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的創作也是有跡可循的,大部分都是用三幕式的結構:開端、發展、結局。
小說的的開端,第一幕。這一部分會交代出主人公的一些基本信息,故事背景,都屬于設定。在這一幕,重點是讓讀者對主人公有一個大概的了解,主人公的性格特征需要在后面設計的情節故事里展現出來。不過在第一幕里,要給主人公設計一個危機情節,讓主人公陷入危機中,面對危機,主人公就要想辦法去解決當前的危機,那么就很自然地進入后面的情節和沖突中。
第二幕,發展。在這一部分里,主人公遇到了很多的沖突,沖突有小的有大的,沖突不斷地升級,主人公想要解決沖突,行為就需要不斷去上升。
沖突是因,由因才會導致不同的果,就會有跌宕起伏的精彩故事情節。
就像是電影情節設計一樣,有了各種各樣的沖突,主人公才會想方設法去不斷去解決這些沖突,這樣的故事情節才能吸引住讀者眼球。
這種方法的運用在網絡小說中體現得更加明顯。作者會不斷去給主人公制造矛盾沖突,主人公不斷去解決矛盾沖突,會有不斷的爽點出現,極大滿足了讀者的好奇心和欲望。
第三幕,結局。在這一部分,行為上升到終點,也算是故事的高潮。但它會有預高潮,高潮個大結局。
《如果大雪封門》三幕分析
一:開端
人物設定:我,行健,米籮,林慧聰。
故事背景:我和行健,米籮是在北京貼小廣告的,林慧聰是來北京投奔他二叔,幫他二叔放鴿子的。
因:我因腦神經衰弱出去跑步,看到了林慧聰的鴿群,林慧聰因鴿子數量減少而懷疑到是我偷了他的鴿子。
果:我們因此結緣,相互認識。
二:發展
林慧聰發現鴿子數量在不斷減少,質問我。這是故事的矛盾沖突。林慧聰想起寶來被打的事,他在現場還叫人幫忙救人,我們之間的誤會才消失,他對我有了一絲信任也是沖突之一。三:三:結局
林慧聰的鴿子數量越來越少,我發現行健和米籮去給一個陌生女子送鴿子。由于二叔對林慧聰沒能看管好鴿子而大發雷霆,警告他如果鴿子數量再減少,就讓他滾回老家去,林慧聰讓二叔再給寬限兩天時間。
林慧聰在等那場夢寐以求的大雪。
幾天后一場大雪如期而至,這讓林慧聰興奮不已,當初來北京的夢想終于變成了現實。
而行健和米籮卻失望地回來了,那個陌生女子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