關系原則`,這是指,如果 一個事件的可能集合 中,包含了 另一個事件的所有可能,那么這兩個事件之間就是支配關系。很明顯,由于前者有其他的可能性,估值或概率估計應該高于后者。否則,就違背了`支配關系原則`。
比如,A 是銀行職員,與 A 既是銀行職員,又是一個女權主義者。
情感反應
屬性被替代是根據`對決策后果利弊`的`情感性評估`做出的。這通常不是非理性的評估,因為情感確實是判斷結果好壞的有用信號。但如果在進行情感評估時,完全不進行`完全析取推理`的處理和調整,就會出現問題。這是由于僅僅依靠情感評估,會讓人對影響結果的`概率`和`數量`不那么敏感,導致忽視了這兩個因素。因為有些東西會引發情感反應,弱化/干擾 人們對一些因素判斷、評估的能力。
情感性替代、損失厭惡、過度自信、對隨機事件的過度解讀 等,是導致一些 非理性行為 發生的主要 認知特征。
生動、鮮活、與眾不同、易得性
`認知吝嗇鬼`也是有弱點的,那就是對 生動、鮮活(圖片、照片)、與眾不同 的信息異常敏感,對抽象枯燥的信息無感,這也就導致了非理性行為和信念不斷地發生。
媒體對一些事件的報道,會因為采用生動、鮮活的畫面,擊中了`認知吝嗇鬼`的弱點,導致觀眾的認知決策產生偏差。這種情況不僅在媒體,其他行業也都存在。
例如,與抽象的百分比數字相比,具體的數字更能在人們頭腦中形成畫面、引發`情感反應`。“在什么情況下 12.86% 的死亡率比 24.14% 的死亡率更加危險?———— 基于風險溝通的啟示”。而圖片、照片、故事的鮮活生動性又高于單調的數字。
當`認知吝嗇鬼`當班時,即使措辭上的細微差別,也會引起`情感評估`和`生動性`的改變,進而影響到人的行為和想法。
`貨幣錯覺`是一種與`出眾效應`有關的現象。`認知吝嗇鬼`僅關注貨幣的面值,而不綜合考慮影響實際購買力的其他因素,比如 通貨膨脹、時間 和 貨幣兌換匯率 等。當一件商品用面額數倍于本國貨幣的外幣標價時,看起來更加昂貴,人們因此會減少花費;而當用面額小于本國貨幣的外幣標價時,因為看起來很便宜,會刺激人們花費更多錢。
在個人金融領域,`認知吝嗇鬼`的危害同樣嚴重,有必要使用類型二進程。比如,人們往往會選擇高手續費的金融產品和服務,而不是低手續費的產品,原因只是`易得性`。高手續費的產品在市場上隨處可見,而低手續費的產品需要查閱金融或消費者專業出版物才能知道。
決策的質與量
雖然上面說了這么多`認知吝嗇鬼`的不是,并不表示它毫無價值,在很多情況下,這種啟發式加工是很有效的。這里只是想提醒不分場合、隨時隨地使用這種信息加工方式的危險。
人一生中需要做的決策很多,其中,有大部分是不太重要的,沒有很大的價值,也不會造成很大的影響,然后,有極少數的決策很重要,甚至會對生活帶來很大的影響。
啟發式加工對于大部分的決策都可以做出不錯的結果,但很難讓人相信可以用于對少數重要的決策進行處理。因為這些重大的決策是很特別的,這導致有兩個原因使得啟發式加工不是很好的應對策略:1,因為很少遇到這類決策,啟發式加工的的潛意識內隱學習機制恐怕沒有什么機會可以學習到能夠用于啟發式加工的知識;2,因為是獨一無二的,在進化過程中沒有太多類似的經驗,不會有具有進化適應性的潛意識模塊幫助我們加工相關信息。
錨定與調整啟發式
有一些非常有用的且有效的啟發式加工,由于太容易被觸發,有時會給我們帶來一些麻煩,剝奪我們的`個人自主性`。
當我們需要對一個不知道的數量做估計時,需要用到`錨定與調整啟發式`加工策略。我們會先錨定一個最容易從大腦中提取的相關數字,然后基于已知的特定信息調高或降低這個錨,從而對數量進行估計,而調整過程是有`黏性`的,幅度不會與錨定值相差很大。
這看上去是一個不錯的策略,但如果用于錨定的數字與面對的問題 毫無關系 時,就有問題了。而 錨定與調整啟發式加工 為了在錨定過程中節省認知資源,常常不會顧及錨定的值與當前問題的關聯。相對于從記憶中 回憶、提取 與當前問題相關的信息,使用一個已有的錨定值是一個更簡單的捷徑。
例如,對于購買汽車的人,銷售希望引導顧客用官方指導零售價作為錨定值,然后在此基礎上通過討價還價進行調整,因為調整具有`黏性`,不會偏離太遠。而消費者類雜志和網站建議消費者獲取汽車經銷商的進貨價,并以此作為錨定值進行還價。
對于二手車,銷售希望從廣告價格作為錨定值,而消費者導刊則建議消費者參考舊車價格參考手冊中的價格議價。
在司法判決中,人身傷害案件 原告要求的賠償金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法官對案件的判決以及原告最終能獲得的賠償。
在這種協商中,起點的位置對于最終的結果有很大的影響。控制了錨定值,也就控制了整場談判。
錨定效應的問題不僅在于 錨定值 的盲目設定。也在于 對參照點(對比值)的過度依賴。在無損失賭局中,沒有可以作為參照的點,使得人們對于這種賭局好感偏低。
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也與直覺不符……
提到前面有介紹 優勢結構,即理性選擇的基礎性規則。沒有印象,需要再看看。
默認啟發式(現狀偏見)
`認知吝嗇鬼`另一種會剝奪`個人自主性`的方式,是過度使用`默認啟發式`這種信息加工方式。
`默認啟發式`遵循一個非常簡單的原則:得到了一個 初始值/默認值 ,就會保持 現狀/默認值。
對于過度依賴這種信息加工方式的人,他們的生活由那些有權設置`默認值`的人掌控,也就因此失去了`個人自主性`。
啟發式加工與環境
前面說到,啟發式加工 并非毫無用處,在某些情境下,啟發式加工 能夠在不增加認知負擔的情況下,快速給出一個非常接近最佳答案的解決方案。
也就是說,`認知吝嗇鬼`是否能夠帶來好處,有賴于環境是否是良性的。什么是良性環境呢?就是 擁有可以觸發啟發式加工的線索(例如,情感觸發線索、生動和與眾不同的環境刺激、方便可用的錨定值),而且 沒有人知道這些線索并用于剝削依賴啟發式加工的人。與之對應的,惡性環境中沒有可以觸發啟動式加工的線索,更有甚者,有人掌握了這些線索,并故意設置來為自己牟利,這簡直就是`認知吝嗇鬼`的噩夢。
比如,廣告、刻意地操縱超市樓層及空間的安排以增加營業額。
文中批評了`再認啟發式加工`,會對于實現個人的長期目標制造障礙和陷阱。
因此,`認知吝嗇鬼`會被掌握 如何設定錨定值、如何控制信息生動性 易得性 出眾性、影響情感反應、有權設置默認值 的人占盡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