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小時候經常聽到的一句話是——怎么又在玩,不去讀書啊?而你只要一讀書,不管多慢、讀什么書,大人就不打擾你了,久而久之,我們很容易形成一個觀念——學習總沒錯。你應該也意識到,在這個知識總量增量爆炸的時代,知識已經多到學不完。但同時,相對于知識相對貧乏的古代,大多數人的智慧似乎也并沒有什么長進。在知識匱乏、非終身學習的年代,學肯定比不學好。但是在今天知識爆炸、終生學習時代,要比的不是學不學,而是認知效率。同樣的認知資源投入,會有完全不同的回報,這就是認知效率的不同。認知效率低的人,都在做低水平的勤奮。牛人真正的秘訣是在最精華的資源上,以高很多倍的認知資源來學習,所以認知效率是你的很多倍。
那么如何提高認知效率呢?
1.極其功利的少讀書
認知心理學認為成人學習有三個要求的時候效率最高,有目標導向、有即時反饋的最近發展區。簡單說就是能解決當下的問題,學了有地方用的,難度適中的知識最有效。比如把一個人丟到國外3個月就能流暢交流,這種時候三個條件都三個條件都具備,所以學的效率就很高。反過來,那些比如《管理者必讀的xx本書》的認知資源的目的性弱、缺乏實踐環境、難度不一,所以對你意義不大。那些標題黨的微信文章,比如《不看這篇文章,錯過以個一億》,更是憑空創造出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從遇到的問題出發,從我能實踐的領域出發去找合適的認知材料。這樣一來,需要讀的東西會少很多,基本解決的知識大多的問題
2.極其功利的配置資源
《如何閱讀一本書》中,給閱讀做了幾個分類:娛樂性、知識性、心智性。如果比作爬山的話娛樂性的是下坡路,越走越舒服;知識性的是平坡,能開動但是略微費力;心智提升類的是爬坡,看起來會很累,但是真的會提升腦力和理解力,理解新觀點的速度會加快。學習其實也一樣,你可以根據認知目的的不同,設定不同的目標、分配不同的資源。
- 提升心智的認知難度很大,屬于攻讀——需要有大量的時間、系統的閱讀,適合放在注意力最集中、不容易被打擾的時間段進行,最好還要配置高人討論以及實踐的環境。
- 知識性閱讀的目標就是知道某事——所以特別適合碎片化的學習和社交性的學習。用碎片化的時間,檢索式的讀。
- 娛樂性的學習,主要用來放松和陶冶,認知資源可以很低——放在累的時候或者兩件事之間,有換腦子的感覺
所以,從你自己的需求開始,區分三種閱讀,設定目標,分配資源。
知識的分類
就像河流的源頭一樣,知識源頭是知識發源的地方,是知識剛被創造出來的地方。這里的知識濃度和質量極高,有豐富的底層邏輯和基礎概念。當順流而下,離源頭越來越遠,混入的雜質也就越來越多。我們獲取的知識,絕大多數都是二三四手信息,很多人已經失去了尋找一手信息的能力。這也就是我們認知效率低下的原因。
舉個例子
- 一手:1987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Herbert Simon在1973年和William Chase發表一篇關于國際象棋大師的論文,首次提出“十年定律”1976年埃里克森進一步拓展了研究并發表了論文1993年,埃里克森基于大量的研究發表論文The Role of Deliberate Practice in the Acquisition of Expert Performance(刻意練習在獲得專業表現中的作用)
- 二手:2016年埃里克森發現自己的理念被誤讀,出了本書《可刻意練習》,學習專家Eduardo Briceno在TED上發表演了How to get better at the things you care about的演講
- 三手:一個叫格拉德威爾的人只是抓取了論文中的“一萬小時定律”,寫了一本很著名的書《異類》
- 四手:無數公眾號、各種勵志作者,基于自己的理解推銷自己的方式:成長之旅、一萬小時的訣竅、一萬小時的工具和方法以及感人的故事。
區分一二三四手知識
- 一手知識是一些正在被研究、思考和驗證的新鮮的思考,可能在這些研究者的腦子里、筆記本上,還未完成后續加工,但是新鮮熱辣。另外一些思考被系統的表現出來,就成了專業期刊上發表的論文。
- 二手知識是含金量很高,忠實轉述的資料,比如維基百科、一些講述底層邏輯的書;還有一些比較中性的行業調查報告;還有系統整理后的各行業的優質教材和認證培訓。
- 三手知識使暢銷書,這些文字已經被改成公眾可以理解、方便傳播的文字,但是因為需要被很低的認知資源理解,所以加入了大量的案例、故事,同時也會加入些不精準的概念。
- 四手知識是你常看到的,根據這些暢銷書和理論,大部分人寫了很多基于個人體驗的雞湯,加入了太多個人的故事
三四手知識沒錯,但是你要有追求,重點是你作為讀者的追求——你喝到了第三四手知識,是否有向源頭走進的追求?還是一直在那里舒服的躺著。
學習策略
學習金字塔是美國緬因州的國家訓練師實驗室研究成果,由學習專家愛德加.戴爾1946年提出。作為一個老理論,學習金字塔因為把記憶當作學會,學習效率用百分比描述經常被吐槽,但是對于普通人來說還是很有指導意義的。通過金字塔我們可以總結出3點增加自己學習效率的方式:1.多感官,盡可能的從更多感官通道學習——你能被刺激的感官通道越多,記憶越深刻。2.進入好的圈子,好的社群,找到好的導師。3.通過教別人的方式讓自己學會,這也是學習金字塔中最高效率的一種方式。
最后還想說一點:最重要的知識不在書上。只是分顯隱性的,隱性知識指的是可以通過文字、圖表、公式、手冊表述的知識。這些知識很容易傳播。而隱形知識則是一種策略性的元知識,是“如何運用只是解決問題”的策略,是個人信念、看問題的視角和價值體系等有些時候可能自己都沒有察覺到的知識。顯性知識的門檻很低,其實高手和一般的學習者的差異,主要是調用隱形知識的比重的差異。
注:本文來自得到專欄《超級個體》的學習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