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外語難,難于上青天。”上周一個朋友在和我抱怨法語怎么如此難,一個動詞在不同的時態下有好多種變位,簡單過去時、愈過去時的動詞變位根據人稱的不同又要變為不同的單詞,還有些動詞變位要特殊記……
“為什么我每天很努力的在學,可還是記不住單詞,語法也一團糟?”
不僅僅是法語,只要你學一門新的外語,隨時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大部分人會因為遇見這些困難,漸漸就選擇了放棄學習一門外語。你有沒有想過,不是自己不聰明,而是你的學習沒有效率?
與大家分享我自己的一些學外語提升學習效率的方法,不管學哪一門語言都適用,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每天早起半小時
我讀大學的時候,有很多人是夜貓子,不到凌晨1、2點時是不肯入睡的,第二天早上起來又沒精神去上課,就這樣無限死循環著。
要想提升學習效率,首先就要有充沛的精神,早睡早起絕對是一個不錯的開始。不管你是8點上課還是9點上班,每天早起半小時的時間已經足夠你好好利用了。
我自己的習慣是:一邊洗漱一邊放聽力材料,此時的聽力材料不是考試習題也不是課文原文,而是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材料。你可以去找相關的APP在線播放,也可以下載好每月要聽的素材在手機上。比如學英語,根據自己的功底,選擇不同語速的VOA聽力材料。學德語、法語,就聽每日德語、法語的聽力,實在不想聽朗讀材料的話,就聽英文歌。
洗漱好吃完早餐之后,讀一篇《經濟學人》的原文。當然并不需要所有材料都和我一樣,你可以根據自己學習的語言選擇閱讀相關的文章、雜志等等。
去上班坐公交、地鐵的路上,選擇用手機app背單詞而不是去刷微博、朋友圈。這個時候背單詞,主要是復習以前學過的,而并非真正意義上的背并能夠運用。因為公交車、地鐵上環境較吵,不適合進行專注學習,但用來溫習單詞的話還是不錯的。
晚上早睡30分鐘幫助你養生,早起30分鐘幫助你提升學習效率。這30分鐘里適合背單詞、做聽力,而閱讀理解、翻譯等需要一段時間去練習的事項,我建議放在下班、下課后的時間。
別用沒時間為借口,當你真正行動并堅持下去時,每天醒來的第一件事情就不會是刷朋友圈、微博,而是開始學習。
二、碎片化時間的利用
我不建議使用碎片化時間去學習新的知識,因為這些時間短暫且不定,你不知道自己學習到一半時突然會冒出什么樣的新任務。
碎片化時間如何利用更高效呢?
我自己隨身準備一個小本子,里面會記錄著我在學外語期間不容易記住的單詞、難理解的語法點等等。當你在等人的時候,不妨放下手機、拿出隨身攜帶的小本子,復習之前自己不容易記住的那些知識,以此打發時間。等待不如高效利用這段時間去復習,朋友到的時候你們也可以盡興聊天,你也不會因為等待過長而浪費了自己的時間。
我知道依舊會有很多人問:“這么拼有意思么?難道你就不刷微博、朋友圈?”我會看但是比較少,平時也只是用來更新,而且都是統一的時間段去做這件事情,比如每天用5分鐘快速瀏覽微博里的幾個博主、快速看一下身邊朋友的動態,回復微信留言等。
碎片時間里不想復習也有其他的方式呀,你可以看看相關語言學習的公眾平臺文章,或者看看手機里有關語言學習的電子書。
每次加班完回家的路上,我也會打開那些相關的學習APP,看看文章、聽聽故事。當你習慣了去學習、去行動的時候,漸漸就會遠離3分鐘刷一次朋友圈的習慣。
三、給自己專注時間
這幾個月里陸續收到讀者們說遠離不了手機的問題:“學10多分鐘就會想看一下手機,做英語題遇見個不懂的單詞查了之后,就開始刷手機了怎么辦?”
