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認知群聊話題:
刷認知里面有一篇文章《從物質中獲得幸福的時代已經結束》中提到,在過去,80年代以前,是物質比較匱乏的年代,物質的滿足帶給人們一種幸福感。但是在物質不斷豐富的今天,物質已經很難再刺激我們的感官,讓我們獲得長久的滿足。比起金錢和物質,人們更需要的是精神層面的充實感。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在《人的動機與人格》中提出,人類需求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會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馬斯洛認為,當人們滿足最低需求以后,會尋求更高的需求。
今晚刷認知交流群群聊話題:
在物質滿足的今天,幸福是什么?如何獲得幸福感?
每個人理解的幸福的定義是不同的,在人生的不同階段更是不同。小時候,能吃到美味可口的食物,是一種幸福;中學階段,獲得真正的友誼是一種幸福;大學階段,自己喜歡的人恰巧喜歡自己是一種幸福;工作后,自己的目標得以實現是一種幸福;中年后,家庭和諧美滿,父母身體健康是一種幸福;老年后,看兒孫滿堂,承歡繞膝下是一種幸福。幸福只是一種感覺,而越來越物質化的生活,越來越快速的生活,讓我們漸漸失去了這種感受能力。回歸自然,回歸自我,看到自己擁有的小確幸,增加自己感受幸福的能力,既為實現自己的目標而高興,也為大自然的恩賜而感恩,幸福無處不在,安住當下,感受幸福!
刷認知群聊精選:
1、在物質充裕的今天,物質已不再是人們為之奮斗的唯一動力。我們更渴望在這個過程中發現一個真實的自我,了解自己的內心。將注意力轉向自己的內心,試著和自己交流,問一問此刻的感受,問一問自己想要怎樣的人生。在變化中,焦慮是卻又是難免的,接受自己,耐心的了解自己。最終在積極的改善之中,獲得內心的平靜,擁有愛的力量,感受生活中的快樂。圣-奧古斯丁說到:當你同時擁有了愛與付出這兩種稟賦時,就可以做你想做的一切事情。
2、幸福,就是和有趣的人聊天,力所能及的助人。對工作有興趣,有小目標。
3、爸爸去年住院一年,終于明白,家里沒有人生病沒有人住院,是最幸福的事情!
4、幸福就是不斷的實現自我,不斷的超越自我,不羨慕,不攀比,和自己的過去比較,不優于別人,但要超于自己
5、人都是需要被認同感,人是需要真正合適的圈子的,在圈子里大家互相靈魂滋養。
6、幸福是內心的一種充實感,不會被外界物質所迷惑。比如看到花會微笑著欣賞,看到太陽會享受陽光,看到一本好書還忍不住讀完,看到好的電影會陶醉其中。幸福沒有定義,只是感覺。獲得幸福感,是內求的過程,即坦誠面對自己內心最真實的一面,激發起興趣、熱情、希望、理想,做好自己。幸福自然來臨。
7、幸福是當我們開始關注自己的內心,有幸福的家庭,有和諧的生活,有時間讀書,有時間陪孩子老婆,有時間帶家人去感受美好的風景,在當代物質已經不能持久的給我們幸福的時候,我們需要向內看,多向內心看。
8、從物質中獲得幸福的時代已經結束。
可能還有很多人在一直追求物質,從物質中獲得滿足感,獲得成就感。比如車子,房子,金子等等
到這不違背我們有別的途徑來過的日常生活中的幸福感。
簡單概括來說,學習工作順利、戀愛婚姻關系融洽、家庭和睦、孩子乖巧懂事、健康成長、親人長輩健康安逸;生活中沒有瑣碎的雜事牽絆和壓力。
但是這種狀態會產生另一種想法:感覺不缺什么,又感覺什么都沒有,生活沒有目標和激情。那不是我們所謂的幸福。
我自己理解的幸福,每天都能有點小期待就行了。那就需要我們把一個一個期待具體落實規劃。
9、幸福是當我們開始關注自己的內心,有幸福的家庭,有和諧的生活,有時間讀書,有時間陪孩子老婆,有時間帶家人去感受美好的風景,在當代物質已經不能持久的給我們幸福的時候,我們需要向內看,多向內心看。
10、幸福就是心靈的安寧。不管你從事什么工作,做什么事情,或者遭遇了什么不幸的事,都能夠坦然面對,不浮躁地度過,這和面對開心的事開懷大笑一樣,你認為這個是生活中或許該經歷的,有一顆拾階而上的從容心,就是幸福。
11、擁有以自我成長為主的內在目標,在追求目標的路上感受自己的成長和進步這樣可以帶來幸福感和意義感。等目標達成后這種幸福感會慢慢消失……
12、在物質滿足的今天,幸福是什么?如何獲得幸福感?
