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歲之前可以和小轉鈴有著靈魂和肉體的交流;三十歲之前可以和父親頂嘴對著干;三十歲之前和領導打趣兒肆無忌憚。可是到了三十歲了,需要三十而立了,好多事情需要有質的變化了!
校長處處為自己說好話,呂教授自己拿了榮譽出國了,打趣兒繼續打趣兒,現在需要看清楚形式了,誰好誰不好,需要明確站隊。三十而立,立了就需要聽話了,最后的結局是聽了校長的話,為了表明自己已經變好了去給自己的對頭老姚陪夜,也許這就是立的表現吧,自覺收斂了自己的鋒芒,選擇了委屈自己!
雖然文末帶著濃厚的反叛的氣息“正經人有什么好,無非就是掙死后塞入直腸的那塊棉花”也許這表明的是立后的些許不甘吧!
喜歡文章中王二和校長對話的打趣兒,雖然粗話,歪理多,但是話糙理不糙,而且擅長避重就輕,巧妙比喻,這也足以看出王二的情商之高,然而能說這種不著邊際的話都建立在王二自己有真本事,而且踏實肯干的前提上,沒有本事說出來的話也許只會當成無稽之談。
當然,還要碰到一位好伯樂,這種情況有運氣的成分在里面,校長對王二可謂是循循善誘,不厭其煩,這才使得王二肯聽校長的話。
文中王二母親的教導深得我意,主要要求是:首先要做個正直的人,其次做個快樂的人。約法三章如下:1可以不去上學,我幫你開病假條,但是考試分數不能低于90分 ?2不去上課也不能出去玩,避免被人看到 ?3抽屜里有錢,可以自取,但是必須要報賬,用途必須正當。
“正直”、“快樂”兩個詞我認為是對一個孩子教育的總體上的宏觀把控。做到“正直”二字說明這個人心中能明辨是非曲直,對社會他不會是有害的,所以這是對社會和他人負責;做到“快樂”二字,是不忘本心,對自己負責。一個人若是對社會、他人和自己都負責了,那么他再壞也壞不到哪里去!
再看約法三章:
1、不上學的前提是考試不低于90分。現在很多人都容易本末倒置,不管是孩子還是大人。上學是為了考高分,那么考了高分了,過程如何,只要不是作弊或者非正常途徑得到的不都是可以認可的嗎?更何況過程用的時間越少不就表明效率越高嗎?現在很多人為了學習而學習,少了目標感,過程有了,結果卻往往不盡人意。
小時候的我是個乖乖女,認為在學習這個過程中就能得到父母的認可,玩兒就是一種不聽話的表現,即使完成了作業玩兒也覺得有一種罪惡感。雖然成績一直也還領先,但是花的時間卻比別人多,甚至工作了也是注重的過程而把結果放在其次的位置!可能也正是意識到了這種弊端,讓我不由地向往王二母親的教育方法,也希望自己能有所改變,將來做一個有方法的母親。
2、不上學可以,但是不能出去玩。文后提到了王二家里有書,王二自己在家安排自己的時間,培養了自己的興趣和愛好。現在的教育都是規規矩矩的,就像是把每個小朋友奇形怪狀的思維剪成了一個固定模式,畫個圈就一定是個雞蛋而不能是鴨蛋、鵝蛋、鴕鳥蛋……讓孩子自己安排自己的時間,這樣長大的孩子可能更有自制力,更不容易輕易被外界動搖。
3、抽屜里的錢自取但是必須報賬,用途必須正當。這是一種自我管理能力,不管是金錢還是自己的生活,這種良好的習慣一旦養成必當受益終生!
《三十而立》是我喜歡的一篇文章,可能是因為每個規規矩矩的人心中都住著一個“王二”,率性,敢為、自由,顛覆了傳統人心中的好孩子形象,卻又讓所有好孩子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