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樹在《如果我們的語言是威士忌》感嘆道:“在僅有的幸福瞬間,我們的語言真的可以變成威士忌……夢想著如果我們的語言是威士忌,該多好?”這大概就是品嘗過真正出色的威士忌,才能理解到的幸福感吧。
二戰后戰敗后,日本國內一片低迷,人們喪失了士氣和斗志,一個強勢的民族從巔峰跌到谷底,瞬間成了喪家之犬……三得利有個經典的廣告:雨中的小狗,臺詞只有結尾反復強調的一句話:打起精神,姑且要,打起精神。這就是戰后,三得利出品的平價威士忌“TORYS”的廣告,如果引申下我們可以開個腦洞認為?“TORYS”是日語“姑且とりあえず(toriaetsu)”的發音引申。從“TORYS”當時的宣傳海報標語也可發現它在用比較另類(買醉)的方式安慰大眾:喝醉了,心情最爽!?“TORYS”雖然可以看做是三得利戰后順應時代潮流推出的低端威士忌,然而他的理念卻是希望用“好喝、平價”的威士忌安撫戰后人們受創傷的心靈,讓日本振作起來。
縱觀日本大牌酒企的品牌理念,日威的確主打:用威士忌給予人們幸福感。
日本威士忌本不長的故事,日本威士忌的兩大支柱品牌和他們的過往已經在《威士忌.輪到日本了!》講完,這個故事要從如今整個日本威士忌行業講開了。
“圣經”第一行的日本威士忌
現在威士忌的天下已經不只屬于“勇敢的心”蘇格蘭了,世界上最棒的威士忌美妙得簡直難以形容。在滿分為100分的評比中,它獲得了97.5的高分,但它是日本產的。
評選結果來自全球知名威士忌專家Jim?Murray所著的2015年版的《威士忌圣經》,這本書在世界威士忌評選中備受推崇。據《每日電訊報》報道,2013年的山崎單一麥芽雪莉桶被評為世界上最好的威士忌。這種威士忌產自日本最古老的威士忌釀酒廠Suntory,三得利。
首先《威士忌圣經》(Whisky?Bible)究竟是個什么“野榜”?它說誰第一誰就第一?專業威士忌愛好者應該都有所了解,這本Bible由英國威士忌專家Jim?Murray撰寫。他原是報社記者,品嘗威士忌三十多年。1992年人不干記者,研究起品酒了,2003年推出首本《威士忌圣經》,以獨立客觀贏的贊賞。之后每年出版,內容涵蓋全球威士忌,而且全部親自品嘗,(可見這貨也是個土豪)以香氣、口感、余韻及平衡度來評分,憑借精辟見解、優美筆觸及豐富詞匯成為威士忌界的權威。
Jim?Murray在這支“2013山崎單一雪莉桶”表現地完全像個“小粉絲”,他不僅給予了相當高的分數,評價更是稱得上最高贊美:“濃郁醇香、濃烈厚重、口感圓潤……幾近不可思議的天才之作。”這就像貴族老先生們聽完一場極其動聽的歌劇,起立激動地鼓掌大喊“Bravo!”至于這瓶威士忌的真實感覺,小編是無緣“以身試法”啦,但查閱各種資料,品嘗過的人感想基本都還真像聽了一場極致美好的歌劇……
“2013山崎單一雪莉桶”本就只發售了18000支,再加上《威士忌圣經》的強大“安利”,這款威士忌分分鐘就銷售一空。很多威士忌粉都無緣一親芳澤,只能遠觀不能褻玩。據香港媒體有幸品嘗的記者稱,當酒吧老板慷慨地拿出一支“2013山崎”剛打開瓶蓋一聞就明白了Jim?Murray對它的贊美:那完完全全撲鼻而來的甜美果香。甚至,頃刻之間連空氣都充滿甜味。
之後,酒吧再拿出一支2012年的山崎,一嗅果味較深沉內斂,也復雜一些。喝了一口,得獎的絕版山崎2013,明顯把果味發揮的淋漓盡致,酒體豐富細膩,辛辣又不過火,甚為優雅。
品這樣的酒就好像在聽一場極妙的演唱會,這時一瞬間明白到村上春樹為什么會寫:“在僅有的幸福瞬間,我們的語言真的可以變成威士忌……”不同的是,山崎2013讓人愛上的不是他所游蕩沉醉的蘇格蘭艾雷島,而是村上的國家。
日威究竟怎樣迅速崛起
日本威士忌在威士忌世界絕對算顆新星,早期爹不疼娘不愛,日本國人都不能接受,就更別說那些歐美資本主義大老爺了。發展期間更是多災多難,從高速繁榮一下跌入二戰戰敗的全國危機,在經歷泡沫經濟的虛假繁榮跌入經濟危機的致命一擊……
醞釀九十年、衰退二十五年的日本國產威士忌產業,能打敗威士忌故鄉蘇格蘭,翻身站上世界第一的寶座,靠的不只是「威士忌之父」的毅力,還有逆境重生之後的彈性,還有日本人身上那令人生畏無法用語言形容的性格特征。
一九七九年竹鶴政孝去世,日本威士忌產業也接著碰上長達二十五年的衰退困境。面對國內市場萎縮,進口洋酒大軍壓境的處境,三得利和Nikka的策略也截然不同。
Nikka從酒的品質著手,從90年代開始,以全球第一為目標,啟動改革。技術人員必須放下過去的經驗和直覺,用科學的角度,改善每個威士忌生產環節。
