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yǎng)區(qū)分善惡的能力是獲取智慧的第一步,這是永不過時的道理。
勝利會讓龍蝦擁有更多的血清素和更少的章魚胺。
建立你的自我覺察
物種的進化必須建立在自然界現(xiàn)有的基礎之上,新的特征被添加,舊的特征被修改,但是大多數(shù)特征仍保持不變。比如蝙蝠的翅膀、人類的手掌和鯨魚的鰭在骨骼結(jié)構(gòu)上都驚人的相似,甚至連骨頭數(shù)量都一樣。進化早就奠定了生物的生理學基礎。
馬克·吐溫曾說過:“讓我們陷入困境的不是無知,而是確信無疑的謬誤。”
因此,監(jiān)測自己在支配等級中的地位也是大腦極為古老的基礎功能。這是大腦中的一個調(diào)節(jié)感知、價值觀、情緒、想法和行為的主控系統(tǒng),它有力地影響著我們存在的每一個方面,不論是有意識的部分還是無意識的部分。這就是為什么當我們失敗時,垂頭喪氣的樣子會和戰(zhàn)敗的龍蝦那么相似。我們同樣會感到威脅、受傷、焦慮和脆弱,而如果情況毫無起色,我們便會陷入長期抑郁。這種狀態(tài)下,我們沒法打起精神面對生活的挑戰(zhàn),于是便很容易被外殼更硬的欺凌者肆意欺壓。人類與龍蝦的失敗者不光在行為和體驗上驚人的相似,神經(jīng)化學過程也基本一致。
拿控制龍蝦體態(tài)和逃跑行為的血清素來說,低等級龍蝦分泌的血清素較少,處于社會底層的人類也一樣,而且失敗越多,血清素的降低程度也會更加顯著。在支配等級的底層,壞事隨時可能發(fā)生,而血清素少會導致自信程度低,抗壓能力弱,應激反應的生理消耗更大。血清素少還會帶來更多的不快樂、焦慮、病痛和更短的壽命,不論是人類還是甲殼類動物都一樣。
糟糕的是,持續(xù)的警惕和過度的反應會消耗寶貴的生理資源。這種反應就是我們所說的壓力,它絕不僅僅是心理體驗,也是惡劣環(huán)境所帶來的真實約束。在底層進行運算的古老“計算器”會假設,哪怕是最小的意外也有可能帶來一連串的失控和不幸,而處在社會邊緣的你多半只能獨自面對。所以,你需要不停預支為未來儲備的能量,將其消耗在當下的高度戒備和慌張行事上。
我會建議他們醒來后立刻吃一頓富含脂肪和蛋白質(zhì)的早餐,只吃簡單的碳水化合物和糖分是不夠的,因為它們太容易消化,會導致血糖大幅波動。焦慮和抑郁的人持續(xù)承受著壓力,為了應對失控和復雜的挑戰(zhàn),他們的身體一直處于胰島素過度分泌的狀態(tài)。在餓了一整晚后如果不吃早餐,過剩的胰島素會分解所有血糖,使他們進入低血糖和身心皆不穩(wěn)定的狀態(tài),并且整天如此。這樣的身體只有在獲得更多睡眠之后才能被重啟。我有許多焦慮的來訪者在按時睡覺和吃早餐之后都恢復到了正常狀態(tài)。
當你開始擁有時,就有可能擁有更多,這是普賴斯定律和帕累托分布更為積極的一面。你可以在自己的主觀世界里創(chuàng)造這樣的正向循環(huán)。以肢體語言為例,如果讓你調(diào)整面部表情,做出悲傷的樣子,你會感到更加悲傷;如果做出快樂的表情,你也會感到更加快樂。肢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表達情緒,這種表達甚至還可以放大或者抑制情緒。 有些通過肢體語言體現(xiàn)的正反饋環(huán)也可以發(fā)生在社交當中。如果你垂頭喪氣、萎靡不振,那么你也會感到自己渺小和挫敗,而他人的反應更會放大你的這種感覺。人和龍蝦一樣,都會根據(jù)身體姿態(tài)來評估彼此,如果你顯得失敗,那么別人也會把你當失敗者對待;如果你筆挺站立,人們也會用不一樣的態(tài)度對待你。
但是筆挺站立、昂首挺胸的不光是身體。因為你不單只是一具肉體,你也有思想,物理層面的挺立也可以激發(fā)精神層面的挺拔。
挺拔的你會直面人生的重負,隨之你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會產(chǎn)生完全不同的反應,你會更加積極地迎接挑戰(zhàn),而不是坐等災難降臨。你會看見惡龍鎮(zhèn)守的黃金,而不是被惡龍的存在嚇退;你會在支配等級中找準自己的位置,占據(jù)領地,并且做好防守和擴張的準備。
精神上的筆挺站立、昂首挺胸意味著睜大雙眼看清生活的重任。
因此,謹慎對待你的體態(tài),別再低頭徘徊。說你所想,追你所求,這是你和他人同樣擁有的權(quán)利。挺胸邁步,直視前方,敢于冒險,這樣你的神經(jīng)通路才能充滿急需的血清素。
這些成分一個是混亂,一個是秩序,還有一個則是調(diào)和混亂與秩序的過程,即所謂的意識。
人類的腦容量隨著進化不斷增加,這讓我們演化出了好奇心,讓我們對周遭的世界越發(fā)地關注和好奇,并且最終將家庭和社群之外的存在理解為客觀世界。
從進化的角度來說,人們最為適應的不是物質(zhì)的世界,而是秩序和混亂、陰和陽的二元現(xiàn)實,這種現(xiàn)實超越生活,永久存在。
保護遠比不上培養(yǎng)和賦能。 將所有危險事物拒之門外會造成另一種危險局面:讓人接觸不到任何有趣和有挑戰(zhàn)性的事物,最終變成一無是處的巨嬰。當一個人找不到理由去關注任何事情的時候,就只會變得呆滯可悲。這樣的情況下,這個人怎么可能實現(xiàn)自己的全部潛能呢?
