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習慣的產物,大多數行為都是非自覺和潛意識的,每天重復上一天的行為。
——《精力管理》
分兩次讀完了這本書,昨天睡前和今天工作的間隙。
兩天一本書的節奏沒有打亂我一點日常工作和該有的各種刷。
甚至因為受這本書強烈雞湯的影響,中午出門吃飯沒坐電梯爬了幾十層樓梯,現在大腿肌肉那很有存在感的微酸還讓我有些小振奮,工作上做了一個小突破,然后也開始 了這篇文章。
我是一個受雞湯刺激能瞬間雞血滿身的造化體。
比如經常假期結束周日晚上要看看稻盛和夫先生的《干法》《活法》《六項精進》,祈求假期結束能迅速滾進受人神庇佑的熱愛工作的氛圍里,然后下一周各種開掛。
比如想破罐子破摔,人生不過了了何必強作振奮懶死也是一種活法時,我會掙扎著去翻《被討厭的勇氣》,灌一口雞湯讓我清醒清醒,深刻明白那所有借口都是自己在花樣百出的逃避,既然受不了這幅鬼樣子,既然我生就是一個有詩和遠方的好青年,那就該干嘛干嘛去,別混吃等死。
比如作為一個正常的女青年是受不了年歲漸長還毫不作為會帶來的可以預見的老和丑,而我又在臨睡閉眼前安慰自己明天再敷面膜啦,明天再勞動筋骨時會用最后一絲清明看一眼《微習慣》《堅持,一種可以養成的習慣》《自控力》等等等等我的床頭枕邊雞湯書,然后爬起來敷個面膜護膚到位,練幾個卷腹,以圖無愧于心安穩的睡一覺。
嗨,越看我自己越像一個有自我要求的人。
如果某件事你每次做之前都需要思考,你很可能不會長久堅持這件事。維持現狀對我們有莫大的吸引力。
——《精力管理》
當年應用心理學老師上課時有一番話我后來總是想起,他說,書越讀得多越痛苦,不讀書反而不那么痛苦。
因為,你越讀書越會知道你所有的際遇你的人生你的姿態都是你自己造就的,由不得你心生不滿怨天尤人,要怪怪自己,凡是都得怪自己了能不痛苦嗎?
反之,不讀書的人未必痛苦,因為收成不好是天老爺不給力,沒錢是經濟形式不好,工作不如意是老板不好,甚至自身性格不好是爸媽沒見識原生家庭不夠好。
呵呵。
習慣了要別人要一切外在來為自己的不滿困窘買單和負責時,是不那么痛苦的。
后來畢業,也曾像個憤青一樣的批判社會,批判公司,批判制度,懷疑人生。
后來可算長大了,終于開始體會一把老師口中的痛苦了。
自我欺騙的另一種形式,便是認定自己的觀點就是事實。
——《精力管理》
因為,所有選擇是自己作的,路是自己走的。
早餐吃什么,吃不吃冰淇淋,宵夜要不要,這些可沒人逼,都是自己吃進嘴的。而這些飲食結構決定了我們每一天的營養攝入,最終指向身體素質如何以及是不是一個胖子。
選什么工作,工作是什么狀態,是混吃混喝躲起來刷微博玩游戲逛淘寶過一天算一天,還是雞血滿滿干一行愛一行干一天長進一點?這每一天決定了我們的生活質量,最終指向的是幾年后原地踏步甚至被淘汰還是升職加薪有獵頭來搶。
下班回家是躺沙發上看電視吃零食無聊瞎扯,還是去看書跑步陪家人說話,做點喜歡的事?這樣的每一天決定了我們人生的姿態,最終指向的是我們活出來個什么熊樣。
當然,當然,道理我都懂呀,可是臣妾做不到呀!
誰又不想一副人生贏家的姿態?做夢都想呀。
因為這些追求本來就是人類基因攜帶的,人類不越來越好越來越厲害,這個物種是要被自然所淘汰的呀!
所以,煎熬的人太多了,一邊想混吃等死安慰自己歲月靜好,把平庸當平凡算了。一邊又覺得人生不止于此,還有太多詩與遠方,野馬和草原,不甘心呀!
所以,如李笑來所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幸運,他的幸運是遇見了哪本書,我的幸運是這兩天遇見了這本《精力管理》。
當然,我這種雞血造化體遇見的幸運會比較多,有收獲的書都覺得幸運,所以,也真是挺幸運的。
但是,《精力管理》真的刷新了我的一些認知,昨晚上看書到約定睡覺的時間都爬起來拍了幾張美照發到群里,請伙伴們一閱,共同進步才是一種革命精神嘛。
每個人都有一套自己的防御系統。麻木也是防御的一種形式,不論現實多么令人困擾,本人就是沒有任何感覺。
——《精力管理》
“我們生活在數字時代,節奏如電光火石般迅猛,似乎永不間斷,時間被打碎成了比特和字節。我們對廣度的熱愛超過了對深度的關注,注重反應速度卻不愿深入思考。我們流連于事物的表象,滿足淺嘗輒止的片刻歡愉,卻幾乎從不久留。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爭先恐后,卻吝于片刻思考目標或方向。我們事務纏身,卻又總是筋疲力盡?!?/p>
——這是文首第一段,作為一個經常雞血滿滿,自己折騰著一個工作室經營著自己的品牌,每天看書,晚上敷面膜,每周寫一篇文章,每年旅游幾次的挺有追求的大好青年,我覺得說得好有道理的樣子。
我們忙起來飯都沒時間吃得空才叫外賣,晚上要熬夜,走路也得看手機,好像一己之力要掌控全世界,自己無所事事又怕被全世界拋棄,每天忙得喝水的時間都沒有也沒作出什么了不得的事,反而恐慌又過一日,明日復明日,未來遙遙無期,美好人生在哪里?
