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執行力”就是指一個人是否清楚地知道怎么一步一步做下去。
如果你會做,直接去做就是了。如果你不會做,當然要去學了,學會了就開始做。而如果你學不會,那原本就應該接著學,可絕大多數人在這里卻選擇了“不了了之”。還有更狠、更氣人的情況:
1、明知道事情該怎么做,甚至很清楚每一步應該怎么做,可就是不做,沒做。也不是不想做,但反正不是今天做——明天再說唄
最氣人的情況是這樣的:
也不是沒做——做過,很早就做過,但就是沒有持續做——反正也不知道是為什么。
我們都格外擅長把沒必要的事情做到底。
(前兩天聽到了72小時理論,大意是:決定了要做的事情,必須在72小時內開始動手起來,否則就 很基本上不會去做了)
我們的身體里有不止一個自我。
人類的大腦分為3層:鱷魚大腦,猴子大腦,前腦額葉
在最初的時候,我們的戰車是這樣的:
1、黑馬很強大(直覺)
2、白馬次之(情緒)
3、騎手最弱(理智/元認知)
我們真正的任務是:
用一切辦法改進戰車的性能
1、想辦法讓騎手盡快成長
2、想辦法讓白馬和黑馬一樣強大
3、想辦法讓騎手和馬配合好。
普遍錯誤的認知:
1、理智最高級,我們只需要理智就夠了。
2、情緒一點用都沒有,有也只能是害處。
3、直覺都是錯的(盡管我們不得不承認——少數人的直覺非常厲害)
(這點還真的是這樣,羨慕那些有情緒的人,覺得那個太棒了,自己意識里卻認為有情緒是不太好的一件事)
我們必須接受一個事實:最終,黑馬,白馬,騎手誰都干不掉誰。
我們不應該用先入為主的道德判斷來衡量他們。人們常常為黑馬的想法和行為感到羞恥,但這其實是不對的,是違背事實的,當然也是有害的。
邪念和靈感的產生過程其實是一樣的,你要做的不是“消滅邪念,克服誘惑”,而是讓元認知正常工作,讓它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什么是更好的,什么是最好的。
再進一步,你要明白,黑馬有黑馬的用處,白馬有白馬的用處,他們不僅誰都不能消滅誰,而且恰恰相反,它們是互相需要的,誰離了誰都不行。(直接,情緒,理智,是相互協作的)
直覺得反應比情緒快,情緒的反應比理智快,這是由生理結構造成的,因為黑馬離心臟最近,所以最先獲得血液和各種養分,然后是白馬,最后才是騎手。這也是”在剛開始的時候,連喚醒騎手都很難,讓他成長就更難的原因。
最有效的調教白馬的手段很簡單:讓騎手不斷學習新的概念,打磨。更新舊的概念,錘煉更好的價值觀,反復思考,重復應用,然后把它交給白馬(即,建立正確的情緒)。
(時常問問自己,對自己來說什么更重要,做事情的時候,這也是非常好的辦法,容易找到核心問題)
建立更重要,更有效的快捷方式本質上就是把學到的東西內化的過程,所以,情緒與直覺也都是習得的。
還有,要知道黑馬,白馬和騎手最終都不是完美的。
最后,要深刻理解“快捷方式”的 建立過程,即,新習得的知識的內化,需要很長時間,需要很多次的重復,需要很多次的應用,直至能夠不假思索地完成。
“重復”就是“內化”的過程。
“生產”就是反復”應用“那些通過重復而完成了內化的新技能,通過產出反過來進一步強化那些新技能。
寫作是反復思考并反復輸出思考結果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更強的邏輯能力被內化,更強的表達能力被內化,更強的溝通能力被內化,更強的感染力和影響力被內化,而且發生這一切的原因和結果都是元認知能力的不斷強化和內化。
一切的”半途而廢",其最合理的科學解釋,也是最樸素的解釋是:重復與應用的次數不夠,內化過程沒有完成,大腦皮層溝回構建失敗,應該建立的神經元關聯不夠強以致斷掉,回到了原本沒有關聯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