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兒時的年味
? ? ?
? ? ? ? 一年一個年,又到快過年。過年,從小到大的記憶,從少到老的激情,而只有兒時的年味才最濃郁、最醇厚、最真切。
? ? ? ? 在兒時的記憶里,過年是那樣的值得期待,是那樣的溫馨,又是那樣的神秘和神圣,那萬家團聚的時節,那歷久彌新的年味,就像一串一串的冰糖葫蘆,一串比一串甜美,一串比一串香濃。
? ? ? ? ? ? ? ? ? ? ? ? (一)
? ? ? ? 年前三大事:殺豬、干坑和挖藕。兒時的農村搞大集體,二十幾戶人家一個生產隊,兩百多畝地養兩百多號人,隊里按工分和人頭分糧。每月的糧食總不夠吃,夏天南瓜充,秋天紅薯補,冬天蘿卜湊,春天雪菜拌,但只要一到臘月就是另一番景象了,生辛隊里就開始準備殺豬、干坑、挖藕過年了。
? ? ? ? 最興奮的是殺豬。全灣里的人都圍著看,豬一頭一頭地殺,肉一戶一戶地分,一個人能分兩三斤肉,這些肉除了過年外就腌成臘肉,臘肉慢慢地吃,能管半年。 最壯觀的是干坑。灣里有一個專門養魚的有四五畝大的坑(潭),年初放魚年底干(將水抽干),那時是柴油動力機,要抽三天,一般會等到下午才抽干撿魚。這時全灣的男女老少都站在坑邊上,等待水干魚出的時刻,水越來越淺,魚露出的越來越多,先是大魚后是小魚。這時,老人們開始估魚,500斤600斤地估,小孩子們指指點點、大喊大叫:那里有好大一條魚!青壯年就自告奮勇地下去撿魚。魚撿上來后一一過磅,再按人頭分到各家各戶。最多的一年干了800多斤,最少的也有500多斤。那時過年吃年飯,請拜年客,蒸魚、煎魚是必不可少的。
? ? ? ? 最有趣的是挖藕。隊里有一個比魚坑還要大的藕坑,年年不種自繁。夏天荷蓮滿坑,冬天枯荷滿塘,待到臘月水干泥露時就可開挖了。藕是不挖不長,越挖越長,因而誰挖歸誰。但挖藕是有門道的,有經驗的人會選藕多又大地方挖,沒經驗的人選的地方挖下去藕又少又小;會挖藕的人挖出來的是沒有一點傷的整條藕,不會挖的人挖出來的是一節一節的被挖傷的藕。父親是挖藕的能手,小時候經常跟著父親去挖藕,一挖就是一擔。那時過年,家家戶戶都挖藕,藕是最多最好的過年家常菜。
? ? ? ? ? ? ? ? ? ? ? ? (二)
? ? ? ? 年近三大忙:辦年貨,請裁縫,打揚塵。離過年越近家里就越忙,越忙年味就越濃。進入臘月就開始忙年貨,每家每戶都要熬糖切麻葉子、曬荷葉子、切玉蘭片、炸翻餃子。到了年跟前,熬糖的大鍋、切麻葉子的菜刀、曬荷葉子和玉蘭片的曬棚子, 都不夠用,必須偷空搶時、東挪西借。忙完辦年貨就要忙請裁縫做新衣服。村里又好又快的裁縫師傅就兩家,誰家都要請,慢了就請不到,要三天兩頭往師傅家里預約,訂好日子,不然就請不到好裁縫、做不了新衣服。到了臘月二十八、九,就要忙著打揚塵大掃除。先整理房前屋后,后打掃正屋廂房,里里外外、樓上樓下修葺一新,整整潔潔過大年。
? ? ? ? 年飯三大蒸:蒸肉、蒸魚和蒸菜。趕趕趕,年夜飯。趕回家過年,就是趕回家吃一家人的團年飯。我們那里年飯必須是十大碗菜,而大"三蒸”又是必須有的。兒時過年或請客家家都用木桶蒸,底下一層是米飯,中間一層是蒸菜,上面一層一半是蒸肉一半是蒸魚。那用柴火燒、木桶蒸出來的肉魚菜飯, 綿透軟柔,香濃味美,讓人飽眼饞心,久吃不厭。"三蒸"是母親的拿手好菜,母親做的蒸肉蒸魚和蒸菜濃香四溢、鮮美可口。現在的“三蒸"總吃不出那種濃郁的"蒸"味了。
? ? ?
