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伍爾福克教育心理學》第二章為認知發展,有提到了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的理論還有維果斯基的社會文化觀。雖各有千秋,但對教師的啟示也是不容忽視的。有些深奧,但對其中的一個詞語略有興趣,“閱讀習得”。不知怎地,總是有有關“閱讀”的字眼倍感興趣。或許自己在閱讀方面做的還不夠吧。
書中提到,閱讀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需要同時調動大腦的多個系統用于識別語音、書面符號、語義和序列信息,并與閱讀者已有信息建立聯系。這一過程必須是快速、自動化的。
閱讀是要把大腦里原來用于識別圖像的區域,強行劃出一部分用來識別文字。而且要在文字的音、形、義、字、詞、句、段落、篇章之間構建關系,需要一定艱苦的訓練才能獲得。
腦研究表明,理解單詞的時候,我們腦海中有可能會先進行發言,也有可能跳過發音階段。這取決于閱讀內容,和閱讀者習慣。而顯然跳過發音階段,直接通達詞義,會形成更高效的閱讀效率。
閱讀需要重視“兩條通路”,反復練習,使得閱讀能從“辨認字型”快速跳躍到“理解意義”這個過程,快速促成“概括”“復述”“輸出”,是提升閱讀能力的方法。
在未進入自由閱讀狀態之前,最好的方法是親子閱讀,親子閱讀的最佳途徑,是為孩子朗讀。孩子進入自由閱讀狀態后,最好的方法是同讀共享,多展示多交流。無限相信閱讀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