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盼
來源:桃李邦(ID:ZPEDU100)
1
最近有朋友告訴我有一款學習英語的利器,在我面前說的神乎其神。朋友發我一些視頻,我要來一些資料,我看完之后長嘆一口氣。這玩意就是一個平板電腦么,和以前的 好記星 、 步步高點讀機、小霸王學習機……? 本質上是一樣的。小霸王學習機在90年代橫掃全國市場,上央視打廣告,請來成龍做代言人。當年的那句廣告語“望子成龍,小霸王學習機”, 不知道還有人記得么。
你真的指望教育消費電子產品讓一個孩子脫胎換骨走向人生巔峰么
, 我相信大部分家長不會這么認為的,但是依然會順大流去消費,總之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別的孩子有,自家孩子也必須有。
我看完那學習英語的平板電腦之后,這東西可以理解為是一個學習工具、教輔資料,現在怎么搞得像權健天價鞋墊一樣。這個東西已經超越了它的實用價值,變成了一個吸金斂財工具。現在市場上割韭菜利器非常之多,有些人還是要繳納點智商稅的。透過現象看本質,無論科學技術如何進步發展,教育永遠依賴的是人,因為科學技術也是人為操控的,是為人服務的工具,我們需要把主次搞明白。
2
前幾天有校長朋友問我,現在還有沒有新穎的推廣銷售渠道,我說有。
于是我回復如下:地推、異業合作、電話銷售、會議營銷、網絡推廣。
他給我說這些不都是常見的么,他花了2萬元去學習自媒體營銷&社群營銷,我說這些難道不是網絡推廣的子項么。他瞬間無言了。
李小龍說過一句話:不怕會一萬種招術的人,只怕把一種招術練一萬遍的人。我并不是妄自尊大褒貶哪種推廣方式的好壞,我只想說一個人要專注聚焦,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
教培機構市場招生不是搞突擊,也不是搞一兩個方案就能起到“速效救心丸”作用, 功夫在平時,它是一場結合教學服務,融匯市場營銷不斷滲透死磕的持久陣地戰。
拿地推舉個例子:有人說地推out了,我見過有校長靠純地推開了四五家校區,還見過VIPkid 也去做地推了。
核心問題不是哪種方式out了,而是你是否完全掌握并熟練運用,而不是樣樣知道,樣樣都是半瓶水。
對于教培行業市場拓展我的觀點如下:
?線上:
1.一年之內的初創校區,請把精力放線下;
2.如果有投入,就量力而行做個當地朋友圈或者抖音視頻廣告,注冊個微信公眾號日常維護各種家長社群轉發傳播就OK,算是整體的品牌傳播配套;
3.在某個區域,有一兩家校區的,做好SEO就可以了,沒必要投競價燒錢;
4.需要做產出的話,好好的琢磨透當地百度貼吧、朋友圈、微信社群營銷,免費實用、簡單、有效、低成本,高產出!
線下:
有不少投資人和校長朋友在問單校區怎么招生,一般我都會告訴他“做好方圓3~5公里地推”。手上沒貨的時候,渠道合作就是零;產品沒驗證過的話,品牌宣傳也是零。
初創校區少去碰電梯廣告和戶外廣告,燒錢,短時間內根本看不到產出,那個事情是有一定客戶基數可以做。很多大品牌機構做各種戶外廣告,以品牌露出為最終目的,初創機構應該是每一分錢投入都要計算產出,創造現金流,先“小米加步槍”蠶食市場。
教育培訓行業招生引流的邏輯很簡單,不管之前的百團大戰招生引流、 教育節招生引流、社群裂變引流……? 本質上都離不開利用人性的弱點做營銷。
想釣魚先找魚塘,或者自建魚塘,知道魚喜歡吃什么,做好誘餌,下鉤撒網。
教育培訓行業所有引流的花花招數都是利用人性弱點去設計誘餌,設計內容。
陌陌、探探APP、美團...... 都利用的是人性,咱們教培行業市場營銷也必須認識到這一點,活動必須簡單,讓客戶感覺占便宜,方便易參與操作,不用太費腦子。
簡單 就是讓用戶操作起來不到1分鐘就能理解上手使用。??
請大家思考一下 美拍 、小咖秀……為什么起了大早趕了晚集,抖音可以后來居上。? 因為抖音操作簡單,打開主頁面就能隨手即拍,而且還根據算法,依據你的瀏覽習慣,不斷給你推薦你感興趣的視頻內容吸引你。
回到招生活動這個話題,你要簡單,讓客戶1分鐘之內明白你是什么活動,對他有什么好處。
做過市場推廣一線的人基本都清楚,凡是30秒~60秒不能讓客戶明白你的活動,基本上就涼涼了。這里面也包含有一個AIDA推銷模型 {注意(attention)、興趣(interest)、欲望(desire)和行動(action)四個連續的階段},就不在此贅述了,一言以蔽之,透過現象看本質,我們才能化繁為簡,抓住要領。
?Do ? you ?? understand ??
3
問大家一個我經常追問自己的問題:
你未來想在教培行業站到哪個位置呢?
好多次深夜在思考自己提出這個問題:
自己未來在教培行業要成為什么樣的人?
從業近10年了,今年經過疫情期間大量時間的讀書思考,不斷思考教培行業C端&B端市場本質,覺得自己應該著手去籌備工作事業的第二增長曲線。
我也找到了自己的合作伙伴,彼此之間的價值觀比較吻合,這個也是我非常看中的,他們也是我一直堅守的“長期價值主義”的擁躉者,為了做這件事情,邁出這一步,差不多籌備了6年。
前幾天有個朋友微信聊天說:信息透明化時代,最核心的競爭力是定制化。這一點我非常認同,因為教培行業是個性化的。舉個簡單例子,少兒英語、K12一對一文化課、steam創客教育雖然都是教育項目,它們的市場營銷邏輯一樣,但是具體到操作層面,讓你感覺好像是不同的行業。
近來通過和眾多校長的溝通交流,我透過種種現象從本質上深刻認識到:
教育培訓行業B端服務領域,不缺各種各樣培訓課程,缺的是一套落地解決問題的方案&實操出成效的人。
根據我們多年的從業經驗,我決定要做就做出差異化特色,注重口碑,注重服務成效,我和合作伙伴注冊公司決定走一條小而美的路線。
把我們的項目定位成:??
中小教培機構定制化運營落地服務商
之所以這樣定位,是因為我和幾個合作伙伴的行業經驗加起來快50年了,我也一直倡導“敬天愛人,利他之心”,把利他做到極致,成就他人,就是成就自己。給別人提供價值,幫助別人賺到錢,自己賺錢就是順勢而為的事情。
總結
錢的后背是:事
把事做到極致,成事則錢自來!
事的后背是:人
把人做好,事就成了好最的果!
人的背后是:命
把命生的維度修好,妙其名莫的就有很多好運!
命的后背是:道
大道至簡,
簡單是極致的復雜,
復雜的答案沒有任何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