? ? ? ? ? ? ? ? ? ? ? ? ? ? ? ? (三)
? ? ? ? 正月三天樂:拜年、唱戲、走親戚。那時候生產隊只放初一、初二、初三三天假,初四就要上工了。時間雖短,但樂趣多多,年味濃濃。
? ? ? ? 拜年要搶早。初一早晨,天還沒亮開,家長們就會催自家的小孩起來拜年,認為誰早誰就懂事、心誠。還沒等天亮小孩子們就洗好臉,穿上新衣服,蹦達蹦達地到已經開門的人家拜年,門一開就會有小孩子進屋五斤爹、四香婆、德祥叔、臘喜嬸地喊著拜年,被拜的人家會給小孩自家獨有的好吃的年貨。天大亮了,大人們一個個帶著笑容、挾著香煙,灣東頭的向灣西頭、灣西頭的向灣東頭挨家換戶地拜年。拜完后,男女老幼又都在灣中間匯合,大人們 互拜遞 煙、問長問短;孩子們放鞭放炮、追逐打鬧。整個灣里到處洋溢著喜慶、歡樂、祥和。
? ? ? ? 農民唱大戲。那時候,大隊每年都會召集全大隊能歌善舞、吹拉彈唱的青年人組成唱戲班子進行排練,《紅燈記》《沙家浜》《智取威虎山》輪年唱。到了晚上,大隊部燈火通明,人聲鼎沸,鑼鼓喧天,琴笛響起,臺上臺下,那種集合農村的精英、集中農民智慧和激情的自導自演的現代京劇還真是讓人贊不絕口、稱絕稱奇,那樣一種既伴著貧窮、又心懷美好、更帶著希望的特殊年代的特別年味讓人至今回味無窮、難以忘卻。
? ? ? ? 快樂走親戚。初一,初二就開始拜走親戚了。小時候最開心的是過年跟著大人走親戚。好吃好玩又能見到好朋友。我是特別喜歡去走家家(外婆家)的,那種受家家婆婆(本地土語)疼愛的感覺特別幸福,那種和表兄表弟、表姐表妹一起玩耍的時刻特別快樂,那種被呵護與包容、受謙讓與尊重的感受特別美好。那種純樸而濃厚的人情味,親情味,過年味讓我至今口有余香、心存感恩。
? ?
? ? ? ? ? ? ? ? ? ? ? ? (四)
? ? ? 十五三大鬧:玩龍燈、舞獅子、踩蓮船。
? ? ? ? 玩龍燈送吉祥。到了正月十五,各小隊做好的龍燈,選好的玩龍燈的人員出場了。先是在自已隊里玩,從灣里西頭玩到東頭,每到一家門前,都要玩一陣,每家都放會放鞭相迎。自已隊的玩了就去鄰隊,當路上正好遇到鄰隊的玩龍燈的來時,狹路相逢勇者勝,兩支龍燈隊就開始玩龍燈對壘,看誰玩的活、玩的時間長,如果一支由于體力不支或出錯先停下來,那就算敗。不過沒關系,都是為了一個熱鬧和喜慶,無論誰勝誰敗都不打緊,相互點頭恭賀后各自繼續前行。
? ? ? ? 舞獅子報平安。舞獅不是隊隊都有的,小時候只有鄰近的金溝大隊和曾臺大隊有。金溝大隊舞獅子是最有名的,每年正月十五,在大隊的廣場上就會將單張方桌壘成十幾層的舞臺,獅子從第一層舞起,一直舞到最高一層摘取彩球才算成功。聽年紀大的人說,有一年用十八張方桌搭起十八層的舞臺,一對兄弟組合的舞獅隊成功登頂摘取彩球,成為多年的美談。單桌舞獅是有很大風險的,稍有不慎就會掉落下來。聽歲數大的人說,有一年舞獅子,當獅子爬上第八層時,不慎失足,舞獅人從半空落下,正當人們驚呼一片時,只聽一聲"撐開”,空中的獅子皮大張,舞獅人像降落傘一樣飄然落地,且在落地瞬間又連做了兩個打滾的動作,人們看得目瞪口呆,歡呼雀躍,舞獅兄弟雖敗猶榮。? ? ? ? ?
? ? ? ? 踩蓮船遞福音。踩蓮船是我們那里的一種制作簡單、內容豐富、表演自由的傳統民俗,三個農民一臺戲,走到哪里演哪里,家家戶戶傳福音。那時村村隊隊都會有幾支演踩蓮船的班子,他們把本地的一些傳奇故事改編成滑稽可笑的段子,丑怪的化妝,幽默的說唱,夸張的動作讓人忍俊不禁,哈哈大笑。踩蓮船突顯了地處江漢平原腹地家鄉特有的地域風情和獨有韻味。
? ? ? ? 兒時的年味,久遠的記憶。我雖已年過半百,但每當春節來臨時,我總會想起兒時那濃濃的年味,那快樂美好的時光。(2019年1月14日,2021年2月8日略作修改)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