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沒有翻過莎翁的書,比如《哈姆雷特》。言語優美、內涵豐富……這樣的形容詞可以找出一堆,但時空的距離感硬生生得擺在那邊,一陣捯飭之后,我丟棄了它,拿了一本《哈利波特》。
莎士比亞的名字,但凡上過幾年學,讀過幾本書的人,都知道這是世界文學史上的大師、戲劇界的大師。因此,看到這部《莎士比亞別生氣》,還不知劇情,內心先一凜,不會很高深晦澀吧。
大幕拉開,映入眼簾的是朱麗葉所在家族的舞會,對的,你沒有看錯,這正是《羅密歐與朱麗葉》的開場。宴會大廳內觥籌交錯,男男女女蒙著假面,歡快地起舞,此時,羅密歐剛送別了他有些喜歡的姑娘,正傷感著,他的朋友攛掇他去邂逅一個新的姑娘……
故事從這里開始不一樣,第二幕的簾子拉起,是朱麗葉家的后花園,羅密歐訴著鐘情。滿頭花白的老家伙——抱歉,他正是這部劇的導演,沖上臺來,沖著某個倒霉的家伙咆哮。手里住著拐杖,跺的“蹬蹬”直響,誰演砸了他的劇,他就要拿著根“打狗棒”打斷他的狗腿!
但熒幕的另一邊,從一對父女的對話中,我們得知,這是一個最新導演劇目的老藝術家。生病了不看病,誰都攔不住他呆在舞臺上。
這就是舞臺后的第一人。沒有他,有著再多俊男美女的劇都是白瞎。現實中的導演也是如此,他們為了選一個拍攝的角度,不斷NG不斷重拍,記得有一個導演,攝像師總是找不到讓導演滿意的角度。導演于是氣勢洶洶地拿起斧頭,掄起來——
將地板上砸了個洞。“你待在洞里往上拍,對!就是這個角度。”
這部劇里的導演也是如此,正因為醉心導戲,什么都不能將他拽下來。調皮的小孫女想了一招,假裝被綁架,讓爺爺親手毀了自己的劇。
愛孫女心切的爺爺沒有辦法,一邊是掌心里的寶貝,一邊是畢生的事業。他采取了迂回的手段——臨時改戲。
嘿!注意!因為導演的導彈,所有的演員、場景、音效原本是可以罷演的,但盡管失職的導演不斷地“破壞”劇情,所有人仍然堅持把戲演完。
這其中,有幾個人讓我印象深刻。
音效師。
舞臺上,沒有音效師的坐席,那些實現剪輯好的音效,有什么了不起呢?
但當你親眼見證,一個演員的動作,有了音效師的支持,一切變得不一樣起來,一些槍聲,汽笛聲,瞬間讓你有了美國大片的感覺;同是行走,一個人走臺階和走平地又是不同的聲音。
場控。實話說,我覺得這個叫法一定不大對,但你們都明白什么意思。
他可能擔任一個開場的角色,他可能只是隱身在臺后面,控制著布景,調配著物資。這部戲里的場景,他要忙著給失了聲的演員配音——雙簧,他要忙著攔截半瘋癲狀態的導演,他還要忙著安撫一眾浮躁了的演員。
但無論他做了什么,他有可能一生都不出現在舞臺上。
配角。這是一些有著夢想的小角色,那怕沒有幾句臺詞、死的很快,他們都愿意一試。這次奪眼球的,是朱麗葉小姐的奶媽和兄長。
也是后來謝幕了才知道,演兄長的那個竟然是本劇的執行導演。
他們是看不見的演員,他們是舞臺后的巨人。
生活也是如此,每一個光鮮的影子背后,都有許多默默無聞的巨人,他們永遠走不到臺前,走不進人們的視線,也許是環衛工人,也許是快遞員,他們亦是現實的巨人。
在此,唯有深深向他們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