三得利則從消費者著手。當時,三得利在市場調查中發現,年輕人眼中的威士忌是“上了年紀的老阿伯喝的”。他們發現,消費者吃飯時,多半選擇酒精濃度較低的啤酒配菜。續攤時,才開始喝酒精濃度大于40%的威士忌。
但在泡沫經濟沖擊下,上班族為了節省開支,不再飯后上酒吧。能不能讓消費者吃飯配威士忌,成了三得利的一大煩惱。三得利開始將威士忌加蘇打水的“highball”喝法引進日本,也推出角瓶加highball的新調酒產品“角High”。
為了讓highball風潮滲透各類餐廳、酒吧,三得利也成立研修小組,向合作餐廳、店家上課。2010年,日本采用highball喝法的店家多達80萬間,(朋友們,這是多大的一個數字啊,相當于一個億啊!)約占日本所有餐廳的四分之一。
而三得利有“highball”,對手Nikka也有好武器,三得利業務員到處低三下四“賣安利”,奈何Nikka有傳奇啊,有“日本威士忌之父”啊,日本國家電視臺NHK拍了一部依據竹鶴政孝經歷改編的晨間劇《阿政》,NHK每一部晨間劇在日本的影響力可以說就和現在中國播個《甄嬛傳》差不多,家喻戶曉的程度就跟“手撕鬼子”似的。這類國民性質電視劇,帶來的效應也是國民性的。
《阿政》里阿政君竹鶴政孝的傳奇熱血的創業史,與他的洋人妻子麗達美好動人的愛情故事,讓日本看官如癡如醉,也把日本威士忌帶進了那些根本不喝威士忌的觀眾視野,大家化沉醉為購買力,大肆開始買買買,然后……“余市”被喝光了……
Nikka宣布:沒想到這劇的效應這么好,大家的購買力太嚇人,由于原酒不足,旗下的“余市”和“宮城峽”都停產,下面大家要喝Nikka,我們只能拼命生產“竹鶴”了。
現在,在highball和《阿政》的帶動下,日本威士忌也開始加速攻占海外市場。但真正讓日本威士忌在世界露個大臉的是03年的奧斯卡得獎電影——《迷失東京》,這部由比爾.莫瑞和斯嘉麗.約翰遜主演的電影,主要就說比爾跑來東京給三得利拍廣告,劇情后文將有介紹,可見三得利也是下了血本了,而世界也通過這個“大廣告”知道了日本也有家做威士忌的叫三得利,等等,日本原來還造威士忌啊……
2013年,日本出口威士忌總額39.8億日元,比前年大增六成;其中,臺灣是僅次于法國的第二大出口國,威士忌進口量超過清酒。
不僅有威士忌廠商的努力,還有政府的支持,包含威士忌在內的酒類出口,也成為「酷日本」(Cool?Japan)計劃的一環。日本政府也在2013年增設「日本酒出口促進聯絡會議」,要把日本制酒產業推向國際市場。
釀酒師時間的藝術。日本的威士忌產業未來能不能進一步開創新局,除了技藝,更需要扎根全球市場的通盤策略。
“極端”生產法
說起日本精神,必定“菊與刀”,島國人民總是傾向于做矛盾的融合體,不是極端創新,獨一無二;就是極端保守,死守傳統。也是這種極端創新或保守融合著武士極端道精益求精的完美主義精神,賦予了日本威士忌非一般的東方韻味和卓越品質。
說到這點就要舉創新派和保守派的兩大掌門:三得利和Nikka了。竹鶴政孝一支筆盜走蘇格蘭威士忌的秘密,所以早期日本威士忌以蘇格蘭威士忌為藍本,釀造過程也類似:用罐式蒸餾器蒸餾兩次。很多蒸餾廠還會使用從蘇格蘭進口的麥芽或者泥煤大麥。
但鳥井信治郎提出要做“日本口味威士忌”,必定也要進行生產革新。于是創新家三得利,最早提出將烘干大麥的泥煤用量重新調整,然后山崎酒廠又成為世界上第一個使用不同形狀和大小蒸餾器的威士忌酒廠。在此之前,全世界的威士忌蒸餾廠都使用相同規格蒸餾器,山崎也因此得以生產出用于制造調和威士忌的不同風格特性的原酒。
而因為意見不合出走北海道的竹鶴政孝,就是蘇格蘭純種威士忌“死忠粉”。他的余市可以說極端遵守傳統,如今余市是世界上唯一一家依然使用煤炭直火蒸餾器的威士忌蒸餾廠。2005年發源地蘇格蘭最后一家使用煤炭直火加熱的蒸餾廠Glendronach也為了節約成本采用間接加熱蒸餾器了。日本人為了品質可以說瘋起來可以做到喪心病狂、不計成本的,然而也正是這種“極端”讓Nikka擁有最初的蘇格蘭單一麥芽威士忌的純正味道。
原文首發:http://www.jiuhuanxi.com/article/227.html
酒歡喜,一個純粹的酒類評論網站:www.jiuhuanxi.com
聲明:本文由酒歡喜-馬鹿君原創整理發布,轉載請征得作者同意,必須注明作者及原文鏈接。僅供參考,如有不妥,歡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