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碎碎念三則:
1.刻意練習在舞蹈上的應用
這兩天一個人在家,時間比較寬裕,所以有空的時候就練一練老師剛教的舞蹈。主要就是針對自己容易卡殼的那一個動作反復跳,反復跳,直到把它變成自己下意識的動作。
這讓我想起《刻意練習》一書中提到的“心理表征”這個概念,剛開始我不能理解,現在能夠意會了。就好比你把一個舞蹈組合跳得特別特別熟,只要開了個頭,就可以不用大腦,下意識地做出全部的動作。這就是建立了一個心理表征。
在很多體育訓練上也是這樣,比如羽毛球選手訓練時,不會像我們平時就打比賽,而是一次只針對一種情形反復訓練,直到你看到對方手動,就會下意識做出反應。這也是一種心理表征。
不管是跳舞,還是學習別的技能,刻意練習的方法都很有用。再延伸一下,刻意練習有四個關鍵要素:第一是目標明確,比如說我今天跳舞就是要卡節奏,下一次可能就是怎樣讓動作更有美感,一次一個具體的目標;第二是及時反饋,網絡游戲為什么那么吸引人,就是因為它能及時反饋給你結果,我們每次跳舞的時候錄視頻就是一個特別好的反饋方式;第三是給自己找一個好教練;第四要敢于突破自己的舒適區,比如我們做拉伸訓練,壓腿,你得一次比一次多下一點兒,才能慢慢地把腿部的韌帶拉開,把肩部打開,身體這個“硬件”條件越來越好,跳舞才能越跳越美。
2.對女孩要有底線教育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來自拾遺的《給女孩底線教育,給男孩陽光教育》。我有女兒,所以我關注的是文中提到的要教給女孩的身體底線、生活底線、感情底線、生命底線,是每一個父母特別是家里有青春期女孩的父母,極力想教會孩子的東西。
但是,這個社會太復雜,很多罪惡防不勝防。很多令人痛心的事情發生以后,大都有一個共同現象:孩子沒有在傷害一開始就告訴父母。不管孩子出于什么樣的心理活動本質上都是父母沒有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張德芬曾經在公眾號上爆出了一個深埋在心底的秘密:幼年時遭遇的一次嚴重性騷擾。這篇文留言很多,而且有很多類似經歷的女性,坦承了壓抑她們多年的痛苦經歷。和張德芬一樣,她們的家人至今都不知道曾經發生過的一切。這里,不想去討論那些披著人皮的狼,而是想問一問,發生了這樣的事情,為什么身邊的親人卻多年都毫無察覺?
所以,父母在傳授給孩子必要的知識同時,還要讓孩子意識到,無論如何你都是他的靠山,你要有堅定的、信任的姿態,讓孩子有充分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3.聽樊登拆解《養育女孩》
今天在樊登讀書會聽樊登拆解《養育女孩》,比原書要精彩得多。其中有一句話特別打動我:教育不是裝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
美國研究青春期的頂級專家彼得·本森提出了火花理論,他認為所有的青少年兒童都具有某種火苗,他將火苗分為三類——天賦(如寫作、繪畫),性格(勇氣、同理心),承擔某項任務(如保護大自然),他們能從中得到巨大的快樂,父母的任務就是發現和強化孩子的火花,這些火花能夠讓孩子們在學校表現得更快樂、自信和健康,還有比這個更重要的事情嗎?
樊登說,在發現靈魂方面,如同男孩子需要一個父輩男性作為榜樣,女孩子同樣需要一個榜樣的年長女性,讓她知道如何成為一個強大的、有內涵的女性。
這個人最好是她的媽媽,如果媽媽達不到,也可以是老師或姑姑阿姨這些其他的身邊典范,她們應該具有內心溫暖平靜,而又不乏味平淡,并且欣賞和支持你的女兒。
樊登說起他的一位朋友,從日本歸來的一位大學教授,經常受鄰居之邀一起喝下午茶,在閑談中他會給鄰居家的女孩講茶文化,講他在世界各地的見聞,鼓勵這個孩子走出國門看世界,后來這個女孩考入了哈佛。可以說,是這位教授點燃了孩子心中的火花。
媽媽要做女兒的榜樣!作為一個女孩的媽媽,看完這本書倍感壓力呢!我很慶幸自己已經意識到這點,并且正在付出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