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薛兆豐
刊載:得到專欄《薛兆豐的北大經濟學課》
全文轉錄如下,僅供個人學習使用,特別地,對于部分內容做了解釋、跳鏈:
今天我要給你講一個概念,這個概念你學好以后,在適當的時候用,被內行的人聽到,他們一定會覺得你的經濟學功力非常了得。
今天我要跟你講的概念,叫“租”,租金的租,房租的租。租就是對資產的付費,這里所說的資產含義非常廣,包括土地、礦山、人的才能、發明創造,甚至是特權,只要能夠帶來收入的就叫資產,而對資產的付費就叫租。
當然,“租”這個詞最早指的是地租,所以今天的經濟學家,當他們把“租”這個詞用到更廣的范圍去的時候,為了區別起見,有時候叫“準租”。但這是比較細枝末節的事情,不用太關心,只要記得今天討論的是租就可以了。
1.旱澇保收的收入:租
我們前面說“成本是放棄了的最大代價”,這什么意思呢?比方說,我在北大教書,理論上我有許多選擇:我不在北大教書,可以在清華教書,可以在人大教書,在好多的大學都能教書。選擇是無限的。
而在這些不同的大學教書,他們給我的收入都應該是差不多的,所以只要北大給我的工資稍微少那么一點點,我就轉到清華去教書,清華給我的工資再少那么一點點,我就轉到人大去教書。
但這只不過是理論上這么說,現實生活中,哪有那么多選擇?你看清華沒說要請我教書,人大沒說要請我去教書,所以如果我不在北大教書,我的下一份工作,我的次優選擇,很可能就是我30年前干的那份工作——程序員。我這把年紀要是重新去當程序員,收入一定要比北大低很多。
這時候,我的當前最優選擇,在北大教書,跟我的次優選擇,回去當程序員之間的收入是有一段巨大落差的。換句話說,如果北大知道了這件事情,它給我的工資砍1千塊,我會留在北大,砍5千塊,我會留在北大,砍1萬塊,我可能還會留在北大。
可是,北大并沒有砍我的工資,所以這多出來的5千、1萬,其實是北大白給我的。這是我白賺的收入,經濟學就把這部分白賺的收入叫做租。
而我在北大提供的教學服務,就是不以收費的變化而變化的資產。
我再舉一個例子。以前有位歌星叫貓王,Elvis Presley。他在當歌星以前,是一位卡車司機。卡車司機的收入,假設是10萬塊錢,當歌星的收入,假設是1000萬,那么這10萬到1000萬之間的990萬收入,其實就是貓王賺取的租。
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說,他當歌星的收入減10萬,減20萬,減500萬,減900萬,他都照樣當歌星。這990萬是他白賺的,這就叫租。
很多城市的出租車,都是受政府數量管制保護的,出租車牌是有價的,是一個排他性的壟斷經營權,這種特權獲得的收入,我們也把它叫租。
為什么這么說?因為拿著這個經營權,賺多一點,他繼續這么做,賺少一點,他也繼續這么做。賺多賺少都是白得的,那叫租。當然,有時候我們也把它叫做“壟斷租”,因為它是在數量管制的保護之下從事的一種壟斷經營。
別以為只有壟斷者能夠賺取租。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在享受一定的租。比方說,你在公司上班,老板給你1萬塊錢,他指望你好好工作,全心全意工作,但實際上,你每天在工作時間,抽出半小時來刷朋友圈。這時候老板不會因為這樣而炒你魷魚,你就賺了半個小時的租。
2.作為相對概念的“旱澇保收”
要全面理解租的含義,我們還得從另外一個角度進行考慮。
我們前面說,租是你旱澇保收的收入,是你白賺的收入。但現實生活中,隨著時間的變化,隨著競爭條件的變化,真正讓你旱澇保收的情況并不存在。實際上,旱澇保收這個概念是相對的。
比方說貓王,雖然他的次優工作是卡車司機,無論收入怎么樣,他都會繼續當歌星。但是,努力與不努力,他的收入還是會產生差距。他有沒有好好研究舞姿?有沒有好好控制曝光率?有沒有好好跟歌迷互動?有沒有傳出大家不喜歡的緋聞?這些都會影響他的收入。
同樣當教授,理論上說我留在北大,無論工作怎么樣,收入都不會有很大變化。但實際上,我努力不努力,是不是經常更新課件,是不是經常跟同學互動,是不是經常參加學校活動?所有這些都會對我的收入產生長遠的影響。
政府提供的土地,表面上看是一種租,不論地租的價格怎么變化,這塊地都是地,不會改變。但實際上,你用放大鏡來看,這些地和地之間還是有不同的。有些地是一塊荒地,有些地已經三通一平,有些地是五通一平,有些地是七通一平,有些政府不僅把土地平整得非常好,還在土地上提供了很多軟服務。這些都會對土地的價值有長遠影響。
租的概念在經濟領域非常常見,經濟租、準租、尋租,這些概念我們常見,但是真正理解這些概念、用得好的人并不多。如果你覺得沒有徹底理解,你應該再聽一遍,或者回到我為你準備的專欄文稿,對照文字看一遍。你只要愿意花上一點時間去思考,就一定能夠理解透徹,用起這個概念來,就好像一個行家一樣。
最后,給你講一個我印象深刻的故事。
有一次幾個朋友在聊天,講起電影圈里的潛規則,我就有一個存在已久的疑問:這電影都是私人投資的,他們都非常注重效益,如果導演潛規則女演員,假公濟私,以次充好,選擇了一個不那么好的演員,最后投資人不會吃虧嗎?他不會去管嗎?導演怎么能夠為所欲為?
但實際上,我們還是時不時聽說電影圈確實有潛規則的事情,到底是哪一個更符合實際情況呢?這時候我有一位朋友,這位朋友不是經濟學專業的,但喜歡讀經濟學方面的書,他就不經意地說了一句:“我也覺得奇怪,難道導演的租真的那么高嗎?”
我聽了這句話,當場就認定他是一位經濟學高手,以后他再說什么我不同意的話,我都不敢懷疑他的經濟學本領。
課堂小結
有一種資產,不以收費的變化而變化,這種資產帶來的收入就是租,這是一種相對“旱澇保收”的收入。我們每個人,都在享受一定程度的租。但隨著時間、競爭條件的變化,真正旱澇保收的收入并不存在。
課后思考
請問,你覺得你現在的工作,它的租有多高呢?
歡迎你給我留言,我們下節課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