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閱讀得到

重視貢獻是有效性的關鍵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1. 有把工作干得更好的心理動力,總想了解別人需要什么、發現什么以及能理解什么

2. 要處理好人際關系,包括對上司、對同事和對下屬

3. 要運用各項管理手段,例如會議或報告等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要經常自問:我能對組織有什么最大的貢獻?
換句話說:我需要怎樣的自我發展,我應該學習什么知識和技能,才有助于我對組織做出貢獻?我應該將我的哪些優點用在我的工作上?我應為自己設定怎樣的標準?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不因人設事

四條原則

1.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不會將職位設計成只有上帝才能勝任。

2. 職位的要求要嚴格,而涵蓋要廣泛。

3.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在用人時,會先考慮某人能做些什么,而不是先考慮職位的要求是什么。

4.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知道在用人之所長的同時,必須能容忍人之所短。


做卓有成效管理者喜歡的員工

1. 好的員工需要熱愛學習,并且做事很有系統,很有條理。

2. 好的員工不僅要專,還要博。專負責給我們拿到全額績效,而博給我們帶來更多的晉升機會。

3. 好的員工必須具備一定的行業能力。

4. 好的員工會主動發揮并發展自己的長處,讓自己對公司更加有“貢獻”。每個人都有短處,但是我們要盡量克服短處,如果不能克服,那就把它隱藏起來,不要給公司帶來不必要的麻煩,也不要讓管理者對此耿耿于懷。


管理者要善于集中精力做重要的事

叔本華說過一段話:個體實質上只存在于現在。

如何集中精力,彼得·德魯克提供了以下幾種方法。

擺脫過去

1. 有效的管理者必須經常檢討自己和同事的工作計劃。

2. 有效的管理者如果打算做一項新業務,一定要先刪除一項原有的業務。

面向未來

3. 推陳出新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原則


有效的管理者應該如何做出決策

決策這東西,并不是越多越好。

彼得·德魯克提供了五個決策要素

1. 要確實了解問題的性質。
如果是經常性的問題,那就應該考慮建立原理原則或規范來根治。
如果是偶然性的問題,那就應該按客觀情況個別處置。

2. 要確實找出解決問題時必須滿足的界限,換言之,應找出問題的“邊界條件”。
決策的目標是什么?最低限度應該達成什么目的?應該滿足什么條件?用學術語言來表達這方面的考慮,就是所謂的“邊界條件”。

3. 有效的管理者必須考慮周全,仔細思考解決問題的真正方案是什么,以及這些方案必須滿足哪些條件,然后再考慮必要的妥協、適應及讓步事項,以期該決策能被接受。、

4. 決策方案要同時兼顧執行措施,讓決策變成可以被貫徹的行動。
考慮邊界條件,是決策過程中最艱難的一步;化決策為行動,則是最費時的一步。
打從決策之初,我們就應該考慮到行動方面的問題,否則只是紙上談兵。為了化決策為行動,就必須首先考慮:誰應該了解這項決策?應該采取什么行動?誰采取行動?這些行動應如何進行,才能使執行的人有所遵循?

5. 在執行的過程中重視反饋,以印證決策的正確性和有效性。
反饋既可以糾正錯誤,又可以繼往開來。如果缺少反饋,我們對決策的貫徹執行就會缺乏正確合理的認識。有效的管理者應該時時牢記,要重視反饋的作用,并且常常做好反饋。


重中之重

1. 做好時間管理
2. 注重貢獻
3. 懂得用人
4. 擺脫昨天
5. 做出好決策
6. 巧用反面意見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