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是我們一生中不斷成長,想要從中汲取知識,增長見識并且完善自我的過程。
所謂,活到老,學到老。但是,不見得你活到老,能把知識學好。
在這個歲月的長河中,我們每個人都想要變得優秀,想要通過一種方法,或是一種途徑讓自己變得羽翼豐滿,當你有一天,看見自己擁有一對可以飛翔的翅膀,你會驚嘆不已,老子也能飛。是啊,學習就像爬山,上山總比下山累,只有當你到達一定高度,俯視腳下的路才發現,這一路沒有白白付出。
好了,再多的雞湯吃了雞肉才能吃的有營養,下面跟大家分享一下昨天在網絡上收聽的一個關于如何學習的演講內容。對于如何學習,大多數人都略有概念,但是怎樣系統學習,提高自己的收益,讓學習變成一種樂趣,這就很難了。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
當你學習的時候,總是不自覺地刷下朋友圈,沒有辦法專注。
上下班的路上或者是其他碎片時間,不知道該做些什么,或者是看視頻,玩游戲等,讓時間碎成了渣。
或者是,每次只是想,我今天一定要讀5篇文章,一定要敲1小時代碼,但實際情況呢,卻全部獻給了王者榮耀。
為什么會這樣呢?
> 一是因為我們每天身處海量的信息轟炸中(信息過載化)。
> 二是因為微信、微博、微電影、各種微,讓我們得信息過于碎片化了(信息碎片化)。
所以,漸漸地很多現代人患上了“知識虛飽癥”,應了《后會無期》中的一句經典臺詞——“懂了很多道理,但依然沒有過好人生”。
在當今信息更新速度如此之快的時代,我們的時間被互聯網上的新鮮事去所占據,為什么小時候感覺時間很慢。我認為,小的時候我們所接觸的信息有限并且大腦接收的信息量比較少,導致我們感覺時間很慢。而長大后,當我們想要學習一個技能,或者知識的時候,卻發現類似的技能或者知識已經時過境遷,那些流行的技能已經成為了過去時。
長江商學院的校訓是取勢、明道、優術。
取勢是順應行業的取勢,要順勢而為,只要在風口上,即使是最爛的人也能轉很多錢。就像你在一個傳統公司拿的工資可能是當今流行行業的公司的最低薪資。
明道是去了解系統運行的規律、原則和組成結構,這樣才能系統優化。
優術則是指個人方法的提升。
那么當我們遇到問題該如何去學習,讓自己有更大的收益呢?
1.要互動學習:
當我們看見“互動”二字,就明白至少與別人進行交流學習。比如我們可以建立自己的學習圈子,當你有一個好想法,或者有疑難問題,試著在圈子里面討論。一個人的思想是比較狹窄的,試著將自己的學到的東西講給別人聽,或者當你學到一項技能,試著寫出來,寫成博客或者文章,忌諱的就是一個人死讀書。
2.碎片化
現在很流行一個詞,“碎片化”,在我聽講座之前,我的碎片化時間就是用來看看微信公眾號的優質文章,聽聽喜馬拉雅。但是這些碎片化時間并不能讓我們系統的學習,我們可能走進了一個誤區,對碎片時間的過度化,碎片時間只是對我們學習的一種補充而已。
當我們在碎片時間看見的一片優質文章,我們會認為學到知識了,真的很有價值,瞬間幸福感爆棚,認為自己很充實,但是我們并不知道,這些文章,可能只是一本書中的一個觀點,有些作者只拿著一個觀點給大家上了一節人生課,導致的是很多人曲解事實,誤解了很多原本的認知。就像我聽了老師講的如何學習,進而寫了這篇文章,也可能我也有錯的地方,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分析判斷能力。公號中的文章,可能是二手,三手的知識,或許有些片面。如果我們想要學會如何學習,看文章是遠遠不夠的。
論文是第一手資源,將論文寫成一本書是二手資源,通過演講培訓師講的所學到的時候是三手資源,最后在朋友圈中的觀點看見的觀點是四手資源。
(論文→書→演講、培訓→朋友圈)
@學習之道
學習=學+習,學代表學會,習代表練習。我們可以理解學習是學會一項技能,并加以練習,才稱得上真正的學習。對于新鮮事物我們很愿意接觸學習,這讓我們產生了興趣,但很多人不去練習,因為練習是枯燥乏味了,長時間可能看不見成效的,就像健身,在開始之前我們要學會如何科學的健身,但是光學會也是沒有用的。有一本書《刻意練習》,是我去年聽說的一本很火的書,如果我們刻意去練習,往往對我們幫助很大,我還沒有讀過這本書,但是我知道這本書真的很好,推薦大家讀一下,所以學到的知識,就要去練習,學習到的知識在未來將用來更好的練習,進而對我自我進行糾正。
給大家介紹幾本書,《學習的本質》《全系統學習理論》《刻意練習》
動機、內容、交互
也可以說成,為什么學習,學習什么,怎么學習。
學習中看朋友圈,那就是思考動機不足。如果學習的內容不對,同時也沒有什么效果。接下來就是內容對了,動力十足,學習方法不對,也還是不行的。所有你學習的動機,內容,交互,三者是相輔相成的。
收益
很多人著急看見每次學習收益有多少,感知自己學習之后帶給自己的收貨。但是你要明白這個東西是不是真的有用,比如你很快學會了遁地術,但是你生活的環境全是水泥地,你這一生恐怕都用不上。學得很快,但沒有收益。但確實也有學的快,也終身受用的例子。有一個人想要練習打字,第一天他先找出100個最常用的兩個字母的單詞去練習,第二天在找到三個字母的單詞去練習,每天重復這樣的過程,沒有多少時間就很快的打字。還有尤克里里也是一樣,很簡單,它只有四個和弦,卻可以彈出幾十首流行歌曲。
資源
你投入的時間和精力,會成為你學習得到的資源。
接下來我們就根據上面這五點來講解,如何高效學習?
