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青春期里沒有嘗試過離家出走還是一件有點遺憾的事情。
不過,大概是家教比較寬松的原因,我也的確一直沒有什么好離家出走的理由。高中的時候,一起玩的同學大多都有門禁時間,比較常見的是女生10點前必須回家,男生11點必須回家,而我家是只要晚上回家的時候輕一點不要吵到爸媽睡覺就好。記得有一次在外面玩完游戲回家,發現心很大的爸媽忘了我還在外面,就把門反鎖先睡了…開不了門,我在家門外徘徊了幾分鐘,摸了摸荷包里還剩的10塊錢,決定還是不要打擾他們睡覺為好,只好回去網吧上了一個通宵。第二天早上回家的時候他們都已經出門了,我一覺睡到下午,我媽回家看到在床上睡了一天的我,連連表揚說小伙子睡眠真好,有福氣。
同學A跟我正好相反,家風嚴苛令人發指。但這家伙在眾人面前都是一副十分酷炫狂拽的樣子,并且率先完成談戀愛,打游戲,租xx小說,受處分,廁所抽煙這幾大高中生禁忌事件,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我也誤以為他的父母不太管他的事。
與A的熟絡就始于一次他的離家出走。
我這個人怕擠,而且我媽也不著急我回家晚,所以每天晚自習放學后我都是慢慢溜達回家。某天晚上,我剛剛走出校門,就看到正在貼滿小廣告的電話亭里的A,那時我和A還不太熟,大概屬于“互相知道對方名字”之交。我心里嘀咕他肯定和女朋友打電話呢,不要打擾別人好,準備假裝沒看見路過。結果A一下叫住我:你怎么這么晚才回去,散心?
有什么心好散的?只是走得比較晚。我答道。
那一起走吧,陪我散散心。A說。
原來A剛剛在電話里和女朋友分手了。出于常情,人們對剛剛失戀的朋友容忍度總會提高很多,所以在A一路說完他的分手之痛后提出要我陪他去打游戲的時候,我是沒辦法拒絕的。游戲的過程變成了A對這段戀情的總結會,那時我還沒談過戀愛,聽A說起他們戀愛中的一些瑣事并不能感同身受,只覺得饒有趣味,但能聽得出A是在一點一滴地反思找原因,我也因此發現這個不良學生其實在對待他喜歡的東西時其實比很多人都要認真。
他并不想分手。
打了幾把游戲,A也差不多說完了。我說回去了吧,挺晚了。A說你回吧,我要去找她。我說這么晚了,明天上課的時候找她說不行嗎。A說不行,現在就要去,你回去吧,我不想和她分手,必須馬上去和她說。
第二天A爸比A先到學校。原來這家伙一晚上沒有回家,去女朋友樓下等了一晚上,早上女朋友一出門便跳出來把憋了一晚上的情話說給她聽。不用說,女朋友自然十分感動,高中生的愛情,總是這樣分分合合。
但看A爸氣勢洶洶趕到學校的樣子,估計那天回家沒少挨打。我問A干嘛著急那一晚上,第二天在學校表白可以免一頓皮肉之苦啊。A還是很堅定地對我說,年輕人怕什么,想了就要勇敢去做,否則什么都干不成。
我生性謹慎,雖然點頭稱是,但內心里覺得A的勇敢里還是有些無意義的沖動。
A的父親十分嚴苛,A除了和我訴說女朋友之間的事情之外,說得最多便是他的父親如何對他強加管教,還在高中便為他打好了工作的打算:做一個公務員。于是一切都以此為目標對他加以培養,吃飯時什么該說什么不該說,敬酒有什么規矩,性格太鬧了要讓他穩重一點……父母將個人意志強加給子女的事情在我們身邊并不少見,但當時我一直覺得像A這樣勇敢又沖動的人,將來一定能破出這牢籠。
A在大學畢業時還在與他父親做斗爭,沒有遵照他父親的意愿參加公務員考試,而是遠走他鄉希望靠自己的能力找一份工作。當然,一個普通大學剛剛畢業的年輕人的狀態,相信很多人都體會過,工作并不順利,拿著微薄的薪水,每隔幾天都會接到一通父母打來旁敲側擊要其回家考公務員的勸說。生活中唯一的亮點大概是20多歲了,幾個年輕人第一次完全脫離父母的緊箍咒,夾雜著一點點苦澀感受著自由的味道。
在A決定要回去考公務員的散伙飯上,A說:現在的生活雖然自由,但真的很苦,我十分明確這樣也不是我想要的生活,但老實說,我到現在也不想去做公務員。不想繼續現在這樣,又不想回去當公務員,小說里常常說的迷茫,大概就是現在我的狀態。我想了想,也許我的沖動多過勇敢,才會落到現在這樣被自己打臉的下場。我年輕過了。
現在的A早已熟悉了公務員的工作,也結了婚,過上了他那時選擇的生活,當初的不良學生蛻變成了一個模范青年。改掉了沖動的A也將避開很多錯誤,生活從來就是由一道道多選題組成,我希望他能將他的試卷好好做完。只是在偶爾聽起老歌,看著老電影時,還會想起他當初離家出走的勇氣。
嗯,我現在能肯定的是,那是一種勇氣,一種只屬于那個年紀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