幸福就是認真的畫完一副喜歡的作品,簽上自己名字的那一刻,幸福就是異地他鄉,家人傳來的視頻,說有些想你了,幸福就是下班後坐在公交車上傾聽喜馬拉雅電臺,幸福就是身邊累積的小事,極小流成大海,幸福無處不在~
13、幸福只是一種感覺,而越來越物質化的生活,越來越快速的生活,讓我們失去了這種感覺能力。看到自己擁有的小確幸,增加自己感受幸福的能力,幸福無時不在我們身邊。
14、經歷過一些親戚走了,經歷過家人住院,經歷過員工說沒就沒,去過敬老院,去過福利院,去過一些困區……在每天日子中積極,開心快樂生活,多點笑容。與知己多聊聊,多八卦。我的幸福定義是活著就是幸福,健康活著就是最大財富。(健康不僅只身體,還有心理)
15、爸爸去年住院一年,終于明白,家里沒有人生病沒有人住院,是最幸福的事情!
16、幸福可以是一種理想狀態,比如孔夫子的《禮運大同篇》;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這是我所能想到的幸福的終極目標。而對于我如此簡單的小人物而言有時幸福是一種很大道至簡的模式,這種幸福可以提現在一日三餐,吃的下,睡得著,有事做,父母孩子身體健康,自己事業有長進、心智有成長和擁有一個不斷完善的人生,等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相統一的時候,又能為社會和他人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
18、擁有幸福感是一種能力,具備這種能力,也就不管在順境逆境都能找到自己幸福所在。是能力也就可以通過不斷學習和修煉了而取得,知足常樂,學知常樂,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活在當下。
19、幸福感主要來自大腦的精神感知,人的大腦太復雜,因此對幸福的感受不同。譬如環境不同會影響人的幸福感,大城市人的一頓不屑的餐飲會讓平困地區的人幸福盈懷。有些人幫助了他人會生出幸福感,有些人買了漂亮衣服會開心一段時間,這就是所謂的層次。所以,幸福與知識成反比,與金錢成反比,與惡劣環境成正比,與愚昧程度成正比。世界在加速前進,人們的欲望也在加速削減著人們內心的幸福感,這個滾動的車輪是地球上的幾個政客無法改變的,只有等到哪一天,大多數人都形成了共識,形成對攀比的批判氛圍,回歸純樸的慢生活,幸福感會主動回來找我們。
20、我覺得幸福是某一刻生理和心靈上共同的安寧和滿足,是人生的高峰體驗。餓的時候能夠開心低吃上一口熱飯;渴的時候能夠暢快地喝一杯水;憂傷的時候有人聽有人陪;快樂的時候有人肯定有人分享。
21、想要幸福,需對自己有清醒的認識,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主動盡心地追求,享受這個過程。對人生對世界有敬畏,向心為善。常懷感恩之心,對自己,對家人,對朋友,對世界。
22、幸福就是等到悟道一切遇到的人,一切創造的事,一切經歷的情,都是幫到自己完成這一輩子的修行圓滿,沒有好與壞,沒有對與錯,你看清楚了自己經歷的一切痛苦都來自頭腦的判斷分別,這個世界本是一個幻想!你再也不為一切所困繞,沒有了執著、痛苦,懂得調控情緒,你的神性意識與身體逐漸完集成一,體會到了所謂真正的幸福和快樂所在,心靈成長,得大自在。
23、人幸福不需要那么多條件。其實讓人幸福的最直接方式就是被大家不屑的降低對生活的要求。常懷感恩之心,自然幸福常臨。不與他人比較,有自己的價值評價體系和完整的人生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