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碼城,有一個店鋪,他不是維修電腦的,也不是銷售硬件軟件的,他是主營硬盤數據恢復的,一個硬盤出了問題,想要把數據全部找回來,沒個一兩千塊錢,你是拿不回的.一個存放了很多重要資料和生活照片記錄的移動硬盤壞了呢? 如果找不回來了,可能是一生的遺憾.
在今年,很多大型互聯網企業的云盤啊,網盤啊,紛紛根據國家的政策改革,關閉了很多免費服務的云盤空間,連阿里這樣的巨頭也永久關閉了酷盤.大家都很恐慌,移動硬盤不安全,一不小心數據丟失了,云盤也關閉了服務,連找個放數據的地方也沒有.其實,事情沒有想象的那么糟,只不過是云盤的盈利方向出現了問題,為了保證企業的利潤,各大云盤廠商只是革了免費用戶的命而已.(關于免費與付費的習慣,我在后續的讀后感,或者組織學習會的時候會重點分享)
這些數據資料丟失了,會造成經濟和精神上的損失,那我們大腦記錄的東西丟失了呢?
"人的頭腦太復雜了,記下來才是最真實的" ?這句話是我10年前放在QQ空間的,現在細細回味,還真有另外一番味道.
這一個章節,主要來聊聊的就是我們的個人信息庫. 回到書本上, 本章節的第二部分作者和我們介紹,個人信息庫的四大主要分類.
人脈信息管理
個人圖書館
多媒體管理系統
家庭管理系統
書中作者通過了一些實操的方法,以及案例,和我們分享了如何進行這些個人信息的管理,和管理他們所起到的實質性的作用, 我就著重聊下兩點,人脈以及個人圖書館.
人脈信息管理,通過印象筆記的通訊錄記錄,我們可以非常快速的找到我們要找的人. 可能你會覺得很奇怪,我直接查手機通訊錄就可以了,為什么還要把這些東西記錄在筆記里面呢. 記錄筆記本身就挺耗時的. ?其實不然,我們不會把每一個可能會有我們打交道的人記錄到我們的手機通訊錄里面, 可能偶爾,我們在路上遇到老同學,寒暄幾句,留下了個聯系方式,說以后聯系,結果呢, 就沒以后了. 等下次再遇到的時候, 又會重新上演上面的劇情.
我們通過筆記能做的, 可以把他的各個"屬性"記錄下來,A 高中老同學, 在銀泰歐時力門口遇到,電話號碼是xxxxxxx,當時和他女朋友一起,這個人挺熱心的,比以前胖了一點,在銀行上班等等 .然后這條記錄可以存在你的印象筆記的人脈里面,建立人與內容的互動,當某天突然他和你交流,馬上就可以通過上面記錄的任何一點搜索到這個人, 和對方溝通的時候,可以把當時偶遇的場景還原一遍, 對方對你的印象肯定不一般了.
當然,這個方式并不一定適合我們每一個人,因為作者本身是一個培訓師,他會接觸各種各樣的人,所以,一個人脈系統對他來說,是很有必要的, 那我們,在人員管理,以及人情交流的時候,是否需要去建立這樣一個人脈系統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個人圖書庫,我們可能自發,或者是被迫的閱讀了很多的書籍,但是,真正為我們所用的內容可能都是一股腦子的熱情和三分鐘的熱度,還是那句老話,如果隨便拿一本我們之前學過的書籍問你一些問題,可能沒幾個人答的上來.我們也對每一章節做了學習分享會,也寫了讀后感. 但是,這些,都沒有很好的被我們吸收.
而個人圖書館的概念,就是讓你去建立一個這樣的知識體系框架. 接合我們上一章節講到的目標,關注點,知識體系來理解的話,就是以成長為目標,獲取知識為關注點,建立自己的書籍體系.
我們先不聊書,聊電影,當我們看到一部非常好看的電影的時候,可能會順帶的喜歡其中的演員,了解這個演員的一些情況,繼續去看這個演員的其他電影,又或者是這部電影不錯,會去看原版的小說,會關注這部電影的續集,關注電影的電視版等等等.
其實,書籍閱讀也一樣,我們在看了一本書之后,應當有所產出,比如寫讀后感,做讀書筆記,書評,或者是整理思維導圖.每個人的視角不一樣,閱讀的重點也不同,我們還可以去網上搜索很多關于這本書的其他專家的點評和書評. 我們把這些內容全部整理到一個筆記本,或者標簽,并命名為"xxxxx書籍“,這個時候,對于這本書的理解會更加的透徹了,當然,還是那句話,存儲不是掌握.我們仍然需要對筆記的內容進行加工和消化.
聊了第二部分的內容后,重新回到第一部分的內容.第一部分講的是紙質資料電子化,這里不得不再夸贊一下印象筆記的OCR功能,他能直接搜索到圖片上面的文字,我們在一個便簽上面寫一行字, 然后拍成照片放在印象筆記上,他都能檢索到.雖然我在前面提過很多次印象筆記的這個功能, 但是到這邊,我還是得強調一下.
為什么我在這章節先說第二部分,再回過頭來聊第一部分呢. 因為這一部分,對于我們當先的工作內容會息息相關,他的重要程度用四象限來形容的話,就是 ”重要但不緊急 "
細數一下我們工作中的紙質資料,開會的時候,記錄的一些內容. 會議時發的一些會議內容相關的資料,每月的目標.紙質的申請報告.報表,合同等等之類的. 每個同事背后都有大量的文件夾.文件夾里面還夾著大量的紙質資料.說實話,搬新辦公室后,這些資料怎么辦.當然,這些不在思考范圍內,重要的東西會有專門的文件柜設置可以存放的.但是,這些資料會被找到,并且重新拿出來使用的概率是多少.有多少資料是丟了又不行,放著又占地方的.
印象筆記,就提供給了我們這樣的轉化渠道. 我們可以在印象筆記中,通過建立筆記本的形式,去建立這些"電子文件夾",把這些文件,通過圖片的形式,去存放在我們的印象筆記中. 舉個例子. 每個月的目標表格,我們拍成照片存儲起來后, 但當我們搜索"目標"的時候, 所有歷年來的目標表格全部能被我們檢索到, 我們不需要,再去翻OA記錄,看看銷售表格,查系統這些繁瑣的步驟.
還有一點,當我們想整理一下一些項目的內容和思路的時候,你打開電話,用work,excel 或者是思維導圖去記錄的時候,你會發現,你根本沒什么思路. 如果換做是給你一支筆,一張白紙, 你會發現有很多的想法和靈感躍然紙上. 每一個想法,記錄下來,結束后,打開印象筆記, 把這些想法,都拍攝下來,存放到印象筆記上, 然后再進行一一的整理.
看書也一樣,當我們在書上看到精彩的內容的時候,我們會用筆去畫線,圈示出來,然后用印象筆記拍攝保存,并且歸并到上面提到的個人圖書館里面去. 就不用麻煩的一個一個去打字了.
總結一下這一章節,我認為最實用的一點就是紙質資料電子化這個概念了. 通過這樣的轉化,不但可以提高我們的信息搜尋的速度,而且,可以在無形中幫助我們加固我們的知識體系.而且,更重要的,資料的云管理,是一個趨勢.我們非常有必要通過這樣的信息管理形式來存儲我們的資料,并且讓他們成為我們的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