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一個演說來說,演講人在演講過程中要做的事情就是抓住聽眾的眼睛和心,把自己想傳遞的信息傳遞給觀眾,并且能讓觀眾記住,這是一個理想的狀況。而在這個過程中,無論是幻燈片、語音、語調還是肢體語言,都是演講人在演示過程中使用的工具而已,工具是為具體目的服務的,這些工具也都是為了更好的將信息傳遞給觀眾。這種信息的傳遞本質上來說是交流,交流就是使他人了解你的觀點,是一種信息流動的過程。然而很多時候我們不滿足于只是將信息傳遞給他人,我們想要他人采納我們的觀點,我們想要拿自己的想法替換他人心中的想法,進而影響對方的觀點和行動。其中的方式也比較多,演說是,電影是,話劇是,書籍是,暴力是,更廣義來說,一個眼神,一個茶杯,一個禮物都可以傳遞你的信息,進而影響對方的想法。只是不同的方式所需要的展示方法不同,具體到演說,具體到演說中可能用到的幻燈片,她只是一個傳遞信息的工具,那么我們要思考的就是如何利用幻燈片這個特殊的工具更有效的傳遞信息?
??《演說之禪:職場必知的幻燈片秘技》這個書名起的挺有噱頭,很多外文書翻譯過來就成這樣了,書名翻譯的特別唬人,看多了這種書名就提高了自身對這種書的免疫力,但很多書還是干貨滿滿的,比如本書,英文名為:Presentationzen: Simple Ideas on Presentation Design and Delivery,這個書名就相對中肯很多。讀完本書,感觸最大的是幻燈片制作中準備篇的內容,這個通常是被我們所忽略的。通常情況是,我們需要做一個幻燈片,打開PowerPoint或Keynote就做了,想到什么就往幻燈片中加什么,隨意性較大,當然最后的幻燈片可能是不知其所云,再加上演講人的邏輯,口才,控場能力的差異,演說的效果很難令人滿意。那么,一個合理的幻燈片制作流程缺不了準備的環節,甚至是相當比較重要的,準備的過程不只是確定演講的核心思想和演講內容,更重要的是經過這個過程,演講的邏輯結構會更清晰,真正做到心中有數,在設計和呈現的過程中也更能游刃有余。其實,準備、設計和呈現三個環節并不是完全的割裂的,分成三個階段只是為了更清晰了解幻燈片的生命周期,在實際制作過程中,三者是密不可分,是有機的循環系統,互相促進,互相反饋,真正的高手也一定是將三者融會貫通,以全局的角度來制作幻燈片的。

準備篇
準備篇的最終目的是確定兩個東西:演講的核心思想和一個故事。如果聽眾只能記住一點,你希望是什么,那么這個就是核心思想,而故事就是為了核心思想服務的,根據核心思想列出所有的要點,然后從繁雜混亂的要點中整理出一個邏輯框架,這個邏輯框架指向的是核心思想,最后根據邏輯框架,構造一個或多個引人入勝的故事,將其串起來就是一個優秀的演說腳本。這個演說腳本有漂亮的衣服,衣服之下有結實的肌肉,肌肉之下有健壯的筋骨。
設計篇
設計篇是將抽象的內容展示給聽眾的關鍵環節,再完美的邏輯結構,如果沒有一個合理巧妙的方式,觀眾看到的還是一團混亂。這里你可能想到顏值二字,好的設計需要有一定的顏值,但好的設計要遠遠超越于顏值,好的設計需要對美有一定的鑒賞能力,需要較高的視覺化思維。這個不一而足,遵循一定的設計原則多去實踐,自然會異于常人。
呈現篇
幻燈片的作用是配合演講人更好的傳遞信息,如果沒有高超的演講技巧,幻燈片也只是幾個電子文檔而已,兩者配合才稱之為完美。
尾聲
作者很多時候都在強調故事,故事也是一個信息傳遞的工具,只不過這個工具更容易被人們所接受,我們從小就愛聽故事,不是嗎?作者推薦從紀錄片中學習導演如何講故事,我想應該從電影中也可以,魔術中也可以,銷售和營銷也不差,生活中無處不在,套路對了,人人都是老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