“精力,而非時間,是高效表現的基礎。”
“你一定要全情投入?!?/p>
“全情投入需要調動四種獨立且相互關聯的精力源:體能,情感,思維和意志?!?/p>
——《精力管理》
“你參加了一場長達4小時的會議,從頭到尾沒有一句廢話——但是剛到下半場你的精力就急劇下降,連集中注意力都變得極為困難?!?/p>
為什么?呵呵,精力作祟。
其實,道理誰都懂,人發育到一個階段,也就是巔峰以后,人體機能是開始衰退的,從體力到能量,從記憶力到思維。
年輕時跑步打球,瞎玩熬通宵都覺得滿身是勁,而且身材都不差,為什么大學畢業不了幾年都一副肥膩的中年姿態,別說打球爬樓都氣喘,完全不是什么年紀來了好不,是不斷增長的需求逐步耗盡了我們的精力儲備,尤其我們還不對隨著年齡出現的能力減退作做任何補救!
體能是這么一回事,思維,意志,情感都是同一回事!
在今天之前,我雖然讀了《讓大腦自由》了解了運動對大腦的好處,但今天的感觸不一樣了,書都沒看完就爬了幾十層樓梯了,我算是再一次體會了祖先們進化一場的不容易。
運動真不是保持身材這么簡單一回事,是維持我們保有一個人的健全的姿態所必備的一項活動,和吃飯喝水一樣不可或缺呀!
想想我們癱在沙發上悄無聲息的衰退就太可怕了,因為退的真不是肢體協調肌肉力量這些,是整個人的狀態。
我們焦躁,我們不夠堅持,我們不夠長情,我們沮喪,我們悲觀,我們暴躁,我們沒有耐心,我們得過且過,有時候甚至懷疑人生,真不是價值觀,社會呀,環境呀,人生幾大需求那些抓不住的思緒作祟,很可能只是你覺得你沒有時間去運動而已!
都忙成狗了,哪有時間去運動呀!
在今天之前真是這樣的,這個思維束縛得我心安理得。
真的,下班回家都好幾點,早上又要早起,真沒時間運動。
好吧,以后有時間再說吧,然后就以后以后,就這樣悄悄老了。
可偏偏,精力是高效表現的基礎。
“全情投入需要身體活躍、情感聯動、思維集中,并且達到超出個人短期利益的意志高度?!?/p>
“它意味著你在早晨對工作充滿期待,晚上高高興興地回家,能夠在工作和私人生活之間畫上清晰的界限。它意味著全心投入手頭的事物,不管是應對工作挑戰、團隊管理、陪伴所愛之人,還是娛樂消遣。全情投入會從根本上顛覆我們的生活方式?!?/p>
我想大部分人是辦不到做不好的,大多數時間陷入一種混亂的狀態,一件事被一件事追著走,即使在最愛的人身邊也做不到全情陪伴,即使在玩的時候也未必做到真正的放松享受余閑。
所以,忙,亂,沒有效率,看不到成績。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由自己一再重復的行為所鑄造的?!薄獊喞锸慷嗟?。
所以,這一本強調精力的書先是顛覆了我對運動的認知,讓我在爬到20樓喘不過氣時還能兩眼放光的深呼吸一次繼續往上爬,而不是一再掙扎給自己鼓勁,消耗著本來不多的精力來做自我建設,我知道生命里有些東西真的不一樣了。
然后,全書讀完我體會到了全情投入是一種什么樣的概念,在每天只有24小時的情況下高效意味著什么不言而喻。
要知道這本書這個精力管理項目的最初的服務對象是世界級的體育冠軍呀,世界頂級強者的訓練和生活規劃都是嚴苛到分秒的,當他們在以秒為單位的時間內迅速調整狀態達到全情投入時,基本上就可以宣告贏得了比賽。
所以,這其實是一篇拋磚引玉的讀書筆記。
表達的內容不及書中精髓的九牛一毛,但是匆匆看完我都能升華到這種境界,樓梯可以爬幾十層,下了班還能敲出這么多字,可見一斑。
要知道,體能是最顯而易見摸得到看得著的一個東西,卻偏偏和飲食一樣是最基礎的一塊奠基石,也只在正視體能、合理飲食有節奏運動的情況下,才能繼續,才可以繼續討論情感,思維和意志這些所謂的精力源,來達到高效的全情投入。
因為,一個連自己什么時候吃什么東西都控制不了的人,一個運動的時間都安排不出來的人,實在是無話可說了,我都無顏得見過去的自己。
所以,先看書,看看自己是個什么狀態,想想自己要個什么樣的人生,先痛苦起來,能不虛度每一個24小時,才會有不虛度的一生。
“為了達到最佳表現,我們必須汲取愉悅、積極的情感;享受挑戰、冒險和機遇?!?/p>
——《精力管理》
“走出舒適區,然后等待恢復,則是拓展體力的方法,適應于體力無法滿足要求的情況。”
——《精力管理》
“將時間和行為精準化和具體化,會在很大程度上增加成功的可能性?!?/p>
——《精力管理》
“當我們的自我解讀采用個人的、消極的和渲染的角度,我們會放棄并失去動力。若能采取相反的角度,我們會受到鼓舞,活得精力。”
——心理學家 馬丁.賽格利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