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執行力?
所謂執行力就是指一個人是否清楚地知道怎么一步一步做下去。
2,很多人一事無成的根源:
很多人遇到問題之后,不會做就放棄了,或者學習了一段時間之后,還是不會做就放棄了。然后遇到下一個問題,還是重復這樣的循環,最終不了了之。
3,但你卻可以把壞習慣堅持到底!
比如,吸煙明顯沒有任何好處,可以總有人堅持天天抽煙。
比如,很多時候玩手機是沒有必要的,但是大多數人天天都會玩手機。
這究竟是為什么呢?
其實,真相是我們的身體里有不止一個自我。
4,人類的三層大腦:
鱷魚大腦:最里面的一層大腦,是在爬行動物時代就發展好了。它是用來指導我們的身體完成各種應激反應的,就像鱷魚那樣。沒有情緒和理智,只有簡單的條件反射。
猴子大腦:第二層大腦是在哺乳動物時代就發展出來的,這一層大腦是用來生成情緒的,比如恐懼興奮等等。
前腦額葉:第三層大腦。很多時候,我們會出現大腦一片空白的情況,這是因為大腦運轉需要消耗能量,而在受到強烈刺激的時候,能量會首先傳遞到鱷魚大腦,之后傳遞到猴子大腦,之后才傳遞到前腦額葉。但是,往往這時前腦額葉會沒有能量供給,只能處于暫時休眠狀態。
現代科學給出的解釋是:更理性的人,其實只不過是前腦額葉區域相對更發達。
控制我們大腦的有鱷魚大腦,猴子大腦和人類大腦。他們分別是直覺,情緒和理智或者稱之為元認知。
有人把他們分別比喻為控制一輛馬車的黑馬,白馬和騎手。我們可以想象,最開始這個騎手還是個娃娃,而黑馬很強大,白馬相對弱小。
所以,問題的關鍵就是要讓騎手快速成長,并且讓白馬和黑馬一樣強大。
很多人認為,直覺往往是錯的,而情緒也是不好的,只有理智是好的,所以就應該打壓情緒和直覺,這其實是不對的。因為一架馬車的運行白馬,黑馬和騎手都要存在,不然這駕車沒法運行。最好的解決方案是,騎手能夠很好的駕馭白馬和黑馬。而不是去殺掉白馬或者黑馬。
5,內化與強化快捷方式:
情緒是理智的快捷方式,直覺是情緒的快捷方式。
理智,或者是元認知的強化,可以反過來強化情緒和直覺。
比如,當你知道“注意力》時間》金錢”,你就會從三個坑里跳出來,不去看熱點八卦,不去街邊湊熱鬧,不再看見一條和自己觀點向背的評論時,就想留言懟他。
比如,你知道隨意開車門很危險之后,你經過不斷強化意識,每次開車門前都會下意識地看看后視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