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面試美的智能家居,面試官的第一個問題是,你覺得你比其他同年限的產品經理強在哪里?這也是我最近一直在思考的一個問題,自嘲為萬金油的產品經理,核心競爭力到底是什么?
這三年多基本都在互聯網小公司, 資源的有限鍛煉了我快速學習的能力,從需求定義,流程邏輯,交互設計,UI指導,項目跟進,上線推廣,產品運營,每個環節都在一個又一個的項目中積累了經驗。而這些環節中,我認為只有需求定義是能夠區分產品經理之間能力差異的核心點。
需求定義就是明確給什么樣的用戶做一款什么樣的產品,這個是一個項目的源頭,如果在這個環節考慮不夠全面和深刻,往往就會在產品研發過程中以及產品上線后出現非常大的問題,甚至在這個環節就決定了一款產品的生死走向。
但實際中,在需求定義這個環節產品經理投入的精力遠遠不足,往往被賦予的任務是最快最高效的將產品做出來推給用戶,當然還有另外一個重要任務——用戶體驗。
用戶體驗,這個被中國互聯網已經用到爛大街的詞時不時從老板們的口中蹦出,他們一次又一次的用它來強調產品經理的職責。用戶體驗是什么?是舒服的視覺效果,交互的人性化,使用的流暢感嗎?我承認這是影響用戶體驗中的一些要素,但是對于產品經理來說,這些要素可以通過大量的產品使用訓練提升,而用戶體驗的本質就是在于產品需求定義的本身。
舉一個我觀察到的例子,科技園這邊早上去路邊攤買早餐的人流量遠遠超過永和大王這樣的品牌連鎖店。如果說用戶體驗,后者的體驗遠遠超過前者,熱情的服務員,舒適的座椅,涼爽的空調,等一下,這真的是買早餐的用戶需要的嗎?對于科技園的上班族來說,在公司附近買早餐基本是帶到公司去吃的,這時用戶最核心的一個訴求就是快,因為遲到要扣錢啊。而去永和大王,油條要等5分鐘,蛋餅要等8分鐘,下單時很多的不可控因素,導致最核心訴求不能滿足,也就是給用戶留下了不好的體驗。反觀路邊攤,雖然煮熱干面的鍋里臟兮兮的,老板一手找錢一手又去抓生菜,這時我們都會選擇性忽略,只要能在我喊出老板一碗熱干面的1分鐘之內打包給到我,老板就是神一般的存在。用戶體驗,就是整個體驗過程都始終以用戶核心訴求為導向,做到極致就夠了。
所以對于一個產品經理來說,核心競爭力體現在以下三點:
1、理解公司的產品方向
2、提煉出以用戶為根本的核心訴求
3、定義出產品的功能
而至于說老板才是真正的產品經理這種觀點,關鍵在于老板是不是已經將以上三點都做了。
行尸走肉,我最愛的美劇之一,Rick就是這個逃亡小組的產品經理,成員的核心訴求就是活下去。Rick始終以這個訴求為行事準則,但一些決策也受到了成員的多次異議,但成員們還是始終追隨著Rick的指揮。
末世生存都挺過來了,還做不好一個APP?
個人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系本人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