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行政工作人員,我默默工作了六年,在三十歲到來的這一年,我決定為行政行業發聲。
從小學到大學我都是默默無聞的學習生活,直至選擇去新加坡留學,5年的異國生活學習和工作改變了我的性格和看待事物的方式。為了讓10年戀愛可以開花結果,我選擇放棄一切回國,之后就進入了國際教育領域,在作為校長PA的同時也擔任行政,運營,采購,翻譯,人力資源的工作,目前我還在開發社區服務項目,與此同時我也開始真正反思行政類工作在各行各業中的作用和如何發展國際教育學校/領域中的行政和校助團隊。
曾經在新加坡5年的學習和工作使我從一句英文都不會的學生成為畢業后留校負責中國學生大區的學生處工作人員,辦公室里面10個人分別來自10個國家,完全獨立的工作和生活的讓我對于“multi-culture”和“cultureshock”有很深刻的理解。
也正是這5年的異國工作為我回國后在這個已經近乎完全國際化的城市的國際教育領域的工作奠定了量到質的飛躍的基礎。每一天我都在思考,我的下一步是什么,公司的下一步是什么,我要怎么樣做可以更好,可以讓整個團隊更好。在新加坡學習和工作時也經歷過被嘲笑,聽不懂說不出英語,大量的工作不知道如何高效解決也不知道如何和各種不同文化背景的同事合作和清教。但是最終還是強迫自己“走出去,豁出去,說出來”,經歷了各種酸甜苦辣后也算是實現了自己的各個目標。
回國后的三年里:
第一年-摸索;
第二年-反思,跳槽到一家年輕又成熟的初創團隊,但是卻有幸可以跟隨一批畢生從事教育事業的教育者一起創建學校,經歷了大量的在初創團隊時面臨的困境,抉擇和掙扎;
第三年-行動,我決定將我的思考轉換為實際行動去尋找結果。
之所以要對行政類工作進行深入的研究是因為我親身經歷了幾乎和行政相關的一切工作內容(運營,人力資源的外教簽證,入職租房,翻譯,采購及任何需要頂替上的空缺等等),工作過程中發現很多人對于這個職業有很多的不理解和不全面的認識,PA這個職業絕不是站在校長身后的一個影子,而是可以給之帶來最有幫助的建議的人,PA是校長的Partner;而行政這個團隊又往往是一個學校或者企業里在領導層決策完畢之后去將一切想法實現的一批人;也是一個學校或者企業中最堅實的力量,可是,在學校里面并沒有針對這一個團隊的PD去訓練和發展他們;而這一批人也經常會因為沒有充分的培養和發揮的平臺而流失,被替代或者就默默無聞的重復勞動下去。這對于學校和行政人員本身都是不負責任,不公平的,所以我希望可以站出來將我的經歷和思考分享給大家,拋磚引玉,為行政和校助發聲。既然沒有一個現成的行政培訓體系,那我們就創建一個。
行政,前臺和助理這個群體不是影子,不是雞肋,而是一個學校的根,是基礎,也是中堅,是一個將計劃變為現實的行動力。
我們要創建的這個項目旨打破傳統思維對于助理/行政/秘書的刻板印象,給這個群體創造和實現一個量身定制的空間去學習,成長和提升,從而可以使團隊工作更加高效,幫助學校實現用人優化和成本節約。
每個人都應該是教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