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
? ? ? 在兩次工業革命的推動下,歐洲主要國家的經濟迅速發展,歐洲成為世界經濟的中心。為了奪取市場、原料產地和投資場所,歐洲列強幾下瓜分了整個非洲,亞洲的一半也在它們的統治下。其他如中國和奧斯曼土耳其等地也淪為半殖民地。歐洲列強憑借強大的軍事力量瓜分世界,它們之間的競爭與爭奪醞釀著戰爭。
? ? ? 德國與英國的矛盾最為突出。同時,德國還要防止法國再次稱霸歐洲大陸,它與俄國在十耳其也有矛盾。當時,奧匈帝國 與俄國為爭奪巴爾干地區沖突不斷。德國為了防止法、俄聯手反德,與奧匈帝國結成軍事同盟,后來意大利也加人進來。三國同盟的形成,促使法、俄接近。法、俄簽訂針對德。奧的軍事協定。20 世紀初,英國分別與法、俄締約形成三國協約。歐洲兩大軍事集團之間展開了瘋狂的軍備競賽,局部沖突不斷,大戰一觸即發。
大戰的爆發
? ? ? 巴爾干地區民族成分復雜。列強爭奪的焦點集中在巴爾干半島。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和妻子在離開波斯尼亞首府薩拉熱窩市政廳后,被事先埋伏在路旁的塞爾維亞族青年普林西普槍殺,釀成了薩拉熱窩事件。這一事件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
? ? ? 大戰開始后,美國保持中立,同交戰雙方做生意,大發戰爭財。1917年,俄國爆發十月革命,不久,退出第一次世界。
? ? ? 1918 年下半年,協約國不斷發動反攻,德軍敗局已定。1918年11月,德國投降,戰爭以同盟國的失敗而結束。
? ? ?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一次規模空前的戰爭,是西方列強為重新瓜分世界、爭奪世界霸權而發動的一場帝國主義戰爭。
? ? ? 這場戰爭歷時4年多,先后參戰的國家共計30 多個,牽涉人口約 15 億。超過當時世界總人口數的一半。戰爭中使用了很多新式武器,如坦克、潛艇等,造成了大量人員傷亡。據統計,參戰各國死傷人數高達3000多萬。
? ? ? 第一次世界大戰大大削弱了歐洲的力量,從根本上動搖了歐洲的世界優勢地位。美國參戰和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是這兩個大國開始崛起的重要標志。大戰還削弱了帝國主義的殖民力量,進一步促進了民族的覺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