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中是否有過這些苦惱:老板或管理者下達任務時不會告訴你什么原因,你只要按時做完。而正因為他們不告訴我們原因導致我們做的結果總是不另他們滿意,往往結果是你做出來的不符合領導的要求,一改再改。也有很多人會抱怨領導總是一日三變,我怎么知道領導的想法啊,他總是變來變去的。怎樣才能了解領導的想法,與領導的目標統一共識呢?
在個人職業規劃中如果你的目標是成為一位培訓講師,你覺得是否講師就是你的夢想? 其實你的目標并不是成為講師,幫助個體成長才是你真正的目標。成為講師只是你實現目標的一個方法而已。很多人就是因為搞不清真正的目標才導致一直沒實現。怎樣才能把這樣的目標變成現實呢?也許了解了POA你就知道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了。
一、什么是POA行動力?
POA行動力是由張寧原創的。創始人張寧也是馬云創辦的湖畔大學第一期學員。自2010年起,POA行動力為很多著名企業提供過培訓和工作坊,其中包括:阿里巴巴、星巴克、IBM、微軟等企業。以下為POA行動力公式:
公式里的P指伙伴,O指目標,A指方法手段,POA指行動力,這個公式代表方法越有效,行動力就越強;伙伴越多,行動力就越快速;目標越小越聚焦,行動力就越強,
舉例1:我們都知道拔河比賽,拔河時怎樣才能贏呢?最重要的不是力氣大,而是所有人拔的方向要一致,繩子直了就像目標聚焦一樣,大家使的力氣才能在一個點上,否則方向不一致繩子彎曲的話,作用力不在一個點上,肯定會輸。所以拔河一是靠伙伴們的力氣,二是目標要聚集在一個點上,三是方向要正確才會贏。
舉例2:再回想小時看過的《西游記》,唐僧為什么能取經成功呢?很多人會回答是孫悟空,要不是孫悟空替他把那些妖怪除掉,他怎么可能會取到真經?但其實最關鍵的人不是孫悟空,而是唐僧自己。
唐僧每到一個地方都會說:貧僧唐三藏,從東土大唐而來,前往西天拜佛取經。這句話里包含了“我是誰?我要到哪里去?”他清楚自己是誰,清晰規劃自己的人生之路,不管路上遇到多少艱難和誘惑,都動搖不了他的決心,因此他成功實現他唯一的目標(取經)。此刻,你是不是該問下“自己是誰?在什么位置上?要去到哪里呢?”
當然單憑唐僧一個人的決心(O)肯定不會成功,用POA公式來分析取經是他們唯一的目標O,師徒5人是伙伴P,當然P不只5人,而有n人,因為取經路上那些幫過他們的各路神仙也屬于伙伴。僅憑團隊5人的方法和資源A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借助外力也就是其他神仙的法力來幫助他們一起實現目標。正因為有了唯一的目標和這些伙伴和方法,團隊的行動力才會更強,最終取得了成功。
如果企業中的全員都具備像他們一樣的POA行動力思維時,溝通效率將會極大提高。因為企業內部溝通時每個人都在思考:“你的目標O是什么?我們怎樣才能得到更多的伙伴P?這些方法A能否很好地達成目標O?”合作將變得多么順暢??!
二、POA公式還是一個循環
POA不僅是一個公式,更是一個循環。當三個元素循環加速起來,企業組織行動力即被引爆:目標O凝聚伙伴P,伙伴P共創方法A,方法A服務目標O。
舉例: 假設你是一位普通的寫作者,如果你想成為作家,是不是只要會寫就行呢?答案不是,你寫的文章不光要寫的好,還要看閱讀量,就是人氣高不高,要靠伙伴們轉發而增加閱讀量。這里的伙伴是指你的粉絲嗎?不是,為什么不是粉絲呢?因為粉絲是跟著人走的,而伙伴是跟著目標O走的,目的不一樣。有意愿度與你有共鳴的人才會轉發你的文章到朋友圈里,這才是真伙伴P。而他們用朋友圈或其他方式轉發就是方法A。
如果要想快速成為作家,用POA循環圖會讓你事半功倍。用你的目標去吸引你的伙伴,和伙伴們一起想辦法增加閱讀量,用這個方法向目標加速前進。在這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與你目標有共鳴的人才是真伙伴,無共鳴的人不是客戶的伙伴。所以要把目標告訴對方,讓他知道對自己目標有共鳴讓他為你共創方法。當你沒有資源時,要主動找伙伴幫你提供資源。
而這里的目標不是What你要成為作家,而是Why你為什么要當作家的原因。所以一定要搞清楚目標是什么,而用What和Why來分析的方法就能清晰你的目標。
平時我們都誤以為What是目標O,其實Why才是真正的目標O。舉例: 培訓講師What是目標嗎?幫助個體成長Why才是目標。買化妝品What是目的嗎?愛美Why才是目的。與老同學吃飯What是目的嗎?敘舊談心才是目的。所以要學會區分目標O,這樣才會改變你的行動力。
三、POA行動力三板斧
為什么很多人還有組織沒有行動力或者行動力不夠呢?那就要先找到鎖住行動力的三把鎖,再找到可以砍去枷鎖的三板斧來激活你的行動力。
第一把鎖是藏心鎖 ??當員工不清晰組織的戰略和目標,或老板只交代任務卻不把真正的目標告訴伙伴時,伙伴和員工們就忍、拖、逃,總之就是不想做。而打開這把鎖就用頭板斧,就是定位真正的目標并告訴伙伴引發共鳴。這樣伙伴才會有行動力。
第二把鎖是束手鎖 ??當你的組織遇到資源不足或加入者只是入職并不是入伙時,組織里的人就不會做,而打開這把鎖就用二板斧,就是在行動中凝聚更多對你目標有共鳴的伙伴,一起來共創方法。這些伙伴不只是合伙人,也包括管理者和員工。
第三把鎖是束腳鎖 ??當組織的員工只想不做,或者知道計劃卻不實施時, 而打開這把鎖就用三板斧 ,就是快速行動,加速迭代。找有共鳴的伙伴,一起來共創方法快速行動。
很多公司老板或管理者都是下達任務,不會告訴你什么原因,你只要按時做給他,所以當管理者不告訴你真正目標O時,我們就要主動問他們為什么做,做的意義是什么?因為了解后你做出來的結果才會更接近他們的要求。如果不搞清楚原因,往往結果是你做出來的不符合領導的要求,讓你重新再改。人是為有意義有價值而工作的,不是為了任務而工作。在做的過程中你也會覺得自己所做的有價值有意義。
想要學會使用POA 行動力三板斧,還要經常問自己6個問題:
①這些伙伴P對目標O有共鳴嗎?②還有沒有更多的伙伴P?③方法A是和伙伴P共創的嗎?④方法A能夠為目標O服務嗎?⑤你的目標O是Why嗎?⑥足夠促發改變嗎?