我給她的建議是:買一個英語詞典(電子、紙質的都可以),遇見不會的單詞用詞典查并記住它,把手機放在你看不到的地方或者鎖抽屜里,學習完畢之后再用手機。很多時候不是我們沒有能力學,而是受外界干擾因素太大,沒辦法專注學習。
不管是之前的德語實體課學習,還是法語的網課學習,我在學習的時候都是專注的。課前提前準備好相關的筆和本子,把手機調靜音并放在包包里,盡量遠離自己的視線范圍。
我自己的方法是這樣的:下班回去之后,每天學習一小時。30分鐘定個鬧鐘,鬧鐘響后結束學習休息5分鐘,然后再進行下半場30分鐘的學習。如果當天需要學習兩個小時,則改為60分鐘一次專注學習時間,休息10分鐘之后繼續開始下一個60分鐘。如果擔心用手機設置鬧鐘影響學習的話,買一個傳統的小鬧鐘就可以啦,也不貴。
我就這樣一點一點像龜兔賽跑里的烏龜一樣前進,一天兩天里看不到什么效果,但長期堅持下去以后效果慢慢就出來了。身邊有很多朋友,他們像故事里的兔子,或許是因為覺得有點小聰明,不需要努力也能夠達到一定的高度,只要考試臨時抱佛腳求通過就行。
四、溫故而知新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溫習學過的知識,從而得到新的啟發和體會,很多時候我們走得太快,卻忘記回過頭來復習所學的內容。
學習效率的提高,和復習是有關的。磨刀不誤砍柴工,認為復習是浪費時間其實是一個很大的誤區。過去的知識如果沒有掌握就繼續學新知識的話,困難會累積得越來越多。
如何有效率的復習呢?以我學德語的時候舉例。
每周六白天一整天都在學習,平時都要上班,每周的學習量只能壓縮到這一天。一周一個單元,當天學習完之后,晚上回去先復習一遍今天所學的內容,整理出不懂的知識點。星期一再復習一次,有些自己琢磨弄懂了的問題,就不再準備下次課上提問老師。星期二、三、四先自學下一單元的內容,星期五晚上再來復習之前學過的內容。
可以準備一本錯題本,在復習的時候把錯題和知識解答記錄上去,方便你歸納自己哪些地方容易犯錯。當你把錯題本越改越薄時,就說明你掌握的知識越來越多了。
根據自己的學習時間、學習能力來規劃復習的內容。聽力弱的話就加強聽力部分的訓練和復習,每周抽出2-3天,每天30分鐘左右的復習已經足夠。不要以刷題為目的而去大量做題,學會總結、學會歸納錯誤原因,這樣才會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
五、預習課文
不知道你是否有這個習慣呢?每次老師上課之前,我都會提前把下一堂課的內容預習了。
1.先背新單詞,這樣學習新課文的時候就不會太吃力。
2.做聽力練習,有不會、不懂的地方就空出來,方便問老師。
3.閱讀新課文,雖然不一定能理解透徹原文內容,但在自己理解的基礎之上再去聽老師解析時,就會容易很多。
4.歸納總結,看看預習的過程里哪些已經掌握、哪些還需要請教老師的。
這樣預習課文的好處就是,不僅能夠超前學習,還能夠跟得上老師的進度。有同學抱怨老師講課太快、自己跟不上,不否認有的老師確實講課速度快,但你提前做好預習功課的準備,就不至于會落下太多進度。
而且預習也算是自學的一部分,當你自學能力一步一步提高時,能夠短期內掌握的信息就越快,知識儲備量就越多。
六、準備三本筆記本
每個人記錄筆記的習慣不一樣,但大家或多或少都會在課本上涂涂寫寫,除了在課本上記筆記之外,你還可以準備三本不同尺寸的筆記本。
一本用來記錄課堂筆記、一本當錯題本、一本當隨行本。
課堂筆記:可以用康奈爾筆記法、或者是方格筆記本,由于課本空白處有限制,那些無法記錄的內容就可以寫在課堂筆記上,方便課后復習。A4/A5尺寸都可以。
錯題本:把練習過程中的錯題整理出來,并注明解釋。每隔一段時間重新去復習錯題本知識,直到知識點一一掌握為止。A5/A6尺寸。
隨行本:方便攜帶,也可以買小一點的直接裝口袋里。聽歌時遇見喜歡的一句外語歌詞、看書時想摘抄一段外語美文,這些都可以寫在隨行本上。
還需要準備一些彩色筆,用來標注學習過程中哪些內容只需要理解、哪些需要掌握。
這三個本子是我不管在學習哪一門外語時,都會準備的。當然,有條件的同學們也可以自己準備更多的本子、包括單詞本、聽力本等等。
量變引起質變,沒有任何一種方法幾天內就能讓你的學習效率提升,這些都需要長期堅持才看得到效果。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在學外語這條道路上,你我都需要踏實前進。沒有誰不勞而獲,那些看起來很厲害的人,背后付出更多的努力。
共勉之。
【簡書上關于語言學習的其他經驗貼,可以點擊我的以下鏈接直接查看】
Let me show you the world through my eyes.
徐丹妮·原創文章
尊重原創,轉載文章請提前聯系我,并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