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書的第十六章,作者提出一個觀點——避免權力之爭。其實很多時候父母與孩子的沖突,大概都源自于權力之爭,父母試圖強迫孩子按照自己的話去做,而孩子則想要表現出這件事應該誰說了說,誰也不讓著誰,沖突就發生了。
那么,如何避免這樣的沖突,避免權力之爭呢?作者說:“最重要的是堅持——我們自己要做什么,而不是我們要改變孩子做什么。了解、鼓勵、合理后果、相互尊重、尊重規則、贏得合作,這些都是解決權力之爭的方法。”
但是在實際生活中,父母往往會搞不清權力之爭,借著某個問題自欺欺人,覺得自己是為了孩子好。這個時候不妨問問自己,這是為了孩子好,還是為了維護我們自己的威望?孩子的聽話我們是個人心理滿足還是感受到對孩子的促進?是不是希望在外人看來孩子聽我們的話?我們需要重新審視自己作為父母的地位,重新定義我們的角色應該是引導者,把根深蒂固的獨裁者思想消滅。
上個星期周六,小貝比較早起,然后就在看電視。我因為老家有事,提早一天回老家了,我就叫大寶提醒小貝要去上籃球課,可能叫小貝不聽,大寶就把電視關了,小貝生氣了,就回到房間,把門關上。這個時候,大寶又打電話給我,我叫小貝聽電話,也不聽了,我意識到這個時候他們姐弟倆就是權力之爭,姐姐想通過強迫的手段讓小貝去上籃球課,小貝就偏不去。那怎么辦?我讓姐姐告訴小貝現在幾點,上課是幾點,然后就做自己的事,不要管他了。沒想到,過了一會,小貝自己從房間出來,趕緊換上球衣上課去了。這樣就避免了權力之爭——我告訴你時間,上課還有多少分鐘,而不是希望你按照我的想法,關掉電視,立馬去上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