而要知道每個元素對不對,比如目標O對不對,可以讓伙伴P告訴你;伙伴P對不對,讓方法A告訴你;方法A對不對,讓目標O告訴你。
舉例1:我們都知道滴滴打車出行工具,滴滴公司的目標 O分兩個:一個是向內的目標 O,就是公司擴大,因為向內的目標? O 對內部員工有用。還有一個向外的目標 O,就是讓每個行人出行美好。 向外的目標 O 對用滴滴打車的行人有用。所以他們的廣告詞是 “滴滴一下,讓出行更美好。”這就使用了“ 目標? O 對不對,讓伙伴 P告訴你 ” 的方法, 向內的目標? O滴滴公司擴大與行人沒關系,但向外的目標 O讓每個行人出行美好與行人就有關系了,行人也包括內部員工。
舉例2:公司績效一般都用KPI指標來做評定。KPI是目標 O還是方法A呢?因為各部門的目標利益不一致,所以各部門不同的立場導致不同的KPI呈現結果。但為什么老板會能很好地跨部門合作且能使KPI做的好,是因為老板能看到KPI背后真正的目標? O。但是各部門管理者只看到部門內的目標,沒從公司全局考慮。所以利用“方法A對不對,讓目標 O告訴你”的辦法,可以在KPI中列出每個指標后的目標 O列,以使考核指標不偏離目標 O。
這里提到目標O, 很多人會抱怨領導總是一日三變,我怎么知道哪個才是目標O啊,總是變來變去的。其實領導的目標O一直沒變,變得是方法A, 所以要是跟著方法A走永遠跟不上領導的腳步,要跟著目標O走,你和領導的關系才是最好的伙伴P關系,而且說不定你會想到比領導更好的方法A。
四、POA行動力的應用
POA行動力很適合被引入企業,還有各種會議,這樣溝通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POA行動力可以延伸到跨部門合作、領導力、員工管理、時間管理、目標管理等各種話題,把企業打造一個“行動型組織”。
POA行動力應用在工作中時,通過有效的溝通,把對方變成伙伴P,好的領導是用目標O凝聚伙伴P的高手。應用在會議中時,開會要和與會者統一目標O再共創方法A達成目標O。應用在生活中時,我們要做孩子的伙伴P,孩子才會用心與你溝通,這樣你才會知道孩子內心的想法。應用在培訓中時,主動找伙伴P讓伙伴P共創方法A, 缺資源時找伙伴P來找共同的方法A。
通過上述內容我們現在知道了POA行動力就是:聚焦目標,認清真正的目標O,找到與你有共鳴的伙伴P, 共創方法A, 這樣才能產生強大的行動力快速實現你的目標O。知道了用Why和What的方法區分真假目標O。
也知道了你之所以缺乏行動力或行動力不夠,是因為你的行動力被三把鎖(不想做,做不好,不會做)困住了。要激活你的行動力,就要用三板斧打開這三把鎖,三板斧指你要把真正的目標告訴伙伴,找有更多對你目標有共鳴的伙伴,引發伙伴共鳴,一起來共創方法快速行動,加速迭代。
我之所以知道POA行動力,是源于以前上過一位POA高級促動師的課程,他就是朱穎磊老師,同時也是行動力習學社的創始人,他們組織的愿景使命:企業成行動型,個人相信行動,員工能成人達己。價值觀:簡單、真誠、行動至上、合作創新。戰略:通過課程和咨詢項目的方式推廣課程,與培訓機構合作開拓市場提升知名度,更多元化的選擇師資。這里的愿景使命就是他們習學社的目標O,他們要的是與他們有相同價值觀的伙伴P,通過戰略A實現他們的目標O。很好的將POA行動力應用到組織的愿景價值觀和戰略中。
平時我們總是等時機成熟時再行動去做,但往往到了時機成熟之時,又不做了。但學會使用POA行動力,可以提升你的行動力。組織和個人需要的不只是執行力(被動),更是行動力(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