忠誠需要建立在公平和坦誠之上,友誼則應該是互惠的結(jié)果。 你沒有義務支持一個讓世界變得更糟的人,你應該選擇上進和對你有益的朋友,這并不是自私,而是為了能讓彼此變得更好。
如果你身邊都是支持你上進的人,那么他們就不會容忍你憤世嫉俗或者破罐子破摔的態(tài)度。他們會鼓勵你善待自己和他人,并且會在適當?shù)臅r候謹慎地鞭策你,堅定你認真做事的決心。相反,不上進的人會給戒了煙的人遞煙,給戒了酒的人倒酒,他們會因為嫉妒你的努力和成功而收回對你的支持與陪伴,甚至有時還會主動懲罰你。他們會用真實或者杜撰的個人經(jīng)歷來打壓你,這看上去像是在測試你的決心,但更多的時候是他們真的想要阻撓你,因為你的進步讓他們相形見絀。
你追求什么,決定了你看見什么。 這話值得重復。你追求什么,決定了你看見什么。
在那個世界,人們會關注什么?會看到什么?
你需要用心觀察、學習、反思和交流。你的所有價值觀都是個人、文化和生物漫長發(fā)展過程的產(chǎn)物,你并不知道自己的所想和所見其實早已被宏大而又深刻的歷史所影響,你也并不理解自己窺探世界所仰仗的每一個神經(jīng)回路是如何被數(shù)百萬年前人類祖先的倫理選擇和在此之前數(shù)十億年的所有生命存在所塑造的。 你什么都不明白。
你可以將一整天的任務變成沉思的素材,在早晨或者前一天晚上睡前進行沉思。向自己索取一份主動的付出,只要你禮貌地索取,然后坦誠地仔細聆聽,就會得到反饋。這樣堅持一段時間,或者堅持一輩子,用不了多久你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境況與之前會有很大的不同。
如果一個孩子在四歲的時候還沒有學會如何恰當?shù)匦惺拢敲此赡苡肋h都很難交到朋友,研究表明,人在四歲以后主要是依靠朋輩來展開社會化進程的。如果一個孩子被朋輩排擠,他就會停止成長,越來越落后,最終成為孤獨、反社會和抑郁的青少年或者成年人。心智健全在很大程度上是順利融入社會的結(jié)果,所以人們需要不斷被提示選擇恰當?shù)乃伎己托袨榉绞健.斠粋€人偏離軌道時,那些在乎他的人會以各種方式將他拉回正軌,所以和在乎自己的人在一起是很有必要的。
有一個很實用的管教手段:隔離反省(time-out)。
管教原則四:了解自己的陰暗面
管教原則四和人的心理更為相關:家長應該了解自己的陰暗面,明白自己有苛責、報復、壓迫、憎恨、發(fā)火和欺騙的可能性。人們很少會故意去做糟糕的父母,但是糟糕的管教時刻都在發(fā)生。這是因為人們作惡的能力和為善一樣強大,而許多人都對這個事實視而不見。
報復心無論多么有理,都會阻礙內(nèi)心的成長。
分享的本質(zhì)是交換
分享并不意味著放棄自己在乎的事物卻得不到任何回報,只有拒絕分享的小孩子才會有這樣的擔心。分享的本質(zhì)是交換,一個無法分享和交換的孩子不會有朋友,因為友誼就是一種交換形式。
當想法在一個人身上表現(xiàn)出來時,它會讓這個人成為自己的化身,并通過行動將它表現(xiàn)出來。
一方面,當你大膽探索和主動面對未知時,你能夠用新獲取的信息來更新自己;另一方面,科研人員發(fā)現(xiàn),當一個生物體進入新的環(huán)境時,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里新的基因也會被激活。這些基因為新的蛋白質(zhì)編碼,搭建大腦里的新結(jié)構(gòu)。這意味著從生物學的角度來說,自我的大部分都還處于發(fā)展的狀態(tài),而停滯不會對其有任何好處。你需要通過新的言行和體驗來激活自己,否則你就會停留在不完整的狀態(tài),而生活對于不完整的人來說是非常艱難的。
雖然最好的方法和目標難以確定,但是人們必須在當下做出選擇。目標可以用來指導行動,帶來對照當下的參考,提供評估一切的框架;目標定義了進步,而且會讓進步顯得令人振奮;目標可以減少焦慮,因為沒有目標意味著一切事物的意義都是不明確的,而這會讓心靈不安。人們要活著就必須思考、計劃、設限和假設,但是如何才能在看清未來、尋找方向的同時避免受到頑固僵化的確定性的誘惑呢?
