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先生是日本著名企業家,并且是一位真誠的老人。他的哲學,我非常贊賞。可貴的是稻盛身體力行去實踐他的哲學。他把人生歸結為一個等式:工作結果=理念(-100~100)×熱情(0~100)×能力(0~100)。
這其中最重要的是正確的理念,因為這個是有負分的。而且正確的理念也影響其他兩項的分值。
理念換一種說法就是三觀(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就是你如何看待世界,人生,還有你的價值。
在三觀的問題上,我受到王陽明的影響,王陽明說人的內心是天生就明白善惡的,不需要外求。你要做到的就“致良知”而已。是的,發心是非常重要的。他在組建第二電電參加通訊競爭的時候,曾長達半年每天問自己,”我的初衷真的是為了降低民眾的通訊費用嗎?“當最后他純潔自己的心靈,做出一個肯定的回答后,他才參加通訊的競爭,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我的感受是:在做一件事情,尤其是人生的重大抉擇,就要把自己的方向和國家、民族、民眾的愿望緊密練習在一切。要有一種擔當和一種利他的思想。這是成就事業的前提。你做的事情可能別人看不到,但你發心上天一定可以看的到。人生不是一場比賽,而是一場戲劇。當你有了好的發心,為了使命而戰,那么你就是自己的英雄。就算結果失敗了,那也是一個轟轟烈烈的悲情英雄,仍然會贏得別人的尊重。
下面把他的著作《六項精進》提煉如下:
第一項精進: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
稻盛說:“企業成功、人生幸福最最重要的一點就要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這個思想我在我的簡書第一篇文章也專門寫了。自然界的萬事萬物都在拼命努力才能生存下來。這是自然界的本來的真理。記得我在初中時,生物課講植物都時由種子成長而來,并且講了一個實驗——把豆子放在瓶子里,放上水,豆子把瓶子撐爆了的實驗。當時我就非常的震撼,感嘆于生命的力量,也感嘆于生命的不屈。后來看到在墻縫中的野草也非常觸動我。自然界本來的規律就時拼盡全力才能生存。為什么有的人卻好逸惡勞呢?為什么有的人卻渾渾噩噩呢?我想這種人是太安逸了,他已經忘記了作為人的使命了。努力拼命是每個人生存的最低條件,也是通向幸福的唯一道路。
? 努力還不夠,還要喜歡
只有努力還不夠,你還要喜歡上你的工作。人能夠天生就做自己喜歡的工作的機遇很小。很多人人都是為了生計在維持著一份工作。這不行。你要想辦法愛上你的工作。如果你不愛上你的工作,你就不可能做到“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你會把工作當成一種苦、一種痛。工作是痛苦,同時也是一種痛快。就像跑步就像健身,要把工作當成一種鍛煉和磨煉。把工作當成自己的事情,把每天的工作當成鍛煉自己的機會,以期有進步和發展。我的自我管理及word、excel的使用技巧就是在工作自己摸索的。每天積累,這些東西能給你帶來快感。從而進入一個良性循環。
? ? 產生創意、增加能力的方法
如果你秉持著善念,針對某一難題,朝思暮想,苦思冥想,一天二十四小時的思考,你的愿望就會滲透到你的潛意識里面去。潛意識就會在你不經意間給你靈感,讓你立刻抓住事物的核心。“
將心思集中在一點,就會抑制雜念狂想,不給它們作祟的空間從而就可以磨煉自己的心志,找到事物的解決之道。
第二項精進:要謙虛、不要驕傲
真正的成功者除了需要火一般的熱情,有斗志同時還要謙虛謹慎。“滿招損、謙受益”,傲慢的人,往往就無法聽的到真誠的聲音啦。無論多么成功的人,如果他開始傲慢,那么他就離失敗不遠啦。
第三項精進:每天都要反省
每天都要反省,反思自己的行為,反思自己發心。稻盛說:“提高心性就能提高經營的水平。”自己的心靈,就是一個花園。反省就是除草,把懦弱的、貪婪的、昏沉的、邪惡的、怨恨的雜草去除掉,讓自己善良的、高尚的、利他的美麗花草可以生長。
第四項精進:活著,就要感謝
“不要滿腹牢騷,對現狀要表示無條件的感謝。”因為磨煉也是一種機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出發點。我并不比別人優秀,而現實中還有很多優秀的人卻天生殘疾缺陷或一生都沒有機會,和他們比我是不是很幸運呢?你能有一份踏實的工作,甚至有一個健康身體,幸福的生活,這本身難道不都是上天的眷顧嗎?對現實無條件的感謝,并從此出發,向更高的目標努力奮斗。這是人生應有的姿態。
“謝謝”這個詞能在你的周圍制造良好和諧的氛圍。不管多么微小的事情,你都應當表示感謝,這是最優先、最要緊的。它能將自己帶進一個高尚的境界,給周圍的人帶來好心情。除此之外,“不敢當”、“不勝惶恐”、“不勝感激”這樣自謙的詞也能給對方和自己帶來好影響。
第五項精進:積善行、思利他
“積善之家必有余慶”。利他要求你平時要以親切、和善、慈悲之心去待人接物。積善也就是為他人,為社會多做好事、善事,這是改變命運唯一方法。但注意同情、行善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要有時為了面子或者朋友臨時幫忙,而把一些大的原則給丟棄了。這其實是大善和小善的區別。大善要求你秉持著原則做事情,近乎一種無情的愛。稻盛舉一個例子,有一次有一位公司員工向他借錢,他打聽了原委以后,斷然拒絕:“伯父,我不能答應你。您必須接受您現在面臨的困難,必須承擔得住才行”。
我認為幫助別人,應該是在自己行有余力的情況下,在深圳自己還要打拼,自己的時間和金錢都是那么少,所以在體力和財物上幫助別人都是比較難的。這樣會影響到自己更大的事業。但是在日常交往中,我可以秉持利他之心,用和善、親切、同情的態度去待人處事。并且我可以把我的事業同未來社會的需求相結合,做到“大善”。
第六項精進:不要有感性的煩惱
稻盛說“反省之后,把過去的失敗堅決忘掉,不要有感性的煩惱,將精力投進新的工作”
失敗、煩惱、悔恨、懊惱、憤怒是人生常事。但覆水難收,過去的事情我無法改變,我要做的事反思、反省。但不要因此在感情和感性的層面上去傷害自己,用理性的層面來思考問題,迅速地將精力集中到新的思考和新的行動中去。這樣做就能開創人生的新局面。
不管發生了什么,面子全失,名譽掃地甚至你都想自殺了斷,都無法彌補過去自己犯的罪,也就是有“業”在身。要充分反省,不要讓同樣的事情再次發生,同時要激勵自己,讓身心交瘁的自己重新站起來,沒有必要一蹶不振,老是跟自己過不去。