1.動機: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帶著興趣去學習,例如你喜歡的人喜歡美食,那么你就花時間研究美食,這便是你的動力,明確你的動機是什么,帶著目的做事情,并考慮收益。
實際問題驅動:如果個人不能解決,可以建立社區,開直播。例如你想舉辦一項活動,那么你要如何宣傳,拉贊助,在這過程中與他人建立的關聯,我們要學會溝通,那么溝通就是實際要解決的問題,在實際問題中去解決,學習。
輸出倒逼輸入:所謂“以輸出倒逼輸入”(Output-Push-Input Learning,OPIL)的學習法是指以最終輸出的成果為目標,倒推生成這種成果所需要學習的具體內容,并進行深度學習的一種學習方法。演講是很好的輸入,強制對外輸出,制造影響力。
對于我們常見的拖延,還是我們對于這件事沒有足夠的吸引力,也就是動機不足的原因。
2.內容:
從源頭獲取知識:如同上文所說的,論文來自一手,如果想系統學習,還需要從書中汲取知識。當你讀一點時間書籍,你會發現朋友圈里面的文章,很多都是書中的觀點。
二八原則:用二分學的學習,用到80%的場景,就如同上文說的尤克里里,學習打字一樣。學習一項東西,找到他的20%,并且掌握他它。
3.交互(社會化學習):
點對點交換:當你去分享一個技能,同時對方也會分享他所擁有的技能。甚至超乎你的想象,試著多與他們交互學習,在這里我最喜歡的是分享,不僅帶給他們便利,通過與別人溝通,自己也可以收貨頗豐。
私董會:為討論實際問題去學習,建立自己的圈子,組建學習社群,各個領域的群,這樣可以加深對某項知識的認知理解。你所看見得大神寫出來的文章,也都是吸收很多人的意見,可能是評論區或者其他途徑。不同領域的人,會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一個人思維是有限的。
4.收益:
改變行為:時刻提醒自己自己學到了什么,他改變了什么,要時刻提醒自己,是否有收益。
刻意使用:練習,看錘子的時候,試著看看哪里有釘子。當你找到一項工具,就要多嘗試。要刻意把錘子練好,多找釘子。不要只求量,而不求質。熟練之后,再增加自己其他工具。
產品化:寫作,然后把文章分享出去,所有學習到的東西都可以產品化。還可以面對很多人,做演講,培訓都是很好的途徑,尤其是演講,通過把自己的認知講出來,使自己的印象更加深刻。怎樣證明你掌握一項技能,就是你可以給其他人講明白。試著去做吧。學習到一個東西,馬上就去用。
5.資源:合適的資源匹配學習的內容
認知性:認識性知識,要投入整塊時間學習,因為認識需要我們理解,需要時間思考。
知識性:可以用碎片時間,比如微課,敏捷知識點。但也是需要專注的,需要記憶,用大腦去編碼。比如得到APP,就是利用碎片化學習,里面包含的內容做的精美。但是我們要專注學習,要花時間專注。
娛樂性:八卦、自傳,隨便聽聽,累的時候或者娛樂的時候。
還有很多學習策略,比如宮殿記憶法,拆書法,整體性學習,快速閱讀等等很多。
推薦個學習工具:思維導圖,它可以帶著問題,去找資料,解決實際問題去學習。網上有cmap-tools下載,支持windows版本,大家可以點擊藍色字體直接下載。
以上便是我所學到的知識,分享給大家,如果你可以提出寶貴意見,將是對我最大的肯定,我們互相討論如何學習。從今天開始,希望你懂得如何學習,并將最寶貴的經驗與身邊人分享。
Share Happiness!
最后問自己,今天的你分享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