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插滿的鮮紅糖葫蘆
? ?歲月點染的剛剛好
? ?我想代替所有的匆匆為你停留
? ?買一串,回到小時候
? ?卻沒有當年渴望的那一串
? ? ? ? ? ? ?——寫在前面的話
1.酸甜的往事,被老大爺串成了串
在北方,對于小孩子而言,冬天不吃一串糖葫蘆,絕對是不圓滿的。天冷了,賣糖葫蘆的老大爺也被孩子們盼望到了。“糖葫蘆嘍……”吆喝聲飄過大街小巷,一群孩子便會攥緊早已攢好的零花錢跑出家門,緊緊將老大爺圍住。“別擠別擠,一個一個來,都有都有。”老大爺扯著嗓子喊到。兒時的我們吃糖葫蘆的方式各有不同,有的將糖葫蘆緊握在手里,美滋滋地一個勁兒舔著;有的則一口一個,塞滿了小嘴,狼吞虎咽,眼睛還直勾勾盯著手中的糖葫蘆,生怕別人搶走。我則喜歡一層一層的吃,先將糖紙全部剝落吃完,露出光滑透亮的糖衣,然后從竹簽上剝下一顆,一邊舔一邊咬,冰冰的,甜甜的,將糖衣解決掉后才會開始吃剩下的山楂果,紅紅的,十分誘人。山楂被冰糖裹久了,酸味少了些侵略性,略帶甜味,粉粉的,只一口,便會讓心情也跟著晴朗起來。
每年正月十八游行時,那條街上會有許多賣糖葫蘆的老大爺老大娘,孩子們常常會一只手拼命拽著大人的手,嘴里渴求地說著想要一串糖葫蘆。生在農村,那時候條件還比較苦,糖葫蘆算是一個奢侈品,但這天,父母都會給孩子買一串糖葫蘆。這時天還很冷,且又在大街上,手和腳常被凍得和冰糖葫蘆一個顏色,但這仍抵擋不了我們吃糖葫蘆的喜悅。
2.冰糖葫蘆拯救了山楂
外婆家后院的小田里有一棵山楂樹,只記得這棵樹從來沒有人給它施過肥,澆過水。但到秋天時便會結出紅彤彤的果子,密珠掛鏈,往往幾枚擠在一起,遠遠看去,仿佛一片紅云。成熟的山楂,紅得誘人,表面有淺色凸起的小斑點。味酸,咬開后有幾顆堅硬的小核。一棵樹可以結好多山楂,外婆會將山楂果分給親戚朋友們,外婆自己也會留一部分制成果脯。這樣也就使山楂失去了它的原貌。兒時不懂事,曾向外婆抱怨山楂這么多為何不制成冰糖葫蘆,只需將冰糖熬成漿,再把串在竹簽上的糖葫蘆在漿里蘸一下就可以,并且拿出去賣肯定賺大錢。兒時用山楂果制糖葫蘆的夢終未實現。外婆也只是一句:“等你長大了。”
小學五六年級時學了一篇課文《萬年牢》,這會才懵懵懂懂的知道制作糖葫蘆不易,只有山楂是不夠的。糖葫蘆要想做得好,必須用最好的材料。山楂要去了把兒和尾,有一點兒掉皮損傷的都要挑出來。蘸糖葫蘆必須用冰糖,綿白糖不行,蘸出來不亮。煮糖用銅鍋,鐵鍋煮出的糖發黑,而且火候要到家,不然會拉不出絲。
應該感謝冰糖葫蘆,拯救了山楂,讓山楂成為兒時我們記憶中不可抹去的一部分。
3.帝都尋飄香糖葫蘆
喜歡糖葫蘆的人絕對不能錯過的就是老北京糖葫蘆,而糖葫蘆如今儼然已經成為了北京的標志。
隨著時代發展發展,年齡的增長,對糖葫蘆的熱衷已經不像兒時,但仍然期待能嘗出兒時的味道。如今,糖葫蘆的種類越來越多,已不局限于山楂果子,有橘子的,香蕉的,蘋果的,藍莓的等等,也不再插在稻草上售賣,而是放在了玻璃窗內,更干凈衛生。但糖葫蘆的制作卻越來越粗糙,外表光華亮麗,內則不堪入目,糖衣粘牙不脆,山楂也多有腐爛。
第一次去北京時最想吃到的便是老北京的冰糖葫蘆,抱著滿滿的希望而去,卻以失望而歸。北京賣糖葫蘆的小店很多,櫥窗內擺滿了琳瑯滿目的糖葫蘆,且山楂個頭很大,糖衣外面還裹了芝麻等。然而,早已找不到兒時的那種感覺。也許糖葫蘆沒變,只是吃糖葫蘆的人變了。
? ? ? ?都說冰糖葫蘆兒酸
? ? ? ?酸里面它裹著甜
? ? ? ?都說冰糖葫蘆兒甜
? ? ? ?可甜里面它透著那酸
? ? ? ?糖葫蘆好看它竹簽兒穿
? ? ? ?象征幸福和團圓
? ? ? ? ? ? ? ? ? ? ? ? ? ?——《冰糖葫蘆》
這首歌讓許多人對“甜而不膩,酸而不倒牙”的冰糖葫蘆有了一種獨特的情懷,回憶起冰糖葫蘆,更多的則是幸福和團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