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首先相信孩子
1、所有孩子的智力因素都差不多(包括智力,智商,聰明,記憶力)
2、如何使自己的孩子更聰明?
首先要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毅力,習慣, 觀察力,記憶力
要用非智力因素調動智力因素
讓孩子知難而上,不能半途而廢,上課必須集中精力聽課,啟發孩子,培養孩子要有堅強的毅力如(中考前我的孩子比較胖,我鼓勵他要堅持不懈地練仰臥起坐,讓他要有堅強的毅力戰勝自己的弱點)激發孩子對各種事物要有興趣。
第二什么是健康?怎樣才能使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1、身體不要有病是健康。但心里健康才是最重要的(要求孩子心理素質必須經受住各種考驗)
心里素質——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結合(情感脆弱是最致命的要點)
成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
(成功的重要性在于非智力因素)
2、注意孩子的心里健康,遇到困難知難而上,激勵自信,經常鼓勵孩子,要經常夸孩子,好孩子是夸出來的(不能經常嘮叨孩子,經常嘮叨孩子,孩子會有逆反心里)樹立孩子的自信心。
3、不要怕失敗,失敗是成功之母。要正確引導孩子,失敗之后要鼓勵孩子,下次會更好。
4、要給孩子留面子,面子就是自尊心,要教會孩子善于表現自己。父母要尊重孩子,不要隨意指責孩子,不傷孩子的自尊心。
5、大人的矛盾不要表現在孩子面前,有修養的父母在孩子面前特別會說話,父母的人際關系直接影響到孩子的為人處世(人際關系很重要,在社會的的立足之外,人際關系占重要地位)。
6、對孩子可以幫助但絕對不能代替。不能溺愛孩子。
嚴是愛,松是害,不管不教是行不通的
(要鍛煉孩子的自力能力,生存能力要讓孩子獨立面對社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當天的事必須當天完成,明天還有新任務)。
舉例說明,我的孩子在5歲就可以自己在自己的房間里摟著毛絨玩具睡覺,讓他學會自力,獨立的處理小事情。上小學教會他怎么和同學友好相處。我記得我曾經讓孩子早上早早起來自己去牛奶廠打牛奶。孩子在小的時候,我從來不溺愛孩子,讓他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等……
7、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做比較。
不要只關心孩子的考試成績要關心孩子的品德(有知識沒有品德是社會的危險品,如光有品德沒有知識卻是廢品,什么事都做不成)首先要讓孩子有健康的身體,更要關心孩子的各方面發展情況。
8、不要和孩子賭氣,打冷戰,遇事要冷靜(不能說不管孩子之類的話語來傷孩子,不能不理孩子)要正確引導孩子。
9、要學會轉移自己的情緒,自己有情緒不能硬上,要走開,轉移情緒。不能把自己的不好情緒讓孩子感受到。
10、尊重孩子的隱私,不能亂翻,亂動孩子的東西,不能看孩子的日記,要學會與孩子溝通,尊重孩子的隱私不等于放棄對孩子的教育。
一定要抽時間多與孩子溝通,溝通萬歲!
第三、批評的藝術
1、冷處理,如隔夜批評法(給孩子講道理,但絕不能硬上)
2、一對一批評,不介入第三者插入(不要在大眾光庭之下訓斥孩子,特別是不能在同學面前批評自己的孩子)。
3、說理,說事,不挖苦(只說一遍不嘮叨對孩子要和藹,關心,有責任感)經常嘮叨孩子會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4、用表揚性的語句,來批評。
5、不要輕易許諾,許諾要對現(如給孩子買東西)。
6、不要把飯桌變成第二課堂……
家長平時一定要多和孩子溝通,把孩子當朋友,和孩子民主,平等的相處。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放下包袱,在沒有壓力下的生活環境里快樂,健康成長。才能做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孩子,好學生。
以上所講的大道理,誰也會說,但真正的做起來,就非常困難。這是我對孩子的教育理念。教育孩子從小事做起,我的孩子從出生到現在由我一手帶大(爺爺、奶奶、姥娘、姥爺從未插手管過)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付出了許許多多,特別提示由父母一手帶大的孩子特別好管理,因為孩子跟著父母已經養成了一個很好的生活習慣,有一定的生活規律,有自己的奮斗目標,我的教育方式是順其自然,要多與孩子溝通。
家長就是孩子學習的榜樣,這就要求家長要以身作則,給孩子一個幸福,溫暖,溫馨的家,讓孩子幸福快樂的成長。
放飛孩子,讓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