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節課上不動,感覺就是我在唱獨角戲。”
“《知訓》幾乎每課都有練筆,學生越來越畏難了”
“這個單元的作文似乎跟本單元課文學習沒有關聯呀?”
“我怎么感覺越來越不會教了?都不知路往何方?”
......
? ? ? ? 為切實落實語文新課標核心素養要求,提高教師對新課標的理解,掌握學習任務群的設計方法,真正將新課標落實到課堂教學中去。7月5日上午,我校特邀請深圳市小學語文教研員白皛老師繼續開展“大單元教學”系列講座。學校所有語文老師及張亞康名師工作室成員共同到場參與學習。今天有幸聆聽了語文專家白老師的講座,讓我茅塞頓開,終于找到了問題根源所在—語文學習情境是圍繞語文要素設計的,為了知識和技能而教,然脫離了學生的生活實際和語用的真實需求,最終學生就變成了為考試而學語文。白老師真不愧是咱們小學語文老師教育成長路上的燈塔,不僅指明了方向,還堅定了前進的腳步!這次講座,白老師以《基于“核心素養”的“學習任務群”設計》為主題,主要運用思維導圖、打比方和舉例子等方法從以下五方面展開講解,直觀形象,深入淺出,明晰又有可操性!
一、厘清概念
? ? ? ? 什么是核心素養?是學生通過課程學習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課程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是學生在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中積累、建構并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的,是文化自信和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的綜合體現。
? ? ? ? 學習任務群又是什么?由相互關聯的系列學習任務—實踐活動組成,共同指向學生的核心素養發展。要圍繞特定學習主題,確定具有內在邏輯關聯的語文實踐活動。具有情境性、實踐性、綜合性。同時,白老師還通俗地打比方到:核心素養是目的地,學習任務群就是到達目的地的交通工具。
二、如何設計學習主題
? ? ? ? 白老師以三上第五單元為例,剛好這單元我們也熟悉,深受啟發。在教學中,他不但添加了“口語交際”,還先從這塊入手,設計了“分享身邊的美”學習主題,讓學生與社會生活建立了關聯,再學習課文,積累寫作方法,讓學生養成留心生活、仔細觀察并及時記錄的好習慣,還讓學生在互學時,提高了如何解決問題的能力。
? ? ? ? 緊接著,白老師又以五上第六單元為例,可白老師的教學方式卻一反常態。他不是領著學生先學課文,而是 進行“口語交際”,還先從這塊入手,設計了一系列相關聯的學習主題,讓學生不斷地參與到一個個有趣有有意義的語文實踐活動中,循序漸進逐步感受親情的溫暖。
三、如何創建“真實情境”
? ? ? ? 何為“真實情境”?即生活情境(家庭生活、校園生活、社會生活)語言運用情境(語言實踐情境)
?
? ? ? ? 學習情境的設置要符合核心素養整體提升和螺旋發展的一般規律。語文學習情境源于生活中語言文字運用的真實需求,服務于解決現實生活的真實問題。創設情境,應建立語文學習、社會生活和學生經驗之間的關聯,符合學生認知水平;應整合關鍵的語文知識和語文能力,體現運用語文解決典型問題的過程和方法。白老師還提醒,教師在創設情境時,要把語文學習、社會生活和學生經驗有機結合起來,從而更好地體現育人導向。那怎樣創設好情境呢?白老師以寫一封信為例,創設了一個擬真情境—先讓學生談談校園的美與不足,應對不足該怎么辦?校長要足智多謀的你們為美化校園獻計策。老師設計任務群,課間觀察、回家訪談、商議方案。可校長白天公務繁忙無法現場對話,只有晚上才有時間。便產生了學生要寫信的真實需求,激發了興趣和求知的內驅力,再讀例文,學規范,這就是情境貫穿學習全過程(哈哈!善意的謊言有時也是溫柔的),技能在情境中運用,為需求而服務。
四、怎樣設計“學習任務群”
? ? ? ? 白老師指出,在設計學習任務群時,要以生活為基礎、語文實踐活動為主線、學習主題為引領、學習任務為載體,整合學習內容、情境、方法和資源等要素。白老師以四下第四單元為例,他將其統合在《我的動物朋友》這一主題下,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向老師們仔細講解如何緊扣這一要求,設計大單元學習任務群。
五、怎樣處理好“單篇”與“單元(學習任務群)”的關系
? ? ? ? 白老師指出,教師要把“單元”視為“學習單位”,單篇文章有其學習價值,有其知識和技能的發展空間,但是只有把多篇進行關聯比較分析,學生的高階能力才會得以發展。通過白老師對案例的分析,我們厘清了單篇和單元的關系,明確了要從單元整體的視角審視單篇發揮的作用,單篇學習要優化內容、有所取舍;要把單元內的多篇關聯起來,發揮綜合效用。
? ? ? ? 講座最后,名師工作室主持人張老師表示,白老師的分享深入淺出,非常具有實操指導意義,他幫我們厘清了一些基本概念,教會我們如何將這些要點落實到教學中去。更讓我們深深地領悟到當下智能3.0時代,我們要與時俱進,要迅速轉變我們老師角色,要緊扣課程標準,學以致用于教學實踐中。要以育人為導向,圍繞著特定的主題,設計邏輯有關聯的有意義學習活動,以此培養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培育正確的價值觀,綜合體現出學生的文化自信和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