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幕式結構是小說最常見的一種結構。
所謂三幕式結構,就是將小說分為主要的三個部分,每一部分都代表了故事發展的不同階段,從而幫助作者把故事組織起來并給觀眾一個有條理的故事體驗。
三幕式結構是由開端、發展、結局三部分組成,詳見下圖:
三幕式結構
具體到《如果大雪封門》這篇小說,其第一幕的開端部分,交代了主人公“我”和林慧聰的身份(貼小廣告的和放鴿子的)、背景(北漂打工者)、日常狀態(生活較為艱難),以及他們所處的環境(社會底層,北京的冬天)等。
第一個情節點是“我”和林慧聰的相遇,誘因是鴿子。神經衰弱的“我”聽見鴿哨就頭疼,因此而討厭鴿子,追逐鴿子,甚至和同伴(行健、米籮)偷打鴿子吃;而林慧聰正是放鴿子的人。他們不可避免地相遇了。
第二幕是中間部分,也是小說的發展階段,這部分講述了“我”和林慧聰之間從開始的互相敵視,到后來轉變了態度,成為了朋友。“我”幫林慧聰,并和林慧聰一起期盼北京的大雪。
沖突1:“我”的同伴又打下了兩只鴿子,“我”把追趕鴿子當成了鍛煉身體,被林慧聰堵住。“我”和林慧聰之間互相有敵意。后來,“我”發現了林慧聰的善良和單純,開始轉變態度,并幫助林慧聰,讓林慧聰搬來同住。
沖突2:林慧聰來北京是為了看大雪,可這個冬天很冷,卻一直沒下雪。
第二個情節點:天氣漸冷,鴿子或凍死,或丟失。
困境:鴿子不斷減少。
第三幕是結局部分。
預高潮:因為鴿子不斷減少,林慧聰快要被他二叔趕回老家了。
高潮:“我”們終于等來了北京的大雪。
收場:鴿子又死了兩只,行健和米籮最后決定把死鴿子埋了(而不是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