舉個例子,你聽從了父母的意見去讀工程學,但這并不是你的愛好所在。當你違背自己的意愿去行動時,你會缺乏動力,不斷失敗,就算再專注、再自律也沒用。你的心靈會反抗意志的暴政。你為什么要服從?也許你不想讓父母失望,也許你缺乏勇氣面對由爭取自由所帶來的必要沖突,也許你不想打破對父母全能的幻想,堅持相信有人比你更了解你自己或者這個世界。
你相信命運會把你帶到更好的地方,相信改變的過程可以不斷糾正存在,這就是探索精神的本質(zhì)。
也許更好的理解方式是,每個人都需要具體的目標和志向來避免混亂,清晰地理解自己的人生。
所有的具體目標之上都應該有一個元目標,也就是一種發(fā)現(xiàn)和確立目標的方法。 這個元目標可以是“真實地活著”,這意味著你需要努力向清晰、明確的臨時目標前進,隨時清楚成敗的標準是什么,如果別人能夠了解你的標準并督促你,那就更好了。
擴展自我邊界的能力
單詞emergency(緊急)和emergence(出現(xiàn))只有一個字母之差。未知現(xiàn)象一旦從未知領域中突然出現(xiàn),那么就意味著緊急時刻到來了。就像從沉睡中醒來的地下世界的怪物突然從深淵一躍而起,落在眼前一樣。我們在不知道會出現(xiàn)什么、不知道事情來龍去脈的情況下,要如何做好面對緊急情況的準備?我們要如何應對無法預期的災難?事實是,我們需要放棄那緩慢而笨重的思想,轉(zhuǎn)而依賴我們的身體,因為身體的反應比思想要快得多。
能力才能讓一個人在最大程度上感到安全。
真正想要改善世界的人,通常不會去試圖改變別人,至少他們會先從改變自己開始。
我想到的第一個問題是:“我明天應該做什么?”答案是:“在最短的時間里做最多的善事。”將雄心勃勃的目標和效率最大化地結(jié)合在一起,這聽上去是個不錯的挑戰(zhàn),我很滿意。接下來我提了一個類似的問題:“我明年應該做什么?”答案是:“確保這一年所做的善事被下一年所做的善事超越。”這也是個很踏實的答案,使前一個答案里的宏偉目標得到了很好的延伸。我告訴朋友,我正在用他給的照明筆進行一個嚴肅的寫作實驗,我向他朗讀了我寫下的內(nèi)容,沒想到我的問題和答案也讓他產(chǎn)生了共鳴。這鼓勵了我繼續(xù)寫下去。
這組問題的最后一個是:“我這一生應該做什么?”“追求目標,專注當下。”我自然很熟悉這話的意思。
用行動證明父母受的苦值得,意味著你要銘記父母和所有前人為你做出的犧牲,對由此換來的發(fā)展心存感激,并且通過實際行動去體現(xiàn)這份銘記和感激。我們今天擁有的一切都是過去的人們以巨大的犧牲為代價換來的,有的甚至需要他們獻出自己的生命,所以我們應該對這種犧牲報以尊重的態(tài)度。
當我污染了自己心中的河流時,應該怎么辦?尋找活水,讓它來凈化。這個問題和答案都讓我感到意外,它與法則六最有關聯(lián)。也許我們應該從心理層面來理解環(huán)境污染的問題,也許當人們厘清自己的問題之后,才能夠為環(huán)境承擔更多的責任,解決更多的問題。俗話說,統(tǒng)治自己靈魂的人要比統(tǒng)治一座城市的人更偉大,因為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也許,環(huán)境問題從根本上來說都是精神層面的問題,只有當人們照顧好自己的時候才有可能好好對待這個世界。可能這只是我作為一個心理學家的看法。
希望你可以整理好自己的思緒,重新審視你的家庭關系,在你的周圍創(chuàng)造和平與繁榮。如同法則十一所講,對于那些你在乎的人,希望你能鼓勵他們,使他們越來越強大,而不是讓你的過度保護去弱化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