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法國思想家伏爾泰曾說過:“生命在于運動。”而他自己本人也喜歡散步、跑步、擊劍、騎馬、游泳、爬山、日光浴等運動。直到80歲高齡時,還和朋友一起登山看日出。生命在于運動,不能僅僅停留在口號上,應該把它確實地落到自己生活中去。
? ? ? ?早在2006年教育部就提出了“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輩子。”意在通過每天的鍛煉來提高我們全國中小學生的體質水平,并通過“體藝2+1項目”,要求我們的中小學生掌握兩項基本的體育運動和一項藝術技能,并形成終身體育的鍛煉。
? ? ? ?但在2015年6月12日,《2015 年全球疾病負擔》肥胖研究協作組在《新英格蘭醫學雜志》上發表文章顯示:2015 年,全球肥胖兒童大約有 1.077 億,肥胖成人大約 6.037 億。兒童和成人的肥胖率分別為 5% 和 12%。兒童的肥胖率低于成人,但增長速度高于成人。成人肥胖率最高的國家是埃及,為 35.3%;最低的國家是越南,為 1.6%。兒童肥胖率最高的國家是美國,為 12.7%;最低的國家是孟加拉國,為 1.2%。2015 年全球成人肥胖人口最多的國家是中國和印度,主要是因為人口基數大。兒童肥胖人口最多的國家是美國和中國。中國的兒童肥胖人口已經在全球排在了第一位了,終究其原因,就是缺少鍛煉。
? ? ? ?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會看到很多的不常規的現象:因為天賦出眾,有些孩子被選進了運動隊,結果沒訓練幾天,孩子吃不了苦,家長就跑到學校來說自己的孩子要退出訓練隊,家長的理由很簡單:成績是第一位的。后面那句話沒說出來,我相信大家都能聽懂:成績是第一位的,其他的都是可有可無的。殊不知,現在持有這種教育觀念的家長觀點已經遠遠落后了。一個沒有身體的高知識分子,將來真的可以成才嗎?
? ? ? ?前幾年有一個五集的記錄片《我的人生我的課》,其中第四課就是《被偷換的體育課》,里面有一個片段記憶猶新:一個來自某中學的學生,在體育課上進行跑步測試的時候,暈倒了。這位同學在學校的文化課成績都不錯,但體育成績不理想。最后的結果,因為成績好,他考上了大學,畢業之后找了工作,但因為身體原因,在工作的時候,時不時要向單位請假,可想而知,一位成績再好的,如果經常請假,我相信沒有哪家單位是需要他的。等離開了學校走上工作崗位之后,拼的已經不再是學業成績,而是體力和能力。在讓人羨慕的高薪職業中,加班加點已經成了常態,如果沒有一定的體力支撐,這樣的高薪必然會把你拒之門外。所以,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是一切成功的基礎。
? ? ? ?同樣的在這個紀錄片中,有一名來自哥倫比亞大學駐北京的一位面試官曾說:“他們注重的絕對不是考試分數,那個大概頂多占了三分之一。”一個畢業于北京人大附中的理科狀元,在申請了美國十一所名校都沒被錄取,相反來自寧夏銀川的小楊,SAT分數只考了2000多點,卻被哈佛大學破格錄取。對方看重的是他創辦的一個支持西部教育公益組織活動經歷。可見,現在如果只停留在分數上面,已經遠遠跟不上時代的步伐了,但如果我們能把身體鍛煉好,在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中,依舊會有優勢。我相信,人和人之間拼的絕不僅僅是智力,還有體力、意志力和耐力等。
? ? ? ?阻礙我們成功成才的原因或許有許多,但有一條肯定是排在所有原因里面的第三位的:懶惰,不能堅持。人都是有惰性的,而克服惰性的最好辦法就是早起鍛煉。被譽為美國的哈佛商學院的《西點軍校》就有一句著名的言論:早起,是克服惰性最好的辦法。我們也深有感受。特別是冬天的早上,早起更是一種意志力強的表現。如果這個時候,你能早起鍛煉,每天有目標的進行運動,我相信,不久之后,你的意志力必然會克制住自己的惰性。因為身體的痛苦是最直接的,也是最短暫的,如果一個人能在運動中挺過去,那么他的意志力必然會被激發出來,惰性必然會減弱,成功的幾率就會更大。
? ? ? ?兩千多年前刻在古希臘埃拉多斯山巖上有句名句:“如果你想強壯,跑步去吧!如果你想健美,跑步去吧!如果你想聰明,跑步去吧!”最后再加一句,如果你想成功,那就堅持運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