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于09年出版的時期,本書中有些觀點可能已經得到推廣和認可了,例如簡單、集中等。但是從實際上來看自己或者周圍同事們的PPT演示,還有很多內容是經常犯錯誤或根本沒考慮的地方。
何謂“禪”?
寧靜的心、質樸無瑕、回歸本真,便是參透人生,便是禪。
由此可知本書并非簡單從技巧上講如何制作PPT,而更多的是從思想上來思考如何演說。演說的目的,就是抓住觀眾的心,把想傳遞的信息讓觀眾記住,在此過程中,無論是幻燈片、語言、語調還是肢體語言,都是演講人使用的工具而已。所以本書從準備、設計、演示三部分闡述了如何才能抓住觀眾的心。
準備要約束:
很多時候我們花大量時間在圖片、字體等上面,但實際上這些并非關鍵,恰當、有效的內容安排才是最為重要的。因此在準備時,要縱觀全局、把握整體,理清邏輯思路。
我們可以問自己這樣一些問題:
演說歷時多久?
現場是什么樣?
觀眾是誰?
他們有什么背景?
希望得到什么?
為什么由我來演說?
我希望觀眾做什么?
最終目的是什么?
核心內容是什么?也就是----如果觀眾只能記住一點,你希望那會是什么?
實際上反省下自己,確實參加的很多培訓或演說,往往連一點也沒有記住。反過來想想自己對別人做的演說,很多時候也存在主題不清、邏輯混亂的問題。
由于我們太過熟悉演講內容,以至于會認為演說的意義觀眾會不言自明。而事實上,這恰恰是人們所期望了解的。所以要不時地停下來縱覽全局,明確核心思想,然后為核心思想、事實、以及理論依據組織一個邏輯架構。這個邏輯框架會將演說內容安排得有序得當,令你在演示時更加流暢,同時也更易于觀眾理解。
關于內容的準備和安排,需要注意六原則:
□簡單:不是過度簡化事物和規避復雜,更非隱含欺騙或誤導,而是一種充滿智慧的渴望和對事物本質的追求,希望通過從簡使得事物變得簡明扼要、清晰明了。
□意外:通過意外引發觀眾興趣。例如可以不斷提問或者通過內容使他們產生困惑,再提供解答或加以引導,這樣讓觀眾興趣盎然。
□具體:盡量避免抽象概念,多通過實例使說話內容具體化。這個問題在與客戶交流過程也經常碰到,很多我們IT上的概念,客戶完全不了解,就需要結合他們實際工作中的語言,讓他們知道很具體地在說什么。
□可信:以事實說話,采用更有可信度的方式表達你的內容。
□情感:必須注意喚起觀眾的內心感受,引發共鳴。
□故事:講故事的方式更能引起注意,且容易記住。
設計求簡樸:
PPT的設計要符合禪宗美學:簡約、智慧、有力地利用留白,具體可參照七項原則:
信噪比原則:提高幻燈片的信噪比,避免過多內容造成觀眾認知上的理解困難。內容要清晰明了,避免使用削弱主題的內容。例如不恰當的圖表,模棱兩可的標識標記,錯誤地強調了線條、造型、符號標記等對主題起不到烘托作用的元素,表格邊框要細、顏色要淡,甚至干脆不要邊框;盡量用2D而非3D的圖表;盡量不采用要點列舉的方式。
圖效優勢原則:要圖文并茂。比如文字旁邊插入一幅小圖,效果就不如用大圖片直接填充整個背景,然后在圖片上插入文字。另外圖片的構圖方式等也會影響圖片的效果。
留白原則:鈴木大拙說“人們誤以為‘空’即是一無所有,但它實則蘊藏著無限可能”。利用空白是達到畫面平衡的一種方法,不要總是試圖將幻燈片填滿。
對比:通過設計布局(遠近、詳略)或顏色(深淺、冷暖色調)又或字體(下劃線、粗體)以及元素的位置(上、下、集中、分散)等產生對比效果。
重復:使用相同或相似元素,給人協調和統一的感覺。
對齊:不要讓幻燈片上的任何東西顯得是被隨意擺放上去的。
就近:將相關元素擺放在一起,使結構更加清晰。
演示重自然:
演說過程可學習禪宗的正念之道。
正念:保持覺照,清醒地感知當下的存在狀態。
在這一刻,那些平常的紛擾都不存在了,我們不用去考慮過去和未來那些事應當怎樣或者會怎樣。
我們如今需要考慮和擔憂的事情太多太多,而憂慮恰恰是最糟糕的。因為人們擔憂的對象往往是過去和將來的事情,而這些現在都不存在!因此,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和工作中需要時刻清理大腦思緒,使其只處于感知當下的清醒狀態。
而演說時正是要保持全身心投入,達到“無心”的境界,關注于當下的演說,與觀眾建立良好的溝通,與觀眾分享一切。當然,演說前的計劃和準備是必不可少的,排練和準備好一切可能出現的問題,會讓演說過程更加順暢。
演說的征程才剛剛開始,充滿信心,相信自己,選擇開放的思想看待事物,摒棄陳舊思想,進步只是時間問題。而這個進步,將不僅局限在演說上,同時也會在生活和工作的其他方面對人產生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