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又懷孕了,要把手里的雜志專欄全部移交出去,幾個撰稿人愿意接,試了兩期,編輯們覺得大家還是當面聊一下,讓我給大家說說這些風格和技巧的事,順便聚聚。約了下午,結果5點了還是沒說完,就商量一起吃晚飯。
IT男(我愛人)給我打電話,說“回不回來吃飯,吃茄子面。”我說“不了,跟朋友外面吃。”他又問“用不用接你?”我說“不用,朋友會開車送我。你晚上帶著孩子早點睡啊!”掛了電話,情感專欄的編輯玩笑到,其實我這個專欄就是講講怎么找到掙錢多,回家能做飯,帶孩子,你出去吃飯還能去接你的男人。大家哈哈一笑。然后有個寫書評專欄的姑娘很認真的說“我真的想找這樣的男人,土豆姐你能介紹給我嗎?”
大家突然就冷場了,然后一位姐姐問她有沒有具體要求,她說“年薪30萬以上,在北京有獨立住房,我顏控別太難看,愛做家務,對人體貼,孝順父母。”我說我還真不認識條件這么好的,她說那你老公怎么找到的。我說我跟我愛人戀愛的時候,他一個月掙3500元。我們結婚以后大多數時間,要么跟他父母住,要么跟我父母住。我們婚禮結束的凌晨,他就出差去了外地。
冷場的情況在這個“暖場”的插曲下有所緩和,大家又說回情感專欄。我說我的風格就是別湊合,找不到就自己過。物質上,精神上都要具有有獨立生活的能力。當你物質上能夠獨立,那么剩下的就是人的問題,這個時候你才能注重人的本質,票子、車子、房子這些到了年紀都會有,但是人沒辦法。你想想你要跟他過一輩子,這個人你要不滿意,真的是硬傷。
那個讓我們幫忙介紹對象的女生又說“我就是抱著這樣的想法才要求另一半愛做家務,對人體貼,孝順父母。”我說你具體說說,她說“回家做飯,帶孩子,關心我的生活工作,放假的時候跟我回家陪父母。”我說那咱們調過來,你能做到嗎?你下班能回家做飯,帶孩子,關心人家的生活工作,放假的時候跟他回家陪父母嗎?
女生不說話了。
人也許都是自私的,我們往往傾向于強調自己的要求,沒發現或者不愿意去發現自己提的要求自己都做不到。我以前就這樣,我要求我愛人別打魔獸,等我自己也玩了,才發現自己都戒不了。我曾經總是抱怨到家吃不上飯,可是當我嘗試了一周下班以后買菜做飯,才發現自己根本堅持不下去。
女生對此表示自己之所以要求年薪30萬以上,正是因為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就可以不被生活所累。”接手我情感專欄的大姐問她“那你自己做到了嗎?你年薪夠30萬嗎?”
想要一步到位卻又懶得動手動腦,這其實就是伸手黨思維的體現。我曾經在微信公眾號后臺收到這樣的留言:鼴鼠的土豆,您好,剛關注您的微信號,里邊文章寫的非常實用,超級勵志,非常感謝您賜給的精神食糧。感覺如獲至寶。我也很喜歡看書,您介紹的溝通技巧4本書馬上買回來了,我看書很慢很慢,不知道您能不能教教如何提快速度?
我只好回復請先詳細閱讀《溝通圣經:聽說讀寫全方位溝通技巧》第12章 增進閱讀速度、第13章 提高閱讀效率。
看到了,買了書,翻翻目錄就能解決的事兒,還是習慣提問,如果我不回復呢?可能就慢慢看書,然后拖延癥,然后書就不知道放在那兒了!學習的事,提高的事就不了了之了。
不要覺得這是個例啊!!我統計了一下,運營微信公眾號“人生補習班”25天共計收到了281條 “什么是思維導圖”的留言。這個問題你搜索一下就知道了,為什么會有這么多人直接提問呢?“伸手黨”思維已經讓大家沒有問題解決能力了。就像剛才提到的尋覓良夫的姑娘:我沒有問題解決能力,我不知道怎么做到年薪30萬,那我就寄希望于伴侶有年薪30萬的能力,讓對方來實現我的想法。
公司的發展需要兩種人,預防問題發生的人和解決問題的人,前者要看的更遠,后者要行動力更強。要么你努力讓自己“站”的更高,有更好的視野,要么你就讓自己有足夠的行動力,能解決更多的問題。家庭中也需要這兩種人,你在家庭中被需要的程度越高,你的話語權就越大。《溝通的藝術:看入人里,看出人外》《認識商業》都反復提及自我認知,為什么?這在生活中太重要了 !你只要換個位置,問問自己:你要求對方的自己能做到嗎?就能發現問題。就好像一位妻子跟我抱怨她的丈夫不把工資卡交給她,我反過來問她,你把工資卡給你丈夫了嗎?她馬上就沒得說了。你要求對方理解你,你真的能理解對方嗎?
很多人問我,我好好讀書,好好工作,你能保證我找到理想伴侶了嗎?我保證不了。生活就像等公交車,自我認知能讓你知道自己要去什么方向,在什么地方等車。你要提前做好準備,我們的物質準備直接決定我們是可以乘坐20塊錢的觀光專線、10塊錢的空調,還是2塊錢的電車。我們的精神準備決定了我們能否及時發現車到站了,及時的上車以免錯過,以及上車以后的心情。
就好像《內在革命:一本關于成長的書》中引用的電影臺詞一樣;“弗羅多,出門很危險,”他總是這樣說,“一旦你上了路,如果你不當心看路,誰曉得你會被帶到哪里去。”——J.R.R.托爾金 我們想要過某種生活,結果卻被困在另一種生活里。當你的認知出了問題,很容易站錯了站臺,上錯了車,等你發現的時候,你已經離目的地很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