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泰勒的《幸福的方法》一書,他也從各方面去尋找“到底什么是幸福?”,我的思緒卻飄著滑到了幾個人身上。
這幾個人都是我名師班的幾個同學。
趙艷,邯鄲邯山區的一位女教師。齊耳的微卷的短發,白白凈凈地橢圓臉,還算高挑的身材,一件敞口的紅色短外套,讓人感覺醒目又干練。最令我難忘也是她的笑容始終浮現在臉上,就是遇到很緊急的任務,但笑也不會離開她,好像她就長著個微翹的嘴巴和下彎月似的單鳳眼。她雖教語文,但很會唱歌,只要同學們要求她表演,她也總若若大方的站在同學面前,隨之悠揚的歌聲就會響起來。尤其后來我還聽說她已不再一線,但認為理論不能脫離實踐,因此聯系了學校每周要上一節課,要知道脫離勞累的一線教學再要求回去講課的舉動,不是每個人都會或都能干得了的。我認為她就是幸福的人!
張黎輝? 邯鄲市叢臺區一位教研人員,現帶著三個工作室,分別為“區工作室”“市工作室”“省工作室”,低調而又實干。但還小我二歲的他,雖應該正當年,頭發卻已黑白摻雜,給我的感覺是太累了,事業與生活的銜接有了差距,因此,我覺的他的幸福被打了折。
我幸福嗎?現在已接近11點,我還在寫。自始至終自認為是“累,并快樂著”,自問“是這樣嗎?”……
愿不得我寫不出判斷自己是否幸福,本身這就不是終點,倒不如問“我如何更幸福一些?”,幸福也是在不斷地更新和補充下逐漸遞進的。如二年后,隨著提升會有什么前景?五年后,我又會有什么樣的收獲?按照自己的想法走